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离经叛道”莫尔索,带你走进存在主义哲学的世界

《局外人》:“离经叛道”莫尔索,带你走进存在主义哲学的世界

首页游戏大全局外人来世游戏更新时间:2024-04-16

提到诺贝尔文学奖,许多人都会想到陪跑多年的村上春树。与悲催的村上大师相比,另一位天才似的人物则更受命运垂青得多。他就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

纵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数都是德高望重的文坛巨匠,加缪虽然也声名卓著,但1957年,问鼎诺奖时,他才44岁。众所周知,诺奖向来对法国作家青眼有加,而在一长串法国作家获奖队伍里,加缪是最年轻的那位,绝对算诺奖里的小鲜肉了。

加缪一生作品不多,摘得诺奖桂冠时,他写的长篇小说仅有三部,但部部皆是精品,其中,《局外人》无疑是他传世之作中最夺目的那颗珍珠。



它是文哲两界的明珠,照亮了时代的良心

1940年5月,阿尔贝·加缪刚过完自己的二十六岁生日不久,完成了《局外人》的创作。1942年,该作品正式在巴黎首发。

《局外人》一经面世,赞誉如潮水般涌来,人人为它心折,连向来刁钻刻薄的评论界也一反常态,为它戴上了"站在当代小说最尖端"的花环。由此,加缪一时间声名鹊起,在文学界初亮锋芒。

加缪少年丧父,跟随身为佣人的母亲过着艰难的生活,他对小人物的生活有许多体会。成年后,加缪多次在报社任职,接触到更多残酷的社会现实,对人性中的道德问题观察也更真切。此外,加缪在写给朋友的书信中提到,他曾追踪旁听过许多审判,包括某些重罪法庭审理的特大案件,并产生过强烈的感受。

正是有过相关经历,对生活有独特的感悟,再加上他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切关怀,才塑造出《局外人》里既平庸又特别、富有戏剧性的小人物形象。故事主角我行我素,漠视规则,不理睬人情世故,但与伪善之人相比,却足够真实,没有一丝虚假和做作。



加缪年少时,曾得过肺结核,并因此不得不终结了心爱的足球生涯,这使得他早早便开始思索生命和死亡这两个重大话题。后来,加缪把对此的理解诠释到了文学作品中。《局外人》便是由三段死亡串起来的故事,第一个是主人公母亲的死亡,第二个是一个陌生阿拉伯人的死亡,第三个便是主人公的死亡。面对死亡,是否挂在脸上的虚假伤心就一定比深藏心中的真实悲痛更理所应当?《局外人》给出了它的答案。

除了是作家,加缪还有哲学家的身份,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局外人》是加缪通过遒劲有力的笔法,首次将存在主义哲学糅合进一个荒诞枪*案的作品。因此,《局外人》有着特殊的文学价值,它不仅是世界文学里一颗夺目的明珠,同时也为西方哲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并且,如同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写的那样,以明察而热切的眼光照亮了我们这时代人类良心的种种问题‍‍。


短小篇幅容纳深邃哲思,冷峻文字书写荒诞人生

小说规模很小,仅五六万字。与动辄十万起步的鸿篇巨制相比,简直如同满汉全席前的开胃点心。然而,无论是当代还是后世,《局外人》都被认为是世界文坛里举足轻重的一朵奇葩。

小说讲述了一个平庸小职员因意外犯下一条命案,最终被处以死刑的故事。听上去情节似乎过于单调,题材过于老套,但翻开书,一段冷静克制而又荒诞吊诡的开头瞬间捕获读者,带人穿越到阿尔及尔某个昏昏沉沉的夏日午后。加缪的文字有着手术刀般的精准,明明是第一人称的叙述,却呈现出比上帝视角还理性的效果。



全书一分为二。第一部分节奏较缓,纪录片般的慢镜头逐一扫过主人公莫尔索的日常生活,一帧帧勾勒出他温吞孤僻、不谙人情、浑噩漠然的形象。第二部分节奏加快,主人公内心活动增多,强化了他对一切都无所谓的人设。随着法庭和监狱的场景切换,一场明为法律,实为道德的审判正式拉开序幕。

故事开始,莫尔索住在养老院的母亲离世,处理完后事不久,他偶然介入了朋友雷蒙和其情妇的冲突。接着,跟雷蒙在海边度假时,一番意外的对峙中,他开枪打死了雷蒙情妇的一个兄弟,随之被捕入狱。按照正常法律,莫尔索原本可获得从轻量刑,但最终!法庭判定他毫无人性、罪无可赦,斩首示众……

而理由很滑稽且跟案件无关,包括:让母亲住养老院、为母亲守灵时吸了支烟、喝了杯牛奶咖啡、说不上母亲确切年龄、没在葬礼上流泪、丧事后约会女友、有女友但不考虑结婚、有朋友但是个混混、有工作但不求上进。

本为正义利剑的法律,最终却因多数人的道德偏好陷入逻辑怪圈,这场冠冕堂皇的审判就是荒诞本身。



行刑前天,神父到来,让莫尔索向至高无上的上帝求取宽恕,莫尔索拒绝了,这让神父既难堪又困惑,他问莫尔索想过自己来世是什么样吗?神父以为,这能让默尔索屈服。在神父看来,谁不想把今生的罪孽洗清,得到一个清清白白的来世呢?然而这恰恰激怒了莫尔索,他向神父咆哮道:

“能让我记起这一世的就是我想象的来世!我表面上看起来也许是两手空空‍‍,但我对自己有把握,对一切都有把握,对自己的人生和即将来临的死亡有把握‍‍,比他有把握得多‍‍。”

这段情节将贯穿全书的荒诞推向高潮,也留给读者无限遐思。怯懦的人活在过去,迷茫的人活在未来,勇敢的人才活在现在。莫尔索从不伪装自己,不掩饰真实感受,即使在面对死亡时也如此。他才是全书最勇敢、最清醒、最真诚的人。

但这个最真诚的人,也没逃掉道德绑架和精神暴力。再普通不过的群众,只要占据道德制高点,都能变成刽子手。尽管在故事里,决定莫尔索死刑的是庭长、陪审团,但那些同意以道德有罪判他死刑的人都是帮凶。

天亮了,莫尔索终将走上刑场,被终结生命,只是不知下一次,那些高举道德镰刀的人们,会把手挥向哪里?割掉谁的脑袋?


为什么《局外人》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作?

古往今来,哲学家们都有个共同的疑问,那便是:我是谁?更准确的说,人的本质或本性是什么?加缪作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自然也没能绕过这个问题。在《局外人》里,加缪借小人物莫尔索之口,第一次尝试着给出了回答。

关于人的本质如何,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三字经里的“人之初性本善”。这个观点由先贤孟子提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荀子则持相反观点,声称人性本恶。无独有偶,西方的基督教教义之一,便是人生而有罪、人性本恶,人生就是赎罪的过程。

谁才是正确的呢?存在主义说这并不重要,与其讨论人的本质是什么,不如将眼光投向人的发展,因为没有人的本质会一成不变。 因此,存在主义的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存在先于本质。人只有先存在这个世界上,然后才能成长、生活,继而创造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基于这个原则,专注眼前和感受当下比思索人的本性更重要、更有意义。《局外人》里的莫尔索正是如此,母亲骤然离世,他匆匆赶去养老院处理后事,从和养老院院长见面,了解情况,商量葬礼事宜,接受养老院其他人的关心和询问,到主持母亲葬礼,看着她下葬,莫尔索没有流一滴泪。

一般人会想,发生了这样的事,肯定会第一时间难过到嚎啕大哭,然而对有些人来说,承担责任才是首要之事。就像《请回答1988》里,宝拉和德善的奶奶去世,从家里赶往乡下奶奶家后,宝拉和德善本以为会见到爸爸伤心欲绝的样子,谁知爸爸却笑嘻嘻地坐在亲戚朋友身边聊天喝酒,她俩很气愤,觉得奶奶真可怜。可是等吊唁的人散去,爸爸和姑姑们拥在一起,咧开嘴放声大哭,任由眼泪流的满脸都是,谁能说他不痛苦呢?原来,悲伤不便与外人道。

同样,莫尔索不流泪就不悲伤吗?他只是来不及释放自己的悲伤,就被堆在眼前急需处理的事压住了情绪而已,何况要做这些事的只有他一个人。再者,面对养老院一个个陌生人审视的目光,他打起精神应付已经很疲惫了,没有心思再伪装。他的真实感受是怎样的,他的外在表现就是怎样的,没有因为可能被认为冷血而换上另一副样子,莫尔索才是那个活在当下的人。

存在主义认为,人最初是一张白纸,但人能不断熟悉和创造自己的本质,变好或变差都可以由自己决定,因为人有主观能动性,这便是存在主义的第二个原则:自由选择。它是指人能自己做判断,下决定,并且对选择负责任的自由。因此,在存在主义的观点里,没有什么特质是一类人天生应当有的或没有的,也没有什么人一定天生要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存在主义尊重人的独立自主性。

《局外人》里,面对不停试图说服自己皈依上帝,乞求上帝宽恕的神父,莫尔索毫不犹豫拒绝了,他说自己不信上帝,他是犯了罪,也接受惩罚,但除此之外再没有人可以对他作任何要求,上帝也不能。这与苦苦纠缠的神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神父觉得人就应该信奉上帝,尤其是像莫尔索这样快死的人。

可实际上,如果真有上帝,莫尔索在监狱里怎么没见他现身呢?所以无论神父怎么说,莫尔索都不为所动,他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至死也不妥协。



回头再看法庭加诸莫尔索的罪状,是从什么时候起,送母亲进养老院、守灵时吸烟吃东西、没跟女友结婚、有混混朋友和工作不上进都是罪大恶极、灵魂空虚呢?难道非得亲自照料母亲、守灵时滴水不进、恋爱就结婚、只结交上层朋友和拼命工作才算正常和无罪吗?如果人的一生都必须按照这样的标准答案来写,不知多少人会不及格?而那些及格的人当中,又不知多少人做了弊?

书翻到了头,我们也看完了一个看似荒诞滑稽实则悲哀讽刺的故事,这也传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即存在主义的第三个原则:世界荒谬,人生痛苦。加缪认为,对于荒谬的世界和痛苦的人生,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反抗。如同莫尔索那样,寻找到自己生活方式的全部正当性,即使在别人眼中离经叛道,不近人情也无所谓,因为真实的生活,就是他对这个荒谬世界最好的反抗。


道德绑架离我们远吗?

小说结束了,有人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有人看到了别人的,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道德绑架这个词。如果说,莫尔索因为道德上被人唾弃,进而成为道德绑架的牺牲品是虚构的,离我们很远,那想想生活中你曾被道德绑架的时候,比如聚会时有人说了个笑话,大家都笑了但你没有,因为你真的不觉得搞笑,而这时,有人跳出来指责你破坏气氛。再比如,你和朋友一起逛街,经过一个乞丐身旁时,乞丐向你乞讨,你不想给钱,结果朋友嘲讽你这么有钱为什么不施舍一点给别人,暗示你没有同情心。

诸如此类的道德绑架还有很多,尽管它们影响不是太大,但还是会让人生气和郁闷吧。而如果对你道德绑架者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几十上百,甚至更多,也许后果就很可怕了。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人淹死,这句话很糙,但不代表没道理,尤其是在网络暴力频发的今天。



《局外人》里,当所有人都恪守游戏规则,莫尔索却游离在外,他就成了局外人。而局外人是很危险的,因为相较遵守规则的人,他不按常理出牌,是异类,其他人理当标同伐异,而处决他的武器就是道德。于是,养老院院长、门房、母亲在养老院的朋友纷纷跳出来佐证莫尔索冰冷无情,庭长、检察官以及在场的陪审团给他贴上卑鄙无耻、没有灵魂的标签。最终,莫尔索因此丧了性命。

但莫尔索即使临死,也不会和不愿惺惺作态,而合上书,现实中的我们,有多少曾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假模假样对着自己并不了解的人和事指指点点呢?那些我们不敢说出的话,小说中的人勇敢的帮我们说出来了,那些我们不敢承受的生命之痛,小说当中的人替我们承受了。

除了故事蕴含的哲理,《局外人》的文字也是一大亮点,尤其在不同情节上的处理很巧妙,别有深意。比如叙述事件时简洁冷硬,描写景物时,画风忽的一转,变得细腻柔情。在自然的美丽下,人性的冷漠更加凸显了。

最后,愿我们永远不必经历"局外人”遭受的精神暴力,愿我们都能拥有忠于自己眼前生活的自由。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