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们,如果你们一直生活在未知的无尽恐惧中,你们还幸福吗?

教师们,如果你们一直生活在未知的无尽恐惧中,你们还幸福吗?

首页游戏大全无尽恐惧更新时间:2024-05-11
二十多年风尘岁月,身为教师的我总感觉站在十字路口

二十多年的教师生涯,本应该是鸟语花香,幸福了别人也幸福了自己。看着学生们走马灯般一茬茬流过,细数岁月的点滴沧桑,感慨一声:重整河山待后生,明天可以更美好。

然而,天不遂人愿,总有人、总有群体、总有一股莫名的力量要从中作梗,不让岁月如歌般静好,套用层出不穷的现代词汇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二十多年的教师生涯,我从一名满腔热血的青年已经走入谌容笔下的《人到中年》。风吹雨打之间,理想之火慢慢式微,很有一点将息未息之感。

我非常讨厌一些人站在喜马拉雅山脉般的道德制高点,透出一股冰刀霜剑的凛冽之气,仪态万方地告诉我:“你要反思你自己、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一类人只会鼻孔向上,哪里肯俯身向下?他们不是强项令,只是沐猴而冠的小丑。终有一天,他们也会倒在自己的阴影里。

我不想套用郭德纲的那句话:“劝你大度的人,你一定要离他远一点”等等等等;我也不想说,那些说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人,往往有一种险恶如希特勒的目的:重点在于强调“可恨”,急于将这些人从精神上消灭,进而再从肉体上消灭,哪里肯给别人一条生路?

我总感觉我的二十多年教师时光,并不是在一条康庄大道上旅居,而是始终在十字路口战战兢兢。

遍地都是十字路口,车来车往,风声呼啸,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被一辆辆玛莎拉蒂撞个粉身碎骨。我的职业幸福感呢?好像永远失去了。

末位淘汰到县管校聘,量化积分始终是一个大*器

刚刚开学,学校里的“教育管理者”们就神态倨傲地宣布:“你们要注意下一个学期的新动作——x管x聘。

言外之意不用我解读,只要是教师,一定会于无声之处听惊雷。这就是在告诉老师们:“小的们,悠着点,做人做事随我心意。如若不然,林冲的草料场,该是你的最终归宿!”

当然,现在是法治社会,怎么可能给你来个“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他们祭出的最有效的法器一定是“量化积分”。

不知道你们听到这么个词语是怎么样的感觉,我几乎能吐出来:别人围着车子、房子、票子、女子转,我这一辈子就是围绕着这个“量化积分”转了。

学生时代,分数和我寸步不离。在那个师范学校录取分数线超过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的年代,我这个二货以分数的形式考进了师范学校,师范学校里就开始“量化积分”。

走出师范学校,马上踏入一个新的学校,没想到还是和分数为伍。

那个时候,学生的分数引起人们极大反感,到处都是一片质疑指责之声。我天真地以为分数评价值既然如此落伍,当然要被淘汰。没想到,它换了个形式,竟然如附骨之蛆一样爬到了老师身上。

分数,听起来很公平吧?可你知道分数的评定细则是什么吗?你知道分数记录员的道德准则吗?

如果单单以学生的分数作为教师的量化积分的分数,那没什么问题,基本还是很公平的,就像高考一样公平——你能给我举出比高考更公平的评价方法吗?

可是,教师的量化积分非常神奇,学生的分数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量化积分”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熟鸡蛋返生”的论文可以成为量化积分的重要因素、及时完成教育管理者的各项任务可以成为其中的重要因素(至于完成什么样的指派任务,这个解释权在“商家”,说不定,给人洗脚也可以涵盖其中)。

这种量化积分的获得,并不是仅仅依靠个人努力就可以得到100分的,规则制定者可以更改其中的权重:一只蝴蝶也可以被封神,一只大象则不行——如果它在南半球的亚马逊雨林扇动翅膀,却在北半球引起了一场龙卷风呢?

一些事情,特别是一些务虚的事情,人家就是做过了,恰好你没有看到,但是教育管理者看到了,你有什么办法?谁能让时光倒流?谁能亲眼目睹?

既然有萝卜招聘,当然就有萝卜荣誉:一项荣誉,给谁不给谁,这里面的细则是你个人努力就可以实现的吗?修改几个参数,或者抓住其中几个参数,你就只能徒唤奈何。毕竟,我们这里不流行个人英雄主义,超人只会被脱掉内裤,游街示众。

更甚至于,你的目光只盯在烟海一样的“教育育人”的工作上,对纷纷乱乱中落下来了哪些荣誉、什么时候落了下来,你都不甚明了,遑论在其中的发言权。

量化积分,像极了游戏里的外挂,人家动动手脚,就对你形成了碾压。

厚脸皮和“高情商”

如何突破上面的屏障?或许解药就是厚脸皮和“高情商”。

不要做什么谦谦君子,不要以温文尔雅为人生追求,它们已经成了一个负面的形容词。就像一些网友在我的一些文章下评论:“你为什么要做一个老实人?”

老实已经成了一种错误,你有没有觉得奇幻到眼泪汪汪?

如果你具备厚脸皮,当然可以在学校江湖中一往无前,获得最大利益。什么人格尊严,我们不稀罕,我们追逐的仅仅是利益。明知自己的做法卑劣,也一定要定义成光明正大、人类之光。

同时,你一定要成为一个“高情商”的老师,一定要“对上负责”,不用考虑下面的感受。不管你处在什么位置,一定要对自己脚下的那些人踩上两脚,才可以表现出一种霸气。贵气不贵气的,我们不在乎,我们这里没有贵族。

什么叫“情商”呢,其实您根本说不上来,甚至于这个词语的展开形式——情绪商数,你都未必说得出来。事实上,这个“情商”二字,完全可以用“关系”来代替。

注意,“关系”这个词语一定是我们文化里不能忽视的精粹。在史密斯所著的《中国人的素质》一书里的第二十三章有过详细论述,是我们老祖先的遗传秘籍宝典。

年深日久,这个词语好像已经斑斑驳驳,生满绿锈,怎么擦都擦不干净。所以人们就为它刷上了一层新漆,并且镀了铬,美其名曰——情商。

谁乐见“情商”呢?当然是我们的教育管理者群体。所谓的情商,可以让自己的位子更加舒服,教师之间的内耗更加均衡:在内耗的纷纷扰扰中,自己才可以取得最大的利益。

只是,我想问问:长此以往,我们教出来的学生是什么样子的?

不管您怎么认为,我都觉得,现在的教师形象正在崩塌,学生间的欺凌问题日渐成为问题,引起各方面重视。(请您读一读相关新闻,新近出台:每个学校都要聘任法制副校长,有的地方还让“叔叔”身兼其职。)而这些都不会是孤立因素所产生的,和教师群体的上述表现没有一点关系吗?

想让学生群体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群体首先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除非,我们果真不希望“老实巴交”的人存在!你说呢?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