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杏花飘香;盛夏时节,杏满枝头。西望刘家峡水库,北临洮河,唐汪镇下辖的贫困村马巷村,有着上百年杏树载种历史,素有陇上杏花的美称,每年4月和7月,数万人前来赏花、摘杏。面对丰富的杏花资源,村民们却不知如何变现。人们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依靠一亩三分薄田度日。经过中石化扶贫干部的反复考察,明确了当地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中石化联合东乡县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建设了一座别具一格的民宿项目,用精品民宿项目,留下往来游客,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让村民的口袋鼓起来。
唐汪川位于东乡族自治县东北部,东起葡萄山拱北壑岘,与达板镇接壤,西至峡口吧咪山,与刘家峡水库毗连,北隔洮河与临洮县红旗乡相望,南傍牛形山,与本县境内的大树、北岭、董岭三乡接壤。唐汪川距省城兰州市60公里,距临夏市55公里,距东乡县城锁南坝30公里。境内群山环拱,洮水西流,川道开阔,沟渠纵横,土田肥沃,气候温和,山川秀丽,景色宜人。
唐蕃云舍项目就坐落于唐汪镇马巷村,是由中石化投资1200万元,委托中国扶贫基金会百美村宿项目组进行项目的设计、质量的管控,甄选甘肃青松旅游公司进行运营管理,带动合作社群众实现就业、分红增收。唐蕃云舍项目分为游客服务中心和民宿两部分。其中游客服务中心总用地面积1078平方米,占地面积648.5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42.30平方米。服务中心主要有东乡农产品展示店、咖啡馆、艺术展厅、会议室、杏子博物馆、唐汪民俗墙绘、休闲露台、餐厅、厨房等组成,主要为民宿项目提供后勤服务,以及进行单位团建、小型座谈会、产品发布会或个人书法画展。
民宿项目总用地面积1893平方米,包括梨花院及杏花院两套民宿院落,建筑占地面积1025平方米,每套院落含4栋独立小院,共计8套小院。其中梨花院用地面积550平方米,建筑面积306.20平方米,杏花院用地面积475平方米,建筑面积335.30平方米。民宿项目主要用于游客住宿、吃饭、棋牌娱乐、商务接洽,适合于单位组织旅游扶贫、团建活动以及个人、团队自驾旅游、亲子活动、写生创作等。
唐蕃云舍项目以成立东乡县福民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为依托,马巷村174户、783人全部入股,整章建制,并相应成立理事会、监事会,确保分红机制、扶贫机制公平公正,确保群众受益。唐蕃云舍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东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专门安排资金建设配套项目,整治乡村环境,凸显民族特色,改善人居环境。中央电视台在东乡县拍摄《上去高山望平川》专题片时,专门在服务中心和民宿进行选景拍摄,有效扩大了唐蕃云舍民宿项目的知名度。临夏州在组织各县市进行脱贫攻坚项目观摩会时,专门对此项目进行了观摩;临夏州各县市又分别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前来参观,所以说唐蕃云舍受到了各级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及认可。在试运营期间,前来参观、吃饭的游客络绎不绝,还有许多游客专门放弃离家不远的路,专门住在民宿体验农村的环境、农村的夜晚!
唐汪镇坐拥东乡县最好的旅游资源,牛形山、石峡口、红塔寺等著名的自然景观为历代文人墨客题咏不绝,“ 丝绸古道河湟口,陇上杏花第一村”是唐汪川历史文化、自然景观、风俗民情的积淀,也是对唐汪川秀美景色的最好诠释。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提出“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的发展理念,中石化和中国扶贫基金会携手打造马巷村民宿项目应运而生。就是把当地农民组织起来,平均享有捐赠资金的合作社资产的分红权;合作社社员分红权、建档立卡户额外分红权实行动态管理,合作社合理配置、管理村庄资源,同市场对接,做好或服务好运营,实现村民共同富裕,所以福民旅游合作社也成为全省第一个旅游合作社。
唐汪镇的旅游季节性非常明显,游客主要集中在杏花节和杏子采摘阶段,在平时的时候基本没有游客。北京超城建筑设计公司别出心裁的设计吸引了游客的眼球。游客服务中心异域风情的建筑风格,超前的设计理念,打造了一个完全另类的西式建筑;民宿项目采用下沉式设计,取得空间层次和视觉转换的特殊效果,人为的创造了二度空间,让人充分感受到建筑空间超常规变化带来的全新体验,正是利用这种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当地建筑的强烈反差,再加上运营方青松旅游公司打造的“马巷咖啡屋”,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也成为周边游客向往的网红打卡地,带动了当地其他旅游景点的发展。
扶贫助困的运营管理模式。福民旅游合作社在成立之初,就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包括合作社章程、五户联助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同时,将精准扶贫机制嵌入到合作社的股权设计中去,分红权按照村民每人 1股,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 2 股的方式进行股权设计,动态管理。贫困户能做到“不出家门口,三薪挣到手”。在合作社的利润分配上,50%用于给全体村民分红;30%用于合作社发展基金;10%用于乡村公共事业或帮扶弱势群体;最后10%作为公益传导基金,捐赠给扶贫基金会用于帮扶其他乡村。该项目同时遵循扶贫项目助困机制,精准管理,先后推出“三级联动、五户联助”、“三七分成、二五保底”、“一个基本、三个原则”等精准扶贫手段,推动马巷村由脱贫攻坚工作有序向乡村振兴迈进。
编辑:张自强
责编:胡发伟
监制:康登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