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资格,这是一个学子们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这是大家进入学校求学的“门票”,也是大家努力上学的回报。
尤其是寒门学子,大家寒窗苦读十余载,为的就是能够考入好的大学,给自己争取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毕竟与那些家境优越的同学相比,他们没有过硬的关系和背景,只能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去缩短与别人之间的差距。

陈春秀,这个名字大家或许并不陌生,原本她已经考上了大学,然而她的入学资格却被别人冒名顶替了,于是两人的命运就此改写。
若不是阴差阳错地发现,或许那次顶替事件将会一直被埋藏在历史的漩涡中。
也正是因为陈春秀事件带来的影响,导致冒名顶替入学资格这种情况开始进入大家的视野中,这种通过不正当手段“偷取”别人一生的做法让人不耻。

近日,教育部官网发布通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修改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2021年4月29日通过,于2021年4月30日正式实施。
而其中有4点变化值得大家格外关注:
1、冒名顶替取得入学资格
早些年,有少数人确实通过一些不正当手段达到了冒名顶替的效果,顶替别人获得入学资格,最终甚至还顺利取得了学位证书。
根据最新教育法要求,如果属于上述情况,那么顶替者的入学资格被取消,未来2-5年内不允许参加相关教育考试。如果取得了学历、学位等证书,也将撤销相关证书。如果成为公职人员,将直接开除。如果存在其他违规违法行为,也将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2、与他人串通,允许他人顶替
早些年的冒名顶替,实际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当事人不知情,被别人“神不知鬼不觉”地顶替了入学资格。另一类是当事人知情,而且是经过协商,达成了某种协议,配合对方完成了冒名顶替。
如果属于后者,那么与别人串通顶替的学生将来1-3年内不能参加相关国家教育考试。如果有违法所得,也会被没收。如果成为公职人员,将会给予处分,如果存在其他违规违法行为,也将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3、组织、指使顶替
有些人以帮助他人完成冒名顶替盈利,充当这种不正当行为的组织者、策划者、协调者。而对于这种人也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如果这类人因此获得报酬,将会被没收;如果成为公职人员,也将给予处分;如果存在其他违规违法行为,也将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4、被顶替者
如果有人发现自己确实被顶替,而且已经被证实的。那么被顶替者可以请求学校恢复自己的入学资格。
也就是说,以陈春秀为例,按照最新的教育法,她完全可以请求山东理工大学恢复其入学资格。不过至于最后她是否有这个意愿,那就取决于个人了。
冒名顶替者“慌”了教育部发布的这项通知对于那些冒名顶替者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打击,现在他们说不慌不现实,尤其是那些已经步入工作岗位的冒名顶替者,他们可能面临着失去工作的风险。

依据最新的教育法,只要查实确实是通过冒名顶替的方式获得入学资格,那么不仅各种学历、学位证书会被取消,如果是公职人员,也会被开除。
而且按照如今的就业标准和要求,如果没有大学学历,想要找到一份相对不错的工作并不容易。
所以对于他们而言,后果不仅仅是丢掉手中的工作那么简单,可能会让他们今后的路越走越窄。而这也是对他们当时实行违纪违规行为的有效惩罚。
对于最新的教育法,大家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这种处罚力度合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