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戍边将士如何镇守西域?近日,一座唐代烽燧遗址考古发掘出大量遗物,为人们展现了1000多年前,在大漠烽烟中为国戍边将士的生活。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位于尉犁县东南90公里处,地处孔雀河中游北岸的荒漠之中。2019年9月开始,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首次主动性考古发掘,已出土各类遗物1000多件,其中唐代纸文书和木牍超过700件。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的考古,被列入2019年度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项目重要成果之一。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工作队领队胡兴军介绍,克亚克库都克烽燧是一处由烽燧本体、居住房屋等建筑构成的结构完整、功能齐备的综合性军事设施,“经初步考证,确认这座唐代烽燧遗址为一处游弈所驻地。”
他进一步解释,“烽”和“铺”都是唐代最基层的军事机构。烽即烽燧。在孔雀河烽燧群间,两座烽燧间相距约六七公里,可以烽烽相望。铺则是通过骑马来传递军情信号的组织。游弈所是烽和铺的上级机构。克亚克库都克烽燧是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焉耆镇下属的军事设施。
在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出土的木牍上,清晰完整记载了烽铺与游弈所间的计会交牌与平安火制度,其中“计会交牌”制度的木质实物标本,为国内考古首次发现。
计会交牌类似于每天向上级呈报的“巡逻简报”;平安火则是烽燧间在固定时间点烟火报平安的制度。唐代边防军镇防御体系的严密由此可见一斑。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的考古发掘为研究唐代军镇防御体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更实证了唐王朝对西域的有效管治。”胡兴军说。
唐代孔雀河烽燧群的军事防线,被称为“楼兰路”。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驻守“楼兰路”沿途,管理若干烽铺,负责周边及沿线的安全防御。
这座烽燧遗址出土的文书中,还有大量的勋告、屯田、账簿、私人书信、文学作品等内容。这些珍贵的一手资料,让人们得以“复原”1000年前戍边将士的生活。
胡兴军介绍,“沙洲、河州、雍州、岐州、幽州……”信札中这些内地地名说明,唐代的戍边将士大都来自内地。唐代4年一换防,那些战功显赫的边防将士,不仅可以授勋获奖,解甲归田后还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唐代是继两汉以后,西域屯田的又一高潮时期。遗址出土的营田使文书证明,当时戍边将士还有屯田的职责。烽燧附近还发掘出大量马鹿、野猪、天鹅以及鱼骨。胡兴军推测:很可能当时粮食不够吃,军士们还得捕鱼打猎,补贴生活。
此外,这座烽燧遗址还出土了《孝经》《韩朋赋》《游仙窟》等文学作品,前一部是传统经典,后两部都是唐代流行的通俗读物。胡兴军认为:戍边官兵把一些典籍、文学作品带到了西域,客观上起到了促进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的作用。
这些出土文书主要为唐武周至开元年间,正是盛唐时代,也是丝绸之路最繁盛的时期。历经千余年风雨侵蚀,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作为古道沿线存数不多的保存状态较好的军事古迹,是唐代中央政权治理西域和维护丝路交通的重要历史见证。
目前,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与孔雀河沿岸其他10处烽燧遗址一起,以“孔雀河烽燧群”之名,已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新疆日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