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成名史”:就剩一堆化石了,怎么还能火爆全球呢?

恐龙“成名史”:就剩一堆化石了,怎么还能火爆全球呢?

首页游戏大全妖怪小镇逃生剧更新时间:2024-06-19

问一个很简答的问题:你是从什么时候认识霸王龙的?

电影中的恐怖巨兽

对于成年人,尤其是80后们来说,你还记得恐龙是什么时候火爆起来的吗?

笔者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已经认识了很多种类的恐龙,所以我偶尔会在刷新闻的时候,搜一些恐龙的图片和小视频考考她。对了,普及一个偷懒方式,不用再打开浏览器搜索,直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恐龙”就可以了——看看你家孩子认识多少种恐龙吧。


回归主题,人类对于恐龙的认识,源于化石。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国语》,就记载了一次恐龙化石发掘事件:鲁哀公元年,吴国攻破会稽城,拆毁城墙的时候,发掘出一节骨头。这节骨头十分巨大,可以装满一辆牛车。吴国不知道这是什么,于是就去请教孔子,孔子就说了:这是当年大禹召集各诸侯在会稽山会盟,防风氏迟到,于是被*了。防风氏是个巨人,一节骨头装满牛车很正常。

这个故事有三个重点:我国古代,早就发现了恐龙化石;孔子这个人,也会一本正经的瞎扯;挖到化石可能当成其他骨头,所以这不能被认为是恐龙发现的源头。

世界各地的民间神话和传说,都证明人们早已发现了恐龙化石,只不过没有人想到这是一种早已灭绝的庞大物种,也没人想过专门给它们分类命名。


所以现在提起“恐龙化石”,研究者公认的“最早发现者”是来自英国的曼特尔夫妇。

曼特尔夫妇

19世纪初的英国南部小镇刘易斯,居住着一位乡村医生,他的名字叫曼特尔。曼特尔除了给人看病,最大的爱好就是搜集各类化石,他的妻子也耳濡目染,喜欢上了化石。

1822年3月的一天,曼特尔出门给人看病,曼特尔夫人担心丈夫会着凉,于是拿上了厚衣服,出门准备给丈夫送过去。半路上,曼特尔夫人忽然发现一条正在修建的公路,两旁开凿出了一层层的岩石。兴趣使然,曼特尔夫人放慢脚步,走到跟前认真观察起来,然后她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动物牙齿化石。

激动地曼特尔夫人赶紧想办法把化石从岩层中取了出来,兴高采烈的带回了家。到了晚上,曼特尔回到家之后,看到妻子正在研究一颗巨大的牙齿化石,也惊呆了。于是,夫妻俩随后在修路的附近仔细寻找,又找到了很多牙齿和骨骼化石。为了弄明白这些化石到底属于什么动物,曼特尔找到了法国博物学家居维叶,希望他能告诉自己这是什么。

居维叶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化石,也查不到任何的相关资料。于是他凭借自己的“经验”,认为牙齿化石是属于犀牛的,骨骼化石是属于河马的。

曼特尔对于这个答案显然不满意,于是他继续研究,寻找线索。结果,1824年他遇到了一位在伦敦皇家博物院工作的生物学家,当时这位生物学家正在研究一种美洲蜥蜴(鬣蜥)。于是曼特尔把自己发现的牙齿化石拿过来,一比较发现两者非常相似——于是曼特尔断定,牙齿化石来自一种和鬣蜥同类、已经灭绝的爬行动物。


于是,曼特尔给这种动物命名为“鬣蜥的牙齿”,中文翻译就是“禽龙”。

理查德·欧文

之后,曼特尔继续进行化石的搜集和研究,并且写书、办家庭博物馆,宣传自己的发现。但悲剧的是,因为严重的经济问题,妻子和孩子离他而去,一场马车事故又对他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直至1852年去世,他也没有获得人们的赞赏和认同。

曼特尔的成果多数被皇家外科学院博物馆馆长理查德·欧文据为己有,抱憾而终。而理查德·欧文成了当时这一领域的权威人士,正是他把希腊语的Dions和Sauros结合起来,创造了Dinosaur这个名字,意思是“恐怖的蜥蜴”。这个词最初传到日本的时候,被翻译为“恐竜”,中国后来也沿用了这种翻译,有了“恐龙”这个词。

不过,当时的人们仅仅把恐龙当成远古时期的大蜥蜴,可能只有考古学家和生物学家对它们比较感兴趣。一般人就算在博物馆看到恐龙化石,也仅仅是感慨一句:哇,好大的骨头!

恐龙距离火爆全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霸王龙化石

随着考古挖掘的不断深入,很多“明星恐龙”也相继出土。1821年,玛丽·安宁发现了蛇颈龙化石;1828年,玛丽·安宁又发现了翼龙的化石;1902年,霸王龙化石在美国蒙大拿被发现……

博物馆成了这些恐龙化石的归宿,虽然也有这些巨型动物的复原图,但是它们毕竟只是一堆巨大的骨头——在当时有些人眼里,还不如马戏团里的畸形人引人注目。


考古学家不能把恐龙推向世界,那就要看艺术家们的了。

1933年的《金刚》

恐龙作为一种早已成为化石的动物,离大众显然太过于遥远。但是这种巨大的动物又散发的着天然的吸引力,该怎么让它们火起来呢?只有一招,那就是“复活恐龙”。

借助大众传媒,1912年就出现了恐龙的漫画形象;1925年,根据科幻小说《失去的世界》所改编的无声电影,展现了异特龙的凶猛身姿;1933年,首部《金刚》诞生了,大猩猩和恐龙的厮*被搬上了荧幕……

当然,从《金刚》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当时的恐龙仅仅作为“配角”出现,距离“火爆全球”还有一段路要走。

不得不说,当时已经有很多的作家,创作关于恐龙题材的小说,虽然销量并不差,但总是“差一把火”——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人们大脑中没有恐龙的明确形象,难以体会到它们“复活”之后的样子。

时间到了1990年,一位名叫迈克尔·克莱顿的作家,出版了一本叫做《侏罗纪公园》的小说。在他的作品里,人类借助现代科技,复活了恐龙,而且还建立了“恐龙公园”,供人们游玩——当然,迈克尔·克莱顿的小说,充满了恐怖氛围,更侧重于一群大怪兽追*人类的感觉。


1993年,大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将这部小说拍成了同名电影,终于让恐龙一炮打响,风靡全球。

斯皮尔伯格《侏罗纪公园》

为了让这群庞大怪物被观众所接受,斯皮尔伯格不仅弱化了血腥恐怖,加强冒险和惊悚氛围,让更多年龄段的观众可以接受。更关键的是,斯皮尔伯格明白,这部电影的真正的主角不是人,而是这群恐龙。

在电影中,斯皮尔伯格塑造了十五种恐龙,因为对视觉效果的苛刻追求,《侏罗纪公园》中的每一种龙,都似乎活生生的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这是自恐龙化石发现以来,普通人第一次看到如此逼真的、“复活”了的恐龙形象。从此之后,恐龙再也不是博物馆中的骨架了,它们是活生生的动物,形态各异,体型不一,而且有些温顺有些凶残……

《侏罗纪公园》中的霸王龙

再回到最初的问题,霸王龙不可撼动的王者地位,正是从这部电影开始的。为了造就一种无可匹敌的猛兽,主创团队让霸王龙有了令人畏惧的怒吼、狰狞可怕的外表、尖利巨大的牙齿,以及地动山摇的气势——可以说,斯皮尔伯格造就了最经典的霸王龙形象。

也正是在这部电影之后,恐龙开始火爆起来,人们不仅认识了众多的恐龙类型,而且以“侏罗纪公园”为主题的恐龙展、恐龙公园、恐龙节目、恐龙玩具等不断推出,短时间内涌入千家万户。

现在,恐龙知识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普及,人类探索恐龙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广阔。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