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我国西北部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我们的专家学者可谓煞费苦心,除了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外,还有渤海水西调方案、天河方案、朔天运河方案、“红旗河”方案等等,无一不为优化中华水系,改善生态环境和拓展发展空间献计献策。
其中S4679课题组的研究方案受到社会的热捧,“红旗河”是一条将青藏高原东南部的丰沛水资源沿着高原边缘绕行调往西北干旱缺水地区的方案,包括“红旗河”干线和“红延河”、“漠北河”、“春风河”三条支线。 S4679课题组的代号S代表水,4代表4万亿投资,6代表600亿立方米的年调水量,7代表涉及7大流域,9代表即将发展的9大灌区。“红旗河”以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为主要水源,宣称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工程能力等情况,以高程逐渐降低的自流方式调水,干线加上支线总里程达8700多公里,预期投资、工程量以及各种风险都十分巨大,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超级工程。
为什么说“红旗河”工程注定是书吊子的纸上方案?首先我们解决大西北缺水的思维总跳不出简单粗糙的套路,直接大手笔、高成本投入修建人工河流,将淡水输送到缺水的地方,单凭书生意气,想当然地幻想荒漠变良田的愿景。社会经济发展并不是1 1=2的计算,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方方面面的因素。西北经济相对落后,人口密度较低,尤其是年轻人“孔雀东南飞”,就是西部的二三线城市交通也很少见早晚高峰现象,说明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是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中心,决定西部地区的水资源大部分服务于附加值不高的农业。西北属于干旱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在高蒸发量的地区也不是水越多就越有用,为什么内陆湖多是咸水湖,内蒙的黄河滩涂多是些白色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以及农地的不合理引水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
图片源自网络
回顾以往的经验教训,组织出国考察被人家欧洲城市开阔漂亮的大草坪所吸引,然后将大草坪引入国内的亚热带城市,发现不妥又改回种树的事例。南水北调在东部地区的顺利实施,很容易使人在西部地区犯上简单复制的错误。西部引水工程切不可采取大干快上的做法,一定要尊重大自然的规律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掌握调水与用水的平衡关系。规模宏大的“红旗河”项目方案风险隐患十分巨大,4万亿不是大风刮来的,拍脑袋决策要不得,万万不可劳民伤财又贻害子孙。
大笔一挥、财大气粗规划如此丰满的“红旗河”方案引起社会的热议,赢得一片叫好声音,令多少人翘首以盼!又有多少人评估过其中隐藏的巨大风险呢?工程方案不仅衡量地形、地质、水文、生态、工程能力等,而且重点考量极端情况下的安全隐患与风险,其中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地质地貌以及天气气候等各方面因素。那可不是“红旗渠”,而是年调水量600亿立方米(注:黄河的年径流量为580亿立方米)的“红旗河”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年流量才150亿立方米,且有沿线受水城市分流分享,地势落差不大,安全系数高。而“红旗河”全长5710公里的干河流淌在国家腹心地带的半山腰上,简直就是悬在沿线低地的心头之患!
“道法自然”是我们老祖宗的生存智慧,地球上河流的流向都是顺应自然规则的,违反自然规律将会付出沉重代价。纵观中华历史与洪水斗争占据相当大的篇幅,千百年来洪涝灾害吞没无数生灵,财产损失惨重。新中国刚成立时就将“一定要将淮河修好”作为大事来抓,黄河向来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黄泛区人民流离失所、忍饥挨饿的悲痛历史,是我们应该永远记住的民族疤痕。据记载几千年来黄河决堤达1590次,“红旗河”方案是好了伤疤忘了痛!
图片源自网络
众所周知,青藏高原是印度板块对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隆起的结果,从宏观角度青藏高原边缘就是地壳挤压的显性断裂带,沿青藏高原边缘绕行的“红旗河”干线实际全线修筑在大陆地壳断裂的地震活动与活跃带上。为了全程自流,人工河必须修筑在半山腰,尤其在四川河段与盆地的海拔落差高达1000米以上,其余地段的落差也不小,如果发生地震崩堤,对任何低地都将是灭顶之灾!地震带的大地震或许数十年才发生一次,中等级的地震却是非常频繁。“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中等级地震足以陡坎滑坡淤塞、堤坝开裂而导致崩溃,一发不可收拾。
“红旗河”南北跨越10纬度以上已注定埋下巨大隐患。环顾全球,在中纬度地区还没有那条南北走向由亚热带流向温带的自然大河可借鉴,季节交替引发的凌汛情度不得而知。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地区,高纬度河段气温低于0°封冻,河水无法继续前进溢出造成洪水。融冰开河同样形成冰坝,河道堵塞流水被拦蓄,河水出槽冰排上岸导致凌汛险情发生。俄罗斯几条流向北冰洋的大河,每年春季流冰常阻塞河床,使河流水位上升造成灾害。俄国地广人稀,又有众多沼泽分流尚且如此,红旗河沿线除了沙漠都没有泄洪条件。黄河的“几”字形与上游仅相差5纬度,也常常发生凌汛险情。“红旗河”可不能出动轰炸机炸碎冰凌来解决,只能眼睁睁束手无策。
当冬春季“红旗河”上游暖水长流,下游要么干线心肌梗塞,要么支线血管冻僵硬化,不出问题恐怕很难!可能有人会说可通过水闸来调控水流量,当物质体量超出一定范围时,像轨道上高速行驶的列车惯性,不是想停就可以马上停下来的,不要高估人类驾御自然的能力。不可预测的地震、特大暴雨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也会致使这条“人工天河”岌岌可危,险象横生。
国家上马巨无霸工程不得不考虑战争风险。人是容易健忘的动物,久居和平年代,习惯了繁华生活,读书虽万卷却不能天真以为世界本应如此,将国土安全与警惕性抛诸脑后,忘却二战才刚过去不到八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国为了削弱纳粹德国的战争潜力,专门组织空军针对其境内的水坝群进行大规模的轰炸,水坝下游的田野、矿区、铁路等都遭受重创,洪水所到之处无一幸免。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争夺资源与生存空间一直伴随着人类历史。一项举倾国之力的超级工程,搞不好不但不能造福人民,反而可能演变成为敌国通过战争手段进行敲诈勒索的绞索。又有人会说当有战争预警的时候,将人工河的水闸关闭断流就安全了,还真以为别人是儍瓜吗!如果成为敌国目标其肯定制订周密行动计划,按步骤实施破坏最大化来达成战略目的。三峡大坝也有关于战争风险的对策,根据预警提前把库容降至安全水位,其坝区范围不大,可通过重点防御提供安全保证。而数千公里长的“红旗河”就是集中全部空防力量也是防不胜防,所以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所以说地震、凌汛及极端天气、战争三大因素都有可能使“红旗河”演变为悬在我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红旗河”的施工大多数位于崇山峻岭,施工难度大、工期长、投资巨大,按经济规律肯定高于东部调水价,附加值不高的农业对用水价格十分敏感,就是现时东部调水价格也有地方不愿意使用的情况发生。超远距离的输水工程面对各种矛盾关系,设计输水量小显然不合算,选择工程调水量大才达到一定社会效益,但投资大风险也大。冬春季的封冻期实际使得输水功能处于停摆、半停摆状态,由于时间成本的耗损,设计输水量越大经济损失越多。600亿立方米年调水量只能集中在高峰期通过,人工河又不可能修成自然河流那样宽阔,只能通过流速来实现。越是集中风险越大,各种不确定因素叠加可能导致危机四伏。总之工程越大纷争越大,其中可能涉及国际的水资源分配,国内安定团结等等。在未能找到破解上述问题的办法前,“红旗河”方案就是“天方夜谭”。
图片源自网络
既然“红旗河”不可行是否西北缺水问题无解?非也,而是要优化方案。除了优化筛选中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有学者提出黄河水资源在中上游高水高用的科学建议来解决西北缺水问题,中下游地区的调水相对容易解决。在地质、地貌和工程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西线的南水北调宜采用水源较充分的叶巴滩至洮河线的优化方案,以一次性工程基本满足一段时期的用水需求。不少人在解决西北缺水问题进入了一个简单的逻辑误区,好比家有败家子,不是先行改掉其生活奢靡、大手大脚的毛病,而是想法创业赚钱以维持其挥霍,根源未除问题始终未有解决。西北地区的主要问题是降雨量少地表水分蒸发大的问题,其次是落后的农田灌溉造成水的浪费问题。我们首先要厘清主次矛盾,先从主要矛盾入手逐步展开,才是解决复杂问题的正确之道。
西北地区年蒸发量大这个看似无解的问题,随着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希望,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是风能光伏发电产业大展鸿图的用武之地。在大西北广泛开展光伏发电与农业紧密结合的生产模式研究,利用中纬度地区太阳照射的夹角与相对运动轨迹,研制适当高度的窄长纵向栅格结构光伏板,间格距离既可以遮挡部分阳光、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又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研发既是光伏发电板安装支点又可以附加灌溉设施的集成化标准支架,横向设置的农地宽度需便于机耕作业,发电农耕相得益彰。产业的优化组合,不但可以合理有效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又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使“光伏 农业”与大棚种植成为西北地区的主要生产模式。投入资金大修农田水利,大规模建造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高品质农田,将整体的农田水利设施提升到现代化水平。
在之前西部南水北调的新思路新主张中提到在黄河中上游利用汛期,以及南水北调的水源增量在周边构筑系列大型人工湖泊群,大面积的水系形成局部蒸发—凝结—降水—蒸发的循环,滋润干旱的大地。反过来因茂盛的植被和农作物的蒸腾氤氲在天地间,增加的多云天气也意味着蒸发量的下降。监控湖泊补水灌溉用水吞吐的动态平衡,保持良好的水质。大范围、大面积的光伏发电板,不但能有效降低土壤的水分蒸发,在吸收热量转化为电能的同时,通过降低地表温度来减少大风天气,抑制扬尘。从人工参与到自然循环,引导西北区域的生态循环渐入佳境。将修筑“红旗河”的钱节省下来用于国计民生,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新思路新方案新成效,更好地营造秀美山川。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