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白夜谈的衍生栏目“白夜游谈”。这个栏目里会和大家聊聊编辑最近在玩的一些游戏,就像上期提到的那样,“白夜游谈”强调的是作为玩家的差异化感受,更偏向编辑的个人体验。
像这一期我要介绍的就是一款刚发售,但受限于题材和文化的关系讨论度较低的游戏——《廖添丁:稀代兇賊の最期》(以下简称“廖添丁”)。
虽然目前steam仅有540篇评测,但好评率高达96%
为什么推荐《廖添丁》?
《廖添丁》乍一看最吸引人眼球的可能是独特的美术设计。在剧情演绎中,游戏使用了大量港漫风格的漫画分镜,虽然本体只是常规的2D横版动作游戏,但在触发人物对话和变换场景时,均会以漫画格的形式来补足叙事:
喜欢港漫的玩家对于这种用大量黑色线条来表现物体的运动、彩色字体表现拟声词的手法不会陌生,早年经典的《龙虎门》便是这种风格的一个典型:
漫画《龙虎门》
由于港漫的题材多以武侠为主,因此人物画风多走硬朗写实的路线,并用细腻流畅的分镜来表现其打斗场景,这也是它和日漫、美漫最大的区别,而目前无论是游戏还是影视,港漫都是相对小众的类型,这也是制作方选用这种形式来表现剧情的原因。
但《廖添丁》并非只是简单地将漫画格“贴”在画面上,而是利用游戏这一载体的特殊性从多处细节上潜移默化地加深玩家对于“漫画”的印象。
比如游戏的标题菜单就是一本关于“廖添丁”的漫画书;每次进入和重载游戏都会以动态漫画格的形式切入:
制作组甚至还煞有介事地补充了漫画的出版社和出版日期
在剧情中,漫画格的出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比如在一些比较平稳的剧情中,漫画格会直接“浮现”在黑色背景版上;而当剧情进入到紧凑阶段,漫画格也会从画面的两侧直接飞出,带给玩家一种“事发突然”的感觉。
而在一些场景相同,只有人物动作发生改变的画面上,制作组也充分利用了游戏载体的特殊性,直接让漫画格中的人物“动”了起来,让整个游戏的剧情和叙事节奏显得更加紧凑:
在战斗方面,游戏的系统有点类似前段时间的《暗影火炬城》,存在普通攻击和消耗气力发出的特殊攻击,不过与常见的类银河城类不同的是,《廖添丁》全程只有一把常规武器,即他随身携带的匕首:
匕首只有简单的三连击
但这并不代表游戏的攻击方式单一,相反,《廖添丁》中应对敌人的手段,反而是我见过的游戏中最多的。
通过人物的特殊装备——红跤巾,廖添丁可以从任何一个敌人的身上夺取武器,无论是军刀、重斧,还是手枪甚至是火箭炮,只要将敌人的HP削减至一半以下,添丁就可以使用腰间的红跤巾将对方的武器收为己用。
时代变了
游戏后期敌人的种类和武器会越来越多,这虽然增加了难度,但同样的,也反过来给添丁更多的攻击方式和选择。
而每把武器的优势和手感区分,同样是制作组精心考量过的。比如玩家最早接触的“重斧”,就是一把硬直巨大,但伤害可观的重型武器,很容易打破敌人的霸体状态;而后期出现的指虎正好相反,以超高的攻击速度取胜,掌握了技巧后能打出很高的伤害。
此外还有以距离见长的长棍、有突刺效果的军刀,以及具备贯穿效果的步枪和范围伤害的火箭筒,不同的武器基本就是一套不同的攻击模式。
除了武器,游戏中良好的战斗手感也是加分项。作为主角的重要装备,红跤巾除了能抢夺武器,还起到了衔接攻击、调整敌人站位的作用。
游戏中存在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重要细节:在用红跤巾捆住敌人的瞬间,除了能夺下武器,还能通过左摇杆随意控制敌人击飞后的方向:
这个设定就犹如其他游戏的“上挑技”一样,给高手带来了更多操作的可能,比如你可以在击飞敌人时用红跤巾及时拉回并继续连段,也可以将残血状态的敌人直接拉到周围的陷阱里完成击*。
“廖添丁”究竟是谁?
罕见的画风、奇怪的名字,第一次见到游戏的玩家可能都会发出这个疑问。
而这也是我喜欢这款游戏的另一个原因——在以高质量的美术和战斗设计吸引到大众玩家后,它对于细节和历史的还原,同样能令熟悉“廖添丁”的闽南人倍感亲切。
据记载,历史上的廖添丁活跃于20世纪初的台湾,彼时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落败,签订《马关条约》后将台湾岛割让给日本作为殖民地,台湾进入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
在那个动荡的时期里,台湾出现了一位非常知名的罪犯廖添丁,据考证,当时廖添丁曾犯下多起特大盗窃案,甚至还洗劫过警察厅并盗出大量枪支弹药,被日本人视为头号通缉对象,并在报纸上将他称为“凶贼”。
本游戏的副标题名“稀代兇賊の最期”,正是取自廖添丁遇害时,台湾最大的报纸《台湾日日新报》中日文版的标题,这也是为什么一个抗日主题的游戏,标题却使用日文的原因。
日本警察通缉廖添丁的文告
但由于廖添丁的洗劫对象都是当时为富不仁的乡绅富商,并且还将盗来的财物分给穷苦百姓,因此在当地人的心中,他是救民于水火的英雄。以现在的眼光看,这是个典型的“侠盗罗宾汉”故事。
所以在廖添丁被害身亡后,他的事迹逐渐被当地的百姓“神化”,并发展成了非常著名的民间传说。台湾的讲古名人吴乐天则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创造了更多“义贼廖添丁”的长篇故事,并于广播和电视节目中讲述,在当时大受欢迎。
在台湾一带,廖添丁也成为了经典的故事题材被不断搬上大银幕,其中1997年由林志颖、释小龙主演的《侠盗正传》最为知名: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闽南人,廖添丁的故事我童年时期也有耳闻,但更多时候是从当时广播的讲古节目中听到,由于没有画面,再加上“劫富济贫的侠盗”这种题材对于当时已经接触好莱坞电影的我来说,还是略显俗套,并没有给我很深的印象。
但在这款游戏里,廖添丁和他身处的台北城,倒是带给了我不少的亲切感。
作为台湾人,作者林秉舒将众多只有闽南人才懂的梗自然地穿插进了游戏中,这些元素会让了解其内在文化的人会心一笑,同时,它也不会影响到普通玩家的游戏体验。
比如游戏内的存档点被设计成了旧时台湾随处可见的茶水铺,在存档过程中还会伴随添丁的啜茶声,算是应了闽南人“宁可百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茶”的传统。
再比如游戏中,廖添丁修习的流影拳招术,其名称的含义都是一些非常直白的闽南语,算是作者的一种冷幽默,就像下面这招“踢予死”,按照闽南语的发音习惯直译过来就是“把你踢死”。
这个词其实非常口语化,现实里并没有这样的命名方式
此外,游戏中还存在一个名为“四色牌”的小游戏,在现实中同样也是曾流行于我国南方及东南亚的桌面游戏:
朋友被抓了?先来局四色牌吧
四色牌自清朝起就存在,历史悠久,玩法也多种多样,在游戏中制作组则选用了比较通俗的简易玩法(有点类似于UNO),也算是试图提升这种古老游戏的知名度。
总之,这款游戏具备了许多银河城类游戏应有的元素,同时又经过制作组的处理,将其以更“闽南味”,且容易接受的感觉呈现给了玩家。
美中不足的《廖添丁》结语
当然,作为一款小品级游戏,《廖添丁》同样存在不足之处。首先是游戏的流程长度,休闲难度下主线通关可能只需要5小时左右,游戏过程中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有大量的人物支线和流程被删减,许多看似重要的角色仅仅充当了“工具人”的作用,在完成了各自的使命后便突然消失。
制作人林秉舒曾在采访时表示,原定的游戏流程是当前版本的两倍,但由于经费和时间的关系,不得不砍掉大部分内容。
制作组在“江月楼”场景中曾试图添加潜入玩法,但最终还是删去了
另外,本游戏的收集要素也是个毁誉参半的设计。
游戏中通过偷窃、打开宝箱、救济乞丐等行为能够获得收藏品。其中有当时台湾流行的香烟、糖果、酒,也有唱片、书籍、旧邮票等物品,在插画下还配有介绍文字,本来是个锦上添花的收集系统。
但这些收藏品除了“收集”的功能外,还都有额外的属性加成,其中还有极小部分为支线所必需的任务道具。
也就是说,这款游戏将传统游戏的“收集要素”、“任务物品”和“属性增益道具”全部合并为了一个名为“收藏”的选项。
因此,游戏中常常会出现获得任务道具,但由于没有任何提示,导致玩家没有意识到的情况;并且由于收藏品是随机掉落,所以也会存在对角色增幅巨大,但由于运气原因无法获得的情况,无形中增加了游戏全收集的难度。
结语
《廖添丁:稀代兇賊の最期》实际上脱胎自作者林秉舒在2004年时独立制作的Flash小游戏《神影无踪廖添丁》,同时这款游戏也是他当时的硕士毕业作品:
童年时玩过4399平台的朋友很可能对这款游戏不会陌生
时隔近20年后重新制作,无论是团队磨合、开发时间、还是经费问题都遇到过不小的挑战,这也造成了游戏上线后,在许多地方都带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但至少在游戏已经展现出的一面中,无论是特意请来当年讲古名人吴乐天的徒弟吴国祯来负责游戏的旁白演出,还是邀请台湾著名的歌仔戏演员杨秀卿来为给剧情添加念歌部分(念歌即闽南、潮汕等地对民歌、小曲的通称),都能让玩家感受到作者在细节方面的诚意。
城镇中还能听到传统的念歌表演
就算你对这些传统元素都不感兴趣,相信也能在打击感优秀的战斗和精良的漫画格中体会到廖添丁故事的魅力,大概这也是它作为一款题材小众的小品级游戏,能够在Steam得到好评如潮的原因吧。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