■多发于婴幼儿,严重的会危及生命;成人因肿瘤等也可能患病
■医生提醒:腹部出现较长时间慢性疼痛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本报记者 房 舒
通讯员 李琪彬 毛灵智
喜欢刷短视频的朋友,最近应该常听到这句话:“人生无常,大肠包小肠。”这句出自电影版《海绵宝宝》里章鱼哥无厘头配音的话,被人们用来形容“社死”(流行词,形容在大众面前出丑)。但如果在平常生活中出现这句话,大家可要当心了,因为这很有可能是肠套叠。肠套叠是怎么引起的,有什么症状,该如何防治?本周,我们请来厦门市中医院和厦门弘爱医院的专家详细解读。
多发于婴幼儿时期
男宝宝发病率较高
厦门市中医院普外科张锦松副主任医师介绍说,肠套叠多发于婴幼儿时期。其中,1岁左右的婴儿比较多见,有60%到65%的发病机率,2岁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年减少,至5岁后罕见。发病群体中,男婴与女婴的比例大概在3:1。
目前,婴幼儿肠套叠病因还不是很明确。张锦松介绍说,发病的婴幼儿中有90%以上是特发性(即不确定原因的),有可能因饮食改变(1岁以内增加辅食后,引发肠道功能紊乱),有可能因肠内腺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也有可能是因肠痉挛、自主神经失调,引起肠道蠕动功能节律紊乱,或者引起肠道逆方向的蠕动。“解剖学上的说法,是婴儿期大肠与小肠之间的回盲部游动性较大,回盲瓣过度肥厚,加上小肠系膜相对较长,因而易发。”张锦松形象地比喻说,这有点像人类发育过程中的一个“bug”(计算机程序错误)。
哭闹不止要引起重视
拖延治疗或危及生命
如果2岁前的孩子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家长就要提高警惕了:阵发性哭闹不安;呕吐奶汁、奶块或其他食物等;大便为胶冻样果酱色血便;摸肚子的时候可以摸到像腊肠样的、有弹性、稍活动并有轻压痛的包块,预示着孩子很有可能患肠套叠了。以上情形越多的,肠套叠可能性就越大。
“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马上送医。”张锦松介绍说,春节前他接诊过一个1岁多的男婴。家长反映说,孩子有呕吐、便血。张锦松摸了一下孩子的腹部,发现有腊肠状硬块,马上安排腹部超声检查,确诊是肠套叠后安排空气灌肠(非手术)复位肠套叠,预后良好。张锦松肯定了患儿家长的做法,孩子持续哭闹2个小时左右,就马上送医:“要知道,如果婴幼儿肠套叠拖延治疗的时间太久,患儿会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肠管坏死,有可能会危及生命。”
大部分由肿瘤引起
成人也可能患肠套叠
现实生活中,不仅婴幼儿,成人也会遇上肠套叠,且不只是小肠套叠,还有大肠与小肠的套叠,这种情况看起来更符合“大肠包小肠”的说法。
厦门市弘爱医院胃肠外科主治医生胡波曾接诊过一位40多岁的女患者。她因腹部出现疼痛前来就医,经CT检查后发现小肠套叠。胡波介绍说,与婴幼儿的肠套叠不同的是,成人的肠套叠一般是有明确诱因的,大部分情况下由肿瘤引起。这位女患者经手术探查发现是小肠肿物引起的肠套叠,切除后送检证实为良性脂肪瘤。临床中也有遇到恶性肿瘤引起的肠套叠,胡波介绍说,特别是大肠与小肠连接部位,如果长了恶性肿瘤,容易引起大肠与小肠的套叠。
成人肠套叠与婴幼儿肠套叠发病表现,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腹痛、腹泻、便血等,不同的是疼痛有可能表现得没那么剧烈,胡波解释说,这可能与成人忍耐力更强一些有关。所以,有的成人患者会误以为自己是吃坏东西后肠胃不舒服,因此延误诊疗。胡波建议大家,如果腹部出现较长时间的慢性疼痛,就要考虑赶紧来医院做相关检查。特别是有相关家族遗传病史,或常年喜食烧烤等刺激性食物的人,更需要注意。
来源:厦门日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