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隐私正在被一点点侵蚀,这两款游戏让人细思恐极

你的隐私正在被一点点侵蚀,这两款游戏让人细思恐极

首页游戏大全下一秒细思恐极游戏更新时间:2024-04-11

各位玩家好哇,国产精品模拟黑客类作品《全网公敌》已经上线了一段时间了,1月25日推出了第五章后,本体主线剧情已经完结,并于今年2月份转为正式版发售。这款游戏好评率非常高,很多玩家体验后都给出了5星好评(游戏提供免费试玩版,可直接去正规游戏平台下载体验)。而由于有个前辈奥威尔(Orwell)的存在,也不得不面临和前辈对比的挑战。

奥威尔(Orwell)与全网公敌

《全网公敌》的背景我就不多做介绍了,当下比较热门,基础信息一搜到处都是。而奥威尔作为一款多年前的独立游戏可能大家不是很了解,在此作者稍微介绍下。这是一款2016年10月发售的游戏,因其精良的制作水平和耳目一新的玩法斩获了多个游戏大奖,玩家体验后也是好评如潮。在2018年推出了资料片《Orwell: Ignorance is Strength》,国内购买和体验的玩家并不多,主要原因是没有中文。这种剧情文字向的游戏没有中文,那等于直接拒绝了绝大多数的中国玩家。作者也不明白为什么本体有中文,而资料片没有。所以steam上的国区评价自然就比较惨,但仍然有一些英语精英体验完了整个游戏,并给出了中肯的评价:一如既往的优秀品质,谜题更有挑战性,剧情与本体存在延续关系等等。

奥威尔(Orwell)简洁干净的界面

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作者完整体验了《全网公敌》和《奥威尔》的本体游戏,不得不说两者差别还是很大的。注意,是“差别”而非“差距”。这两款游戏要告诉玩家的事情是完全不同的,这直接造成了UI设计和核心玩法的区别。下面就看作者给您仔细说下这两款大作的相似与个性。

类似的玩法,不同的题材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两者题材的区别,那就是两款游戏都是非常符合各自本土文化的作品,这个从两款游戏各自的开场动画就可以直接看出来。《奥威尔》的游戏背景是西方人最为关注的社会话题“恐怖主义”“公民隐私”,游戏开场是炸弹在广场中央爆炸,造成恐怖袭击。后面主人公要做的就是通过科技手段(窥探隐私)来找到犯罪份子。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会更加侧重各个NPC隐私的内容,而且因为题材原因,会有更多的政治元素介入,最终推理出爆炸案的真凶并了解是什么导致恐怖主义行为的发生。《全网公敌》的背景则是中国化的,开场动画中是玩着手机的男男女女,看八卦,拍视频,发照片,上传至网络,同时有背后音的质问:“你的秘密是否真的安全?”。在同时探讨“公民隐私”问题的同时,游戏内容是去政治化的。它更像在告诉玩家是什么会导致你的隐私泄露。在游戏过程中小鸡也明显感觉到,玩法会更加细节,在将主人公引导至揭开NPC个人隐私的过程中,会让玩家反复操作获取隐私的科技过程。

《全网公敌》利用面部识别找到目标位置

举个例子来说,《奥威尔》中玩家查到NPC的邮箱地址后,你就可以直接打开对方的邮箱查看里里面的信件内容。而《全网公敌》在同样查到一个NPC的邮箱地址后,你还需要去想办法获得邮箱的密码,为了获得邮箱的密码还需要获得其他的信息,最终你使用科技破解密码后才可以输入邮箱和密码登录成功。

双大作,剧情代入感都超强

两款游戏的操作基本是纯鼠标点点点的玩法,玩家在做的可以概括为两件事:打开/关闭UI界面,看隐私。这类游戏是典型的的内容至上的游戏,而内容至上就要求这个游戏必须能把玩家带入到这个游戏世界里,并且与玩家能够产生共鸣,从而引导玩家一步步体验完整个剧情,最终完成整个游戏。

很多游戏在做代入感这件事上都不遗余力,游戏世界里的一草一木一人都在给你讲述着这个世界里的文化背景,但是并不是说你讲了,玩家就会去在意。这其中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互动”。我们都知道在3D开放游戏世界中的互动是相对多元化的,比如《塞尔达旷野之息》中,如果林克穿得太少,在爬大雪山的时候会不停发抖,穿上保暖的衣服就会正常,还会吐出哈气。而像全网和奥这两款游戏,这两个的游戏世界都是通过内容的“互动”与玩家产生共振的。

《全网公敌》和《奥威尔》都会通过“新闻”的更新增加玩家代入感

类似这种设定的游戏非常多,比如《请出示护照》,当用户完成某个特定的操作或者当游戏进程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游戏世界就会主动与玩家发生“互动”,突然界面出现一封信,一个新闻,一个留言等等,让玩家感觉“哦,我的决定可以影响这个世界”。一旦用户接受了这种设定,就会积极地持续进行下去。

高频的正反馈也是这种画面单调的游戏不会轻易流失用户的一个原因,玩家的代入感也会在这种正反馈中越来越强。全网和奥都会让玩家在游戏提供给的有限的信息中心较为快速地发现线索(线索基本都有明显的色块,奥还会通过故意错误的提示去误导玩家),当某些关键线索被点击后,游戏会马上提示玩家你获得了新的内容,引导玩家去新内容去挖掘线索。周而复始,玩家在很短的时间里获得了相当多的正反馈,让玩家觉得后面永远有新东西的在等着我。

更何况,这些新东西都是“隐私”内容呢?

在这两款游戏中,玩家都需要通过文字、图片等找到蛛丝马迹,“上传”给资料库完成任务

后者的进击:寻求固化中的突破

作为一款后辈之作,《全网公敌》研发团队在游戏研发阶段也参考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就包括奥威尔。只要玩过奥威尔的玩家在玩全网的时候也会第一个想到奥威尔,这就说明这两款游戏是存在部分相同的基因的。但是请大家不要误会,全网绝不是一款换皮作品,它寻求突破的理念是贯穿在游戏中的,它的野心更大,想表达给玩家的内容远远超过前辈。

摘自steam平台《全网公敌》游戏介绍

从玩法本身来说,全网公敌具象化了黑客的工作内容,科普了黑客获取信息的简单技术理论,并抽象了具体的获取内容,避免玩家入戏太深。举个例子来讲,游戏通过搜集NPC的真实姓名、门牌号码、身份证号、常用昵称、手机号码和生日来使用破解工具推演出一个可能的密码,这个密码在游戏里就可以解锁这个NPC常用的沟通工具密码。这个过程虽然是重复度非常高的操作,但是每次作者都会觉得非常兴奋,觉得自己在做的事情很有成就感。但是现实中破解密码绝非这么简单,获取你的信息也并非这么容易。但是会让我们知道,通过一个人身边经常出现的数字或者字母,黑客就可以有机会破解你的密码。

《全网公敌》破解密码

再比如里面的钓鱼玩法,通过NPC发布的微博内容,玩家就知道这个NPC感兴趣的是什么,然后就可以通过“入侵”玩法来制作“鱼饵”,也就是木马程序。制作的时候你要准确选择制作的内容,如果你选择的内容并非是NPC感兴趣的就有可能在发送后并不能引起其兴趣,导致入侵失败。制作完成后将这个鱼饵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目标手机上,当NPC阅读这个鱼饵的时候,木马程序就植入成功,玩家就可以远程窃取目标手机上的私人信息了。

收集线索后,需要完成逻辑推理,最终触达真相

诸如此类创新的玩法非常多,相比于奥威尔比较简单的“偷窥内容”“逻辑推理”两个核心玩法,全网做了更多更细节的内容和功能。而且这些功能在我看来全部属于加法,让我可以更加沉浸在这款游戏里。

但是没有奥威尔这款奠基石的游戏存在,全网也许可能根本不是如今的这个样子。奥威尔奠定了这类型游戏的操作接触和UI布局,这会为之后的晚辈们提供宝贵的参考。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者皆是竞品。

【结语】并不是说写对比就一定要分出个高低贵贱,我认为是让大家能够充分全面地了解两款游戏。作为全部都体验过的我来说,我两个作品都要五星好评。我也推荐大家可以两部作品全部体验,加一起不到一顿大餐钱哦。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