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札记二十七
皆仁法师
【从座而起】
可以从事和理两方面来理解:
从事上说,这是指文殊菩萨从自己的座位上,从容站起向释迦牟尼佛请法。
从理上说,从大智慧法空之座而起大慈悲利他之行,称为“从座而起”。
其中第二点是需要我们在学习经典时稍稍留意的。
【偏袒一肩】
这是请法的礼仪。平时印度的出家人除了三衣之外,还会穿着覆肩衣(《摩诃僧祇律》:“覆肩衣者,襞叠拖覆肩上。”),而在礼佛时则偏袒右肩,以示恭敬。
从深意上讲,这是表示荷担佛法之意。
【右膝著地】
即右边的膝盖靠着地面下跪,这是因为当时印度的习俗认为左逆右顺。右膝著地是表示顺从佛意,也寓意着文殊菩萨之意同佛意。
更进一步说,也表示下化众生。
【向薄伽梵,曲躬合掌】
婆伽梵的含义,我们前面已经学习过了,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曲躬】
就是鞠躬。这是印度当时集会请法时,必用的一种崇重的礼节;表示低头弯腰,虔诚问讯,以示内心的至诚恭敬。
为众生而向佛请法的文殊菩萨,自然顺众而行此恭敬之礼,以表示对法的恭敬。
【合掌】
含有三重意义:
一是表示福慧两足。十个手指相合,表示十度:施、戒、忍、进、禅、慧、方、愿、力、智。十度中,前五度表修福德,后五度表修智慧,合起来的时候就是福慧双修,福慧具足之意。
二是合掌当胸表示向于中道。
三是合掌表示一心不乱。
我们礼佛时,也应学习菩萨,心存以上的观想。
【白言】
这是说文殊菩萨代众生问佛。
上文中所说的是文殊菩萨从意业而现的身业恭敬,而这里所说的请法,则是诠表口业清净。
文殊菩萨是大智的象征,所请的法门,却是慈悲救济众生之法。由此可知,慈悲须从智慧中流出,由智慧而摄导慈悲,远离虚妄,才是真慈悲。
其实,问也可以分为许多种,这里略说三种:
一是因为不知而诚心求解的提问。
二是为了考量对方而问难。
三是以大悲故问。
如经文中所说的,菩萨本来已经深了法义,但是为了以大悲心利益众生故,所以作为启请者向佛请法来开启法会,祈请佛陀能够普施法雨甘露,高树法幢于娑婆,破除重重的无明疑网。
这就是菩萨以大悲故而提问。
大家可以慢慢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