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爱科普丨认知能力训练之因果关系

融爱科普丨认知能力训练之因果关系

首页游戏大全因果关系更新时间:2024-04-11

孩子对外界发生的事情不太留意,学习动机、好奇心低?

很难区别他人的面部表情、姿势?

那是因为这些孩子缺乏因果关系的概念,往往难将过往经验所获得的知识归纳成定律。我们需要从他们的兴趣入手,抓紧他们短暂的注意力时间,让他们有趣地体验因果的过程。

因果关系是一个内在的认知历程,指类似的事件在接近的时间及地点一再重复地发生,我们才会产生联结,以后只要类似的“因”发生,就能知道会出现如何的“果”。一般儿童以因果关系来组织、联系及整合经验,以便能更容易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及适应环境,因果关系是儿童发展所需的一个重要基础。

一般儿童很容易从生活经验中明白因果的关系,但孤独症儿童受自身的限制,如语言认知的障碍,缺乏解读别人想法及沟通的能力等,都导致不能有效地发展因果关系,特别是社会性的因果,如为他人设想、尊重别人等。想要发展因果关系,经验和语言是两个极为重要的媒介。


【前提条件】

  1. 理解简单语言指令,也明白日常用品的名称及用途,并对其表现出兴趣;

  2. 能运用简单手势、动作或说话表达需要及响应问题。


建议活动

1、察觉自身行动引发的后果

每次放置一件操作性玩具,如按下按键后,会发光或移动的玩具,让儿童从中体验自己的动作可以引发后果。开始时可以协助儿童体验效果,然后逐渐减退提示,并由效果明显及容易操作的玩具开始,进行如拍、按等操作模式,再延伸至拉、推、拨、扭等行为。

2、察觉他人行动引发的结果

坐在儿童对面,用声音或动作吸引儿童注意,然后进行简单的游戏,如“躲猫猫”“挠痒痒”“电动腿”(成人晃动大腿,使坐在大腿上的儿童动弹)等。重复游戏次数,并在中途突然停顿,引发儿童反应。当儿童有任何反应表示有兴趣继续游戏,包括动作、手势、声音或望一望,应立即继续游戏。要对儿童的表情、动作等有敏锐的反应,把握时机响应,让儿童学习联系事件。

3、行动引发效果

将儿童喜爱的物品(如糖果)放置于系了绳子的玩具车上,将玩具车放在较远的位置,由成人示范拉动玩具车的绳子来取得物品,并鼓励儿童拉动绳子取得物品。然后逐渐增加玩具车的数量,但当中只有一辆车上载有物品,以增活动的难度。

4、凭想象推测事件的原因或结果

先准备一些因果图卡的内容,并进行介绍,如“花瓶放在桌子边”“花瓶在地上碎了”。游戏开始时,先贴出一张大的过三关游戏纸,将问题卡贴在游戏纸的其中一个方格内;运用问题卡向儿童提问“如果花瓶放在桌边,将会怎样”。若儿童答对,则在放个内打“√”,打错便画“⚪”,最快取得三个“√”便可得到奖品。

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让儿童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来进行锻炼。通过不同的实际情景,如协助摆放物品、打翻水杯要用抹布擦干等来理解因果关系。


【注意事项】

  1. 因果关系的连续性和效果需能让儿童立即看到;

  2. 使用简单、直接的语言描述事件,开始时可直接教导儿童,并适当地提问以刺激儿童的思考能力;

  3. 多让儿童接触及操作不同物品或不同的生活体验,使其能亲自体验、发现自身与物品以及物品与物品之间的相互关系;

  4. 用游戏方式进行训练能增加趣味,游戏时需先吸引儿童的注视,要让儿童有充分事件观察及回应;

  5. 当儿童玩玩具时,不必设定太多限制,让其自行发掘其他的操作方式;

  6. 进行以思考推理因果关系的活动(如活动四),多引导儿童思考事件的各种可能性。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