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民族的弥赛亚情结

战斗民族的弥赛亚情结

首页游戏大全探魇3弥赛亚更新时间:2024-04-16
1、开篇

俄乌冲突已经超过大半年了,从春天干到了冬天。战争走过了四季,可怜了那些四季都陷在战争的普通百姓。冲突的起因是什么?如何化解冲突?冲突什么时候能够结束?这三个问题,一直是大家争议的焦点。有人说,是北约东扩的步步紧逼;也有人说,是乌克兰倒向西方的投名状;也有人说,是俄罗斯对安全缓冲区的执念。不管怎样,一个巴掌拍不响,冲突的双方,围观递刀的北约,进退两难的欧盟,每一方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战争的本质是文化的冲突,或者说是意识形态的冲突。蔡老师从另外一个角度—战斗民族的弥赛亚情结,来讲一讲。或许前面的三个问题,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答案。弥赛亚所代表的救世主义思想和大国理念,有效的经济保障、强大的政治依托、深厚的宗教基础,贯穿俄罗斯社会千年发展史。接下来蔡老师会从弥赛亚的源起,以及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并阐述“弥赛亚”与俄乌冲突之间的联系,给大家讲一讲战斗民族的弥赛亚情结如何影响着这个民族和国家。

2、源起

“弥赛亚”(Messiah)源于希伯来文,原意为“受膏者”或“受上帝祝福的人”。弥赛亚起源于古代巴勒斯坦一带的犹太部落,希伯莱民族坚信弥赛亚——犹太人的救主, 一定会凭借着上帝赋予无穷的智慧和聪明灵机来审判一切, 使正义得到伸张, 邪恶得到惩处。随着基督教的发展与传播,弥赛亚随之为地中海世界乃至欧洲大部广分接受。

弥赛亚在俄国的起源,可追溯到公元988年,当时的罗斯公国废弃多神教,从东罗马拜占庭引进并接受了东正教(基督教的一支)。公元1453年,拜占庭被奥斯曼土耳其征服。拜占庭的公主和莫斯科大公结婚。通过联姻,俄罗斯开始自称为“凯撒”,也就是罗马皇帝的头衔。至此,地球上的两个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均已灭亡,世界上只剩一个信仰正宗上帝宗教的地方——罗斯,罗斯公国成为第三个罗马。因此,俄罗斯就自视为罗马的继承人了。“第三罗马”是俄罗斯弥赛亚意识形成的根本源泉。“第三罗马”是俄罗斯加在自己身上非常重要的政治象征,并要帮助人类实现最终救赎。

弥赛亚所代表的救世主义思想和大国理念,有效的经济保障、强大的政治依托、深厚的宗教基础,贯穿俄罗斯社会千年发展史。”弥赛亚”更成为俄罗斯基本的民族认同,他们认定自己是“神选民族”并贯穿于俄罗斯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并深刻影响了俄罗斯的国家命运。

3、基辅罗斯

认识俄罗斯,必须认识它的弥赛亚情结。弥赛亚是一个集宗教、哲学、社会、政治等因素于一身的文化观念,是俄罗斯民族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同宗同源,不仅源于双方都源于历史上的东斯拉夫人,同时还源于双方早期拥有共同的文化和信仰。俄罗斯和乌克兰其实还有着同一个国家起源,即“基辅罗斯”。虽然当时的基辅罗斯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但它是这块土地上斯拉夫人的“民族大联盟”。基辅罗斯(公元882年~1240年)时期,“弥赛亚”的意识还处于朦胧阶段,但亦有体现。当时罗斯的第一任主教伊拉里昂认为“第一个接近上帝的是犹太人,而最后一个受上帝青睐的是罗斯人。罗斯民族不是普通的民族,而是一个新的神选民族。”同时,也传达了一种理念,罗斯的历史是《圣经》故事的再现。罗斯是神圣的国家,罗斯人民是上帝的选民,罗斯的历史是神选民族的历史。当时,许多民间传说也充分显示出神选理念,如妇孺皆知的圣徒安德烈的故事等。

4、莫斯科罗斯

到了13世纪,蒙古鞑靼人入侵基辅罗斯,开始了对该地区长达240年的统治。而北方的莫斯科公国在蒙古人的庇护之下,开始走向崛起之路。俄罗斯历史进入第三个阶段--莫斯科罗斯(1263年-1547年)时期。随着蒙古鞑靼统治的衰弱,1453年东罗马拜占庭的灭亡,俄罗斯罗斯通过团结周边的各个公国,国力日益鼎盛。1472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庭末代皇帝侄女索菲亚·帕列奥罗格为后,并由此开始自称是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正统皇位继承人。1589年君士坦丁堡4位牧首签署同意书,建立莫斯科牧首区,文件明确地将莫斯科称为“第三罗马”,并称莫斯科罗斯作为东正教帝国优于以往存在的任何帝国。自此,“第三罗马”的理论正式形成,为俄罗斯追求国家强大提供了宗教的理论依据。

自此,在俄罗斯人民心中,俄罗斯不再是偏居一隅的寒冷土地,而是肩负着拯救人类使命的大国。俄罗斯应该担负起拯救全世界的上帝赋予的神圣使命。而“第三罗马”正是俄罗斯弥撒亚产生的重要标志,也是弥赛亚的重要载体,弥赛亚的影响力日渐增大。

5、沙俄时期

俄罗斯帝国(1721年—1917年),一般称为“沙俄”。1547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 。1721年彼得一世在与瑞典王国进行大北方战争胜利后,10月22日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俄罗斯正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帝国。俄罗斯帝国在18世纪三次瓜分波兰,两次击败奥斯曼帝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罗斯帝国成为拥有2千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一百多个民族的大国。

1812年的卫国战争使俄罗斯民族的自我意识再次高涨,战胜了拿破仑的俄罗斯走上了世界大舞台。拯救了整个欧洲的俄罗斯,似乎走进了欧洲民族的大家庭。在这个时期,“弥赛亚”主要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纯哲学、抽象的形而上学的产生阐释。二是生动形象的文学描述。19世纪俄国的一大批伟大作家,立足现实主义,将弥赛亚的概念和形象合而为一。作为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就深谙“弥赛亚”情结。

俄罗斯地理上一马平川,周围没有任何自然屏障,历史上经常被入侵,这让它有强烈不安全感。促使俄罗斯从16世纪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扩张。一方面要用庞大的战略纵深来克服地理上的不安全感;一方面要通过扩张,实现自己的弥赛亚帝国命运。这种精神构成了俄国对外战略的深层精神驱动力。

6、苏联时期

1917年,沙俄爆发“二月革命”,沙俄帝国统治迅速崩溃。俄罗斯迎来最辉煌的时期--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在苏联时代,尽管当权者极力打压“东正教”和“弥赛亚主义”,但事实上,此时的“弥赛亚”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立的思想体系,并且在苏联的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从共产国际的建立、“解放全人类”的口号以及针对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大民族主义和针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大国沙文主义”中,我们都能清晰地听出这个俄罗斯思想的主旋律,充斥着弥赛亚情结。

苏联时期布尔什维克的精神结构跟弥赛亚很像。相信苦难对于人类的净化作用,相信人类的救赎寄托在苦难的无产阶级之中。所以列宁提出俄国是世界革命的中心,相信通过俄国的革命,将引起连锁反应,从而使人类获得终极解放,这几乎就是弥赛亚在特殊时期的新时代版本。

苏联思想学家别尔嘉耶夫说“俄国人的理念不是文明的理念,而是一种终极关怀式的普遍救世理念”。而列宁同志的通俗解释就是:“苏维埃真理不可能仅在一个国家获得成功,因为就其救世性质而言,它应改变整个世界”。

在这里两个救世主——俄国人的救世主和无产阶级的救世主相互重叠了,俄罗斯精神中的“社会真理”将在全世界实现,这和俄国的“弥赛亚”是契合的。俄国人的潜意识里,“苏联”这个概念在心理上取得的成就比它在经济上的要大得多。

7、第三国际

第三国际,又称共产国际,是各国共产党的国际联合组织。第三国际的任务是团结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推翻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确立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世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彻底消灭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第三国际对当时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壮大起了推动作用。

“第三国际”是“第三罗马”意识形态的升级版,是用社会主义语言包装的“第三罗马”2.0版本。俄国人认为“第三罗马”和“第三国际”没有什么实质的不同。“第三罗马”没有实现的“第三国际”都实现了,“第三国际”也是一个神圣帝国,也是以正统的思想为基础的。最令俄国人感到欣慰的是,“第三国际”不是国际的而是俄罗斯的。别尔嘉耶夫也意识到了苏联对“弥赛亚”的传承和发展,即“第三国际”的建立与俄罗斯人“第三罗马”的梦想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别尔嘉耶夫看来,苏联人们对斯大林的崇拜也正是“弥赛亚”的表现反映,如果别尔嘉耶夫能活到今天,他对如今的普大大的评价也亦会如此。

8、当代俄罗斯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解体。新的俄罗斯联邦诞生,成了那个伟大联盟的唯一继承国。俄罗斯开始大力扶植东正教,教会人士取得了在大众媒体中的发言权。普大大也大力宣传爱国主义和强国思想,使弥赛亚在21世纪初再次走向勃兴,俄罗斯民族主义意识抬头。无论是中世纪俄罗斯,还是帝国时代的俄罗斯,他们都认为弥赛亚的王国能不能在此岸实现,在于最高掌权者的强权统治,这也是上帝意志的体现。可以说,普京在俄罗斯之所以被多数民众所接受和崇拜,也依仗弥赛亚这种深厚的俄罗斯文化传统背景,因为他顺应了俄罗斯民族的崇高爱国情怀,唤起人民久违了的大国优越感。

战斗民族的血液里流动着对英雄、对强盛、对做世界屋脊和顶峰的深层渴望。因为有弥赛亚情结的伴随,俄罗斯民族天性中的伟人欲、征服性和控制欲不断增强。俄罗斯历史上的每一次扩张都带有他们自己的解释——救世的合理性,也因此形成了俄罗斯人救世主般居高临下的骄傲自尊。

俄罗斯的弥赛亚意识,也表现在其文化的自傲与排外上。事实上,如今市场经济化的俄罗斯,仍然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以及明显的傲慢、排外、封闭、自我满足。俄罗斯人对外部世界兴趣不大,他们天生有很强的封闭性和排他性,地大物博的国家造就了民众的自给自足、自以为是与孤傲。而相对其对外政策,俄罗斯则会在国际社会争取更多广的利益,更加追求地区事务主导权甚至世界事务的领导权。在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时,俄罗斯则采取更加主动甚至强硬的措施来保护本国的利益。

9、俄乌冲突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大幅度下降,思潮上也经历了激烈的思想碰撞:什么是俄罗斯,是一个种族概念,还是一个政治概念,是东方还是西方,又或者是二者之间。俄罗斯的边界在哪里?此时的俄罗斯民族迫切需要一个有能带来希望的“救世主”带领他们从黑暗走向光明。普京的出现满足了俄罗斯人们对于威权缺失带来的不适感,事实上,普京执掌政权20多年来,今天的“超级总统制”也是俄罗斯人血液中流淌着“弥赛亚意识”的具象表现。只是如今的“弥赛亚”跟过去宗教意识里面的“拯救天下人类的第三罗马”变得世俗化。从过去对“神选之民”的认同,转变成了对俄罗斯的全面复兴期盼和对外政策的不妥协。人们对于他的包容和赞扬,是因为人们需要一个这样的“普京”来弥补俄罗斯人们空缺的权威。

普京个人对于俄罗斯的历史是有着浓厚的弥赛亚情结的,对于自命为俄语世界的保护者而言,乌克兰对于顿巴斯的炮击、对于俄语的封禁、对于西方的投靠都成为了无法饶恕的罪状。在他充满感情的演讲中,乌克兰作为一个国家是虚构的,而复兴俄族世界,拿下基辅这座众城之母——俄族世界的耶路撒冷,显然成为了他作为弥赛亚“受膏者”的天赋使命。当下的俄乌冲突恰恰是“弥赛亚”情结正反两方面影响施加的综合体现。

俄乌冲突目前处于僵局,战争仍将继续,俄军侧重于守住已经“占领”的领土,乌军将以袭扰的方式保持战场态势的相对平衡,战争结局取决于西方国家的“态度”。这场冲突已经形成一场消耗战,在未来的一年半载之内,仍然会是僵局。而战场外的博弈也同样陷入了僵局。如果想打破僵局的话,不取决于俄乌双方在战场上怎么打,而是取决于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是否有“颠覆性”的变化。也就是说,这场俄乌冲突已经与世界格局的变化高度关联和互相促进。蔡老师认为:双方最有可能在各方斡旋下,接受的终局是回到明斯克协议,即俄乌双方回到2月24日开战前状态,围绕着双方实控线,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签下停火协议,然后各自解读各自的胜利,在史书上各自书写下各自战争英雄们的传说。

10、总结

俄国斯民族有一种西方国家所没有的特殊命运观,认为自己承担着一种神圣的历史责任,就是要通过承担苦难,来完成对人类的救赎。这种命运观来自于耶稣基督对人类的拯救,这个使命在今天要由神圣的俄罗斯承担起来。

俄罗斯的弥赛亚情结,缘起基辅罗斯,在莫斯科罗斯初步成熟。随之而来的是伊凡雷帝和彼得大帝的实践活动,从“第三罗马”提出到彼得大帝建立沙俄帝国,弥赛亚完成了第一个显性发展阶段。

当俄罗斯历史发展到最辉煌的时期--苏联时期,拯救世界的梦想几乎实现,苏维埃联盟向世界道出了“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宣言。弥赛亚看似已经沉寂,但依然深藏在战斗民族的内心中,并且在苏联的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遭遇到巨大的文化震撼,人们开始重新发掘资源,追溯本源,以回眸的方式进行文化认同,确认自己处在一个强大的历史空间和族群文化之中,找到自己曾经赖以生存的文化传统。俄罗斯近年来举办的一次次大张旗鼓的纪念活动,就是为了凸显甚至夸张文化传统与民族历史。战斗民族的弥赛情结更加得到彰显。

如今的俄罗斯对于“拯救世界”的使命不会改变。深藏于民族的“弥赛亚”情结和由此形成的“大国心态”,增强了俄罗斯人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认同感,使俄罗斯人认为,他们在世界体系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是一个承担着伟大历史使命的大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始终孕育着一个千年的弥赛亚之梦。

关注蔡老师知道,用知识度量世界的美好!

注:图片源自网络,仅供参考。抖音同号,欢迎关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