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阿里拍卖官网显示,王思聪旗下上海熊猫互娱文化有限公司的一批周边礼盒开始拍卖,此次拍卖所得款项将用于公司*清算。
当初王思聪拿着父亲王健林随手给的几个亿出来创业,宣布成立熊猫娱乐直播公司,和虎牙、斗鱼成三足鼎立之势,可谓是羡煞旁人。
可由于公司内部管理不善,导致熊猫娱乐落得今日*清算的局面,创始人王思聪也一度因为征信问题被限制消费。
熊猫娱乐轰然倒下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还是由于管理混乱,内部管理人员不作为,导致观众流失。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没有能随手撒几个亿给我们试试水的父亲,但我们可以从熊猫娱乐的发展中窥得职场中的一二处事心得。
在职场中混迹几年的老油条们都会懂得一个职场道理: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是自己的事情千万不要做。
拥有这个心得体会的人,我相信都吃过多做事的亏。
一件责任不明的事情,你出于好心或者负责任的心理,将这件事处理完。可没想到从此以后和这件事有关的工作就被划分到你的工作范围中。不仅如此,这件事前期的工作漏洞还要全都算在你的头上,在领导眼里是你工作不力的证明。
当你处理手头的工作时,想要做出点成绩,便想着改进下工作流程。可谁知不仅没有得到夸奖,还影响了其他人的工作,被领导批评一句“不要做多余的事情”。
遇到这种事委屈吗?委屈。于是大家口口相传,学会了一个”真理“——多做多错,少做少错。
- 殊不知,一旦你开始按照这句话来执行,你的职业生涯也就走到了尽头。
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得少就错的少,领导会更青睐于你吗?
不会。
你错的的确少了,可是拿得出手的业绩呢?在哪看的到你的工作能力呢?
当你开始学会推卸责任,避开所有责任归属不清的工作时,久而久之,领导心里可以托付工作的人选也就没了你的位置。
你日复一日的做着手上的工作,却发现周围的同事开始做着你完全不知道的项目;你没有听到一点风声的工作机会,别人已经着手跟进到了一半。
到了这个地步,实际上你已经被边缘化了。
重要的工作不会交给你,好的工作机会没有你的份,你只有默默做着自己日常的、简单繁琐的工作,然后还在心里暗喜:少做少错,看我多清闲。
多做事,眼里有活是优秀职场人的内在素养。
- 当你主动接下分工不清的工作时,其实你已经在一步步跳出原本的工作圈。
我们常说要走出舒适圈,这句话的核心,是自己主动走出“舒适圈”。不去经历不同的工作任务,怎么叫做走出舒适圈呢?
等着舒适圈来主动来离开你?那不叫向上发展,叫向下危机。
主动接下工作的人,在领导眼里是个不怕麻烦不推脱责任的人,下一次再有新的任务时,你就是他心里交托工作的第一人选。
或许这次的工作简单又麻烦,可谁知道下一次任务不是你的职场机遇呢?
多做事除了增加了你的工作量,还有独属于你的核心竞争力。
- 真正的问题不是你做了多余的事,而是你什么都不懂,还要做多余的事。
很多人在刚工作时,都有要做出一番成绩的雄心壮志。看了很多职场鸡汤,读了很多职场升职要点,于是信心满满的改进手上的工作流程,优化汇报内容。
然后就被领导骂了,然后就明白,多做多错,少做少错。
领导骂的是你做了多余的事吗?
不,他骂的是你什么都不懂,还要做多余的事。
刚入职场的小菜鸟,只凭一时兴起就对固有的工作结构做出改动,却不知道对上下游的工作节点造成了什么影响。
但你要明白,做错的是你这件事,而不是你这个行为。
能主动思考原有的工作内容,在原有基础上做出改进,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不仅让你的思路不局限于一点,还让领导知道,你在思考,你有能力做出改变。
1、接手了新的工作,首要不是埋头苦干,而是要仔细的了解来龙去脉。
将新工作的前期处理情况,现在的状态,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了解清楚,将之完整的汇报给领导。
你要向领导传达这样的几点信息:
- 这件事情前期就存在隐患,现在出现了问题不是我的锅;
- 我对如何处理这件事有自己的思考,希望得到领导的认可;
- 后续在处理这件事上可能需要用到哪些资源,希望领导心里有个底,到时记得为我撑腰。
做事不是一味的傻做,你愿意主动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那么该要的资源也一个都不能少。
职场的向上发展是争取公司的资源倾斜,而不是单纯的工作量的横向发展。
2、想做出创新?可以,但先看看上下左右
想要在基础工作上做出让领导眼前一亮的花样,的确要花费一番心思。但这并不代表你一心只钻研自己手头的工作。
公司是一个运转机器,你的工作只是其中的一环。
如果不了解整个流程的运转,只是一味的闭门改造自己的一个节点,那么你做出来的就不是职业亮点,而是工作灾难——不仅没有做出实质上的优化改进,还给别人的工作带来了麻烦。
要改进,要学会多问多看,将你工作流程上下游的联动了解清楚,明白你的工作给下游带去了什么影响,上游的哪些数据是你的关键信息。
将整个工作体系彻底弄清楚后,你才会真正明白你需要,或者说你可以改进的地方。
3、出错不可怕,学会让错误成为你成功的经验与助力
不要害怕出错,所有优秀的方案都是经历许多次修改而来的。只有出了错,我们才能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
我的一个同事对如何解决一个系统的各种程序错误了如指掌,我在向他请教的时候,觉得他能力实在很强。但他说,不是他的能力强,而是这些错误他全都犯过。
只有出了错,才会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解决方案。
成长最快的方式,不是一直做对的事,而是在错误中吸取经验。
毕竟好了的伤疤即使忘了痛,也会永远让你记得摔伤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