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时代人类取火的方法有击石取火、钻木取火、锯竹取火等

石器时代人类取火的方法有击石取火、钻木取火、锯竹取火等

首页游戏大全石器时代工艺世界更新时间:2024-05-09

石器时代人类用火经过了偶热使用天然之火、不稳定保存火、懂得控制用火、学会人工取火等几个阶段。学会取火则是古人类用火的最高阶段。人工取火是人类造物技术的巨大进步,具有划时代意义,其对拓展人类的活动空间和生产领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们知道,自然之火出现不太可靠,而保存火种既受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又消耗燃料,且携带不便。掌握了取火技术之后,人类就不受自然之火的限制,能随时随地用火,使得用火变得更加稳定也更加方便。

当然,人工取火绝不像神话故事传说的那样,是某个伟大的古人发明创造出来的。而是石器时代人类在生存生产的劳动中逐渐认识、不断实践和反复实验的结果,是古人类长期的经验总结和原始智慧的结晶。

虽然远古时期,人工取火的遗迹很难留存下来,但通过人类学、民族学的观察,并根据新石器时代出土的用火遗址可以推测,石器时代人类取火经历了从简单到高级、从低效到高效、从复杂到便捷的发展过程,而人工取火的方法大致有:击石取火、钻木取火、锯竹(木)取火等。

1、击石取火

击石取火是人类最初的取火方法,是人工取火的开端。石器时代,人类在制造石制工具的过程中,无论是用砸击法、还是用碰砧法或是用摔击法进行打制石器时,某些石头之间碰撞偶尔会迸发出细小的火花。火花不断地出现,恰巧溅射到某些干透的可燃物上,加上微风吹来,就能引起燃烧。

古人类经过较为漫长的观察学习,逐步了解到石头碰撞产生的火花具有点燃功效,并尝试着用此方法进行人工取火,通过不断实践逐步掌握了撞击取火的方法。因此,击石取火打开了石器时代人工取火的大门,使人类具备了支配自然力为自身服务的能力,开启了人类发展的新纪元。

击石取火是用一块石头向另一块石头击打,使之迸发出火花,通过连续的击打产生足够多的火花,使火花溅射到易燃物上,当易燃物冒烟时,操作者向可燃物吹风,以增加氧气,从而引燃某种易燃物。

击石取火需具备4要素,一是用于撞击的石头、二是击打的频率、三是可燃物的燃点、四是及时地吹风。其中击打频率和及时吹风是主观因素,而用于撞击的石头和可燃物是客观因素。客观因素具有选择性,即为了提高击石取火的成功率,需选择合适有效的石头和可燃物。

实际上不是什么石头都能击石取火,只有坚硬、质地致密的石头互相撞击才能产生火花,这种石头也被称作火石,可用火石有燧石、黄铁矿、黑曜石等。因燧石容易获取,所以最常见的火石为燧石,其主要矿物成分是二氧化硅,为非晶质与结晶质硅酸的混合物,其质地坚硬、致密性高,破开后容易形成如刃之棱角,贝壳状的断口。

至于可燃物,需选择燃点较低的干燥植物,一般是丝绒状的植物,如植物纤维、絮状物、毛绒状物等。从现代野外生存的挑战来看,挑战者用天然石头进行人工撞击取火,所需时间较长,耗费力气,且效率低下。但对于旧石器时代的猿人来说,击石取火的远比保存火种和管理火种容易得多,已是一种更高效的用火体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一种革命性技术创造。

从民族学角度和野外真实实验,可以推测,石器时代一定存在击石取火的方法,且该方法就是人类学会人工取火的开端。而击石取火之所以效率低下,关键在于用于撞击的工具只有石料。

随着人类冶炼技术的发明,人类在两块石头互相撞击的基础上,改为用铁器击打火石,这便是后来出现的火镰取火工具。火镰取火加快了产生火花的速度,并增加了火花的数量,从而极大提高了人工取火的效率,使之成为现代火柴发明之前最常用的取火工具,即使到了近代,依然有少数民族中还在使用火镰进行引火。

2、钻木取火

钻木取火是用一根细木棍在另一木材上钻孔,通过双手的不同搓动,使细木棍的一端在另一木材的某一固定点不停摩擦,把操作者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使两个木头相接触的部位温度逐渐升高,同时产生木屑并碳化,当温度达到了铺在被钻木材上面易燃物的燃点时,同时向易燃物吹气,增加氧气的输入,便可引起燃烧。

钻木取火是石器时代人类取火技术一大进步,取火效率相对击石取火更高,也容易获得取火用的工具,操作较简单方便。由于取火的工具为木材,时代久远必然早已腐化消失,因此,石器时代的钻木取火无法获得实物考证。但在西北地区,因气候干燥,从有些遗址中出土了钻木取火的遗物。

另外,再把拇指粗细小杉木的一端削成圆锥状,用作钻火杆。取火时,杉木块劈裂面朝上放于地上,操作者一只脚踩住无缺口的一端,将小木棒的尖端插入凹窝内,并在凹窝旁敷上易燃物。同时双手快速持续地来回搓钻火杆,使将机械能转变为热能,凹窝处温度会逐渐增高,并会冒出青烟,当凹窝处温度达到燃点时,便会引燃凹窝旁边的易燃物,再用嘴对着火草吹气助燃。

钻孔工艺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其中在小孤山遗址出土了骨针和穿孔兽齿,骨针经过磨制工艺,通体圆润光滑,并有针孔,针孔是用两面钻工艺完成。

旧石器晚期出现的钻木取火雏形被延续下来,得以不断改进,并逐渐提高取火效率和方便性。人类在持续的实践中,发现了影响钻木取火效率的因素有:取火工具材料、易燃物、钻速。有效的钻火工具要求钻火板用软木制作,钻火杆用硬木制作,软硬结合,才能钻出更多碳屑,也有利于积聚热量,提升温度。如海南黎族以山麻木或柳木为取火板,而以榆木为钻火杆。

且考古出土的取火板也多为水曲柳,钻火杆多为榆木。这都显示钻火杆的木料比钻火板的木料更硬,更符合取火工具用材要求,有利于钻木取火的有效性和成功率。在取火的过程中,易燃物的选择也很重要,通常易燃物因地制宜,也因时制宜。不同地区使用的易燃物有所不同,取当地合适的絮状植物为宜,同时根据季节变化采用不同的植物;不管选用什么易燃物,都要求燃点低,容易点着。

此外,钻杆的左右转动的速度决定了引火的速率,钻杆速度越快,热量的累积也快,温度上升越快,点燃易燃物块;如果过钻杆的转动速度不够,则摩擦产生的热量容易散去,温度较难上升,也就不容易引火。所以,取火时候,要求操作者尽量加快搓动取火杆的频率,是转动速度够快,才能引火成功。

无论是出土的文物,还是文献资料记载,或者是近现代少数民族取火方式,可以看出,钻木取火从古至今都是非常普遍的人工取火方式。钻木取火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是人类掌握了钻孔工艺和磨制技术之后,并在这两种工艺成熟之时出现的取火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钻木取火技术逐步演化进步,不断得到改良。

从最初用简单的小木棍和任一木材互相转动,到定型有规则的取火杆和取火板,并发展到用绳子和弓弦来带动取火杆转动取火,总体上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无规则到定型,从低效到高效发展,逐步成为使用较为广泛的取火方法,极大提高了人类取火成功率,大大方便了人类取火的时效性和自由性。

3、锯竹(木)取火

和钻木取火一样,锯竹(木)取火也是摩擦制热的原理。顾名思义,锯竹(木)取火便是用锯的动作,两个竹材之间的相互摩擦,从而摩出竹屑,积累热量,升高温度。当竹屑的温度达到燃点时,点燃的竹屑溅射到易燃物上,并引燃易燃物,在对着易燃物稍加吹分送氧,便可使易燃物燃起火苗,最终实现取火。

那么该取火方法只到封建社晚期,清朝才出现吗?在石器时代是否有锯竹(木)取火?锯竹取火的关键是“锯”的动作,就是说该取火方法来源于人类锯木的过程,从锯木的发热得到启发。如现代木匠锯木料时,锯片会发热,若较长时间锯硬木,还会产生发黑的木屑,甚至会有冒烟的现象,实际上就是木屑被锯木点燃的结果。

再如,现代线切割加工技术,为了防止发热,需要在线切割同时,对着切割部位喷射冷却液。此外,用切割机切割金属材料时,也会不断迸发出火花。这些现象都说明,在锯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可提升温度,也就能引火。因此,在石器时代,当人类用石锯、蚌锯或骨锯等工具,来锯硬质木材时,因较长时间锯割,便会使木料发热,产生木屑。等热量积聚到一定成都,便会点燃木屑,使木屑发黑。

黑木屑被溅射到易燃物时,在风的作用下,必然会点着易燃物。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人类能从锯木的过程中获得启发,从而创造出锯竹(木)取火的方法。因此,要搞清楚人类什么时候开始学会了锯竹(木)取火,就得分析人类什么时候掌握了锯木的工艺。而锯木工艺首先要有锯子,换句话说,人类能制造出锯子,就可证明已掌握了锯木工艺。

古代流传着春秋战国时期,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但这只是神话传说。实际上,锯子的原型是旧石器时代的石质齿刃器。旧石器晚期,人类对石器进行二次加工时,会在某些刮削器的刃部形成不规则的齿刃。通过长时间的使用,人类发现有齿刃的刮削器更容易切割物品,并逐渐认识到齿刃的切割性能。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锯齿镰主要用于收割农作物,或能用于截断小树枝,也用于割器物上的浅沟槽,尚不能用于锯木。

直到马家浜文化的草鞋山遗址出土木板上有清晰锯截的痕迹,证明了新石器时代的某些锯可用于部分木料截断,石锯具备锯木功能。人类从锯木的加工中发现其发热引火的副作用,也就能通过长期的观察、模仿、实践、摸索中总结出钻木取火的方法。而随着竹子材料的使用,人类认识到竹材中空的特性更容易用于钻木取火。在竹子较常见的地区,也就用竹材取代木材,采用锯竹来取火。

从少数民族的实践中发现,锯竹取火有3种形式,一是取竹子的一节,把竹子裂为两半,对一半竹子的外侧中部剔挖出一条和竹节平行的狭长沟槽,并在沟槽中间钻一穿孔;

取火时,把无沟槽的半圆竹子一端顶住操作者的腹部,另一端顶着地面,并使半圆竹子侧便有个斜度;然后把有沟槽的半圆竹子劈裂面朝上,并把引火用的易燃物放置于有孔部位的内腔,操作者双手在孔的两边不远处紧握住半圆竹子,同时用拇指压住易燃物;

锯竹时,让沟槽嵌入无沟槽的半圆竹子侧边,双手紧紧抓住有沟槽的半圆竹子,快速来回移动有沟槽的半圆竹子,使无沟槽的半圆竹子侧边反复锯另一竹子的沟槽,沟槽在锯的过程中会不断积累热烈,提升温度,并产生竹屑,竹屑通过沟槽的孔溅射到易燃物上,当温度达到燃点时,易燃物便会冒烟,此时可拿起易燃物,并对其吹风,使其点燃,就能实现取火。

二是先把易燃物同样放置于有沟槽半圆竹子的内腔,在孔的正下方,并把有沟槽的半圆竹子倒扣于干燥的台面上,一人用双手紧紧按住竹子的两端使其固定,另一人双手抓住无沟槽的半圆竹子,使一侧边嵌入沟槽,来回拉锯竹子,产生竹屑,积累热量,提升温度,当竹屑温度达到燃点时,竹屑通过穿孔溅射到易燃物,使其冒烟,取出易燃物,对其吹风送氧,使其燃起火苗,从而成功取火。

三是截取一段小木棍,把其中一端刊出十字形的裂口,并在十字中嵌入一木契,使十字裂口有较大的空隙;在把有裂口的一端放置另一突起物上,使小木棍与地面呈以斜角,在裂口端与地面有较大空隙,并在两者空隙处铺上易燃物;然后用一个绳子或藤条或竹片从小木棍与地面的空隙处绕出;

操作时,用脚踩住小木棍无裂口一端,使之固定,双手抓住绳子或藤条或竹片的两端,绕着小木棍来回快速上下拉锯,使绳子与木棍摩擦,产生热量,当温度升高到燃点时,发黑的木屑的从裂口落到易燃物上,并点燃易燃物,从而成功取火。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