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记忆:任壬先生和抗战烽火中的崇德中学

望城记忆:任壬先生和抗战烽火中的崇德中学

首页游戏大全遗忘之丘林中小屋更新时间:2024-06-23

图文/任雄

斗转星移,山河巨变!从长沙望城区星城镇沿腾飞路西行,过马桥河西中联重科工业园,便来到了晟通城。只见十几幢浅黄色高楼拔地而起,恰似一群雄伟的城堡高高矗立,蔚为壮观。将时间推移到二十年前,这里便是昔日的大湖乡同兴村任家湾所在地,典型的湘中丘林区一小小山冲。

昔日的任家湾,而今的晟通城

晟通城东侧,现今的马桥河路穿村而过,与北面的东西向同兴路相会。在两路交会的西南角,修建了一所现代化的“新世博”学校。鲜为人知的是,正是在新世博学校现今校址上,民国时期,任壬先生为实现其启迪民智及教育救国的崇高理想,毁家兴学,创办了一所崇德学校

解放后,学校捐给了政府,这里便顺理成章,一直是同兴村小学所在地。而如今新世博学校的建立,使朗朗读书声,在原任家湾这片土地上空,得以延续。

崇德中学西教学楼

西教学楼原址上改建的同兴村小学旧影

任家湾:古木参天,风景宜人

民国时,任家湾隶属长沙县第九区金善乡。据任壬先生在其著述中记载,大约在明嘉靖年间,其七世祖由黯塘迁往黄土坝,后见此地(指后来的任家湾)“古木参天,风景宜人”,便移居至此。先人们结庐为舍,开田劈土,挖池筑坝,黯塘任姓中的一支,从此便得以在“任家湾”生息繁衍。

任家湾东距白沙洲五华里,北距高塘岭约十华里,南距长沙更是有四十里之遥;被称之为大小“围山”的山包从北西南三面环抱,形成一地势高出外界数米的小山冲;东面一条土路通往白沙洲,土路西头,沿一宽阔土坡渐渐抬升,至坡顶才发现一波光鳞鳞的大塘呈现在眼前,这道堤坡便是任家湾百米大塘塘基。

大塘东北角正是土路上的堤坡处,生长着一棵曾遭雷击的古樟。古樟北面正对着的是任家祖宅,大门门额上书“古樟书屋”四字,也是后来崇德小学、女职、中学的发祥之地

据老一辈叙述,当年的大塘塘基上,生长着一列大樟树,树龄都在百年左右,宛如一道遮天蔽日的翠屏。尤其是塘角生长的那棵古樟,据说是宋代遗留下来的,虽年代久远且曾遭雷击,仍苍劲挺拔。

此树约三人才能合抱,因遭雷击,整个主杆烧至中空,且在接地的西北方向,撕开一个米多高,宽约50公分的大洞,仿佛给大树开了一扇大门。古樟主干在高约三米处分成两支主枝,枝繁叶茂,冠盖如云,高达二十余米,荫逾半亩。

离古樟三十余米开外,还生长着一株两人合抱的大樟树,主杆挺立,凌霄直上。其旁生长有一海碗口粗的紫藤,离地六七米处,紫藤忽钻入旁生的樟树干,又复从数米外树干中钻出,宛如巨蟒缠树盘绕而上,极为罕见。

每当春天到来,串串紫花悬挂树上,随风飘拂,清香四溢。远远望去,仿佛一道绿屏中突现一团紫雾升腾,让人不由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这百米绿色长屏,也成为了任家湾一道亮丽的风景。

任壬:隐退回乡,立志教育救国

任壬,字九鹏,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出生于长沙河西乡白沙洲任家湾。书香世家,其曾祖、祖父均供职于国子监。

任壬

任壬11岁时参加科考,卷列第五。13岁时考入时务学堂第三期学习,与“蔡锷、林奎、唐才常辈均同学一堂”(壬语)。戊戌变法失败,时务学堂关闭,任壬拜在叶师德辉(叶乃清光绪十八年进士,官至御史)门下,接受“训诂辞章之学”。

1906年,邹代藩、周震鳞(邹、周均为同盟会员,中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家)主试湖南高等学堂(湖南大学前身),报名者万余人,任壬两场考试均获第一,进入湖南高等学堂学习。

1910年,任壬高等学堂毕业,首任岳州中学教员,因受邹、周二师之革命教育,思有所建树,于是投笔从戎,与时务同学龚可喜一道赴库伦(今乌兰巴托),任兵备处文牍。1911年10月,内地辛亥革命起,其时,我外蒙早遭沙俄凯觎,策动蒙古活佛于11月末宣布外蒙独立,并逮捕了中央政府派驻兵备处的一干人马,押送驱逐出境,任壬等一行“狼狈南归”。

1912年春回到湖南后,目睹清政府无能、外蒙独立、袁氏窃国、辛亥失利,任壬自此有志终生教育,不复侈谈政治。

任壬回湘后,即着手开办了一所英文夜校,又与周震鳞、邹代钧(民国时地理学家)联手创办湖南公学,并由周介绍加入同盟会。1916年,任壬在家乡任家湾接办崇德私立初级小学。1921年与时务同学雷铸寰、高等学堂同学任凯南复办大麓中学于长沙市北门。1924年与徐特立创办长沙女师

1928年3月,任壬在家乡耗尽多半家产以兴女学,接任私立崇德女子职业学校校长(该女子职业学校原系王瓒圭开办),并将学校由河西乡龙潭坝迁往任家湾。1931年,经船山学社社长彭清黎、傅梅赓两位先生推荐,任壬出任船山中学校长

1935年6月,丧权辱国的华北何梅协定签订,任壬听闻后,立即辞去一切职务隐退回乡,立志专心办好家乡学校,实现自已当初立下的教育救国夙愿。

抗战烽火中办学

1938年,日军逼近湖南,长沙市区中学相继外迁,长沙附近地区一些家境清贫的学生便辍学在家。任有鉴于此,便于是年2月将职校改办为普通中学,定名湖南私立崇德初级中学,自任校长。初时只收女生。长沙“文夕大火”后,学校停课。1939年春复课,兼收男、女生。当时办学必须立案,立案要具备一定数额的校产,任的家产不足额,于是奔走呼吁,得到吴鸣同等人资助,并借来校董的田契当作校产,于1940年获准立案。

学校开设有公民、国文、数学、英文、历史、地理、博物、物理、化学、体育、音乐、图画、劳作、童子军、生理卫生等15科课程。同时学校备有一占地20余亩的“胜利”农场,供同学们实践劳作。抗战非常时期,除教好学生文化课,也和当地守军开展合作,增设军事课,组织学生参加军训,进行投弹、射击等训练,一切为了适应抗日战时需要。

仇熬,曾任学校董事长

仇熬题写的校训

当年的校歌:崇德,崇德,异军突起,在抗战中长成,当担复兴的任务,孕育民族的新生。教育救国,启迪人群,声光电化,供我们实验,礼义廉耻,是我们灵魂。努力呀努力,努力崇明德,日新又日新。

上世纪80年代所摄任家湾大塘和小围山风貌。图中数字标注:1、古樟书屋;2、古樟树;3、东教学楼;4、学生宿舍;5、厨房食堂;6、西头横屋;7、西教学楼;8、大操坪;9、小操坪;10、礼堂、教员楼;11、学校菜园。翻过大操坪不远的四竹坡,便是学校设立的胜利农场。从东头学校食堂至西头半山教学楼,中间连接老屋连绵里许,建有风雨长廊与之相连。雨雪天,教师学生在校内工作生活学习,基本都能做到手不打伞,足不沾泥,给师生带来极大方便。

为“广育英才,启迪民智”,崇德中学收取学杂费较其他学校也是低廉的。而且一期学费可以变通为几次缓期交纳,农村学生也可以谷米代缴。并且学校还立有规定,为奖励优秀学生,凡在班里成绩获得第一名的同学,可免减当期学杂费。

当时历史条件下,一所私立学校能采取如此措施,无疑是有助于某些家境贫寒的学生,使其能顺利完成其初中学业,这或许会因此而改变他的一生,是很有益处的。

邬干于学制改革实验

邬干于(1895-1974),湖南新化人,教育家,我国教育改革先驱。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应任壬邀请,邬干于先生来到长沙河西乡白沙洲,开始了他的学制改革实验。他在白沙洲设塾收徒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实验,使其改革学制的一整套主张逐渐酝酿成熟。

1939年春,任壬礼聘邬先生出任崇德中学教导主任一职,在招收了第二班新生的情况下,旋即又扩招了第三班新生,供邬干于先生进行他的改革实验教学。

崇德中学学制改革实验,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省教育厅厅长朱经农也表示愿闻其详。邬干于先生撰《崇德初级中学设立实验班答客问》一文,阐述了其改革中学旧学制的主张,推行初高中五年一贯制的新思想,以回答外界的关心。可惜改革只在崇德中学进行了半个学期,9月由于日寇首犯长沙,学校停课一周,邬干于先生亦随家眷去兰田,实验班不得不中止。

方先觉捐建先觉堂

抗战中,崇德中学为增强学生抗战必胜信心,同时唤醒民众参加民族解放战争,开展了广泛的抗日宣传、发动工作,如募集寒衣,慰劳出征军人家属,书写慰问将士信件,捐献了大量自制寒衣布鞋,发动了大规模化装演讲,增强了人们同仇敌忾抗日的决心,培育提高了年青学生空前的爱国热情。

长沙前三次会战,崇德中学组织师生积极参加战地青年服务队,勇敢为前方将士服务。在长沙保卫战三战三捷后,又连夜制作宣传标语、置办锦旗及羔酒,赶赴前方进行战地慰问,得到了前线将士的一致认可,更受到了当时守军第十军方先觉军长的赞许。方氏并于1942年5月接受崇德中学邀请,出任学校董事长。

方先觉(1905-1983年),抗日爱国将领。参加过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台儿庄会战、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等军事行动。

11月18日,方董事长带领长沙当地要员莅临崇德中学视察。学校师生当天正在大操坪举行抗日演讲大会,演讲途中适逢大雨全校学生鹄立雨中两小时,始终精神饱满,秩序井然,给各位来校视察要员留下了深刻印象。方董事长遂提议为崇德中学修建大礼堂。

1943年春,方先觉军长受学校之请,委派团长李適来学校担任训育主任,对学生实施军训,严格操练,使其能掌握列队、射击、投弹等基本技能,以利今后抗日战场的需要。

4月,方董事长捐资修建的学校大礼堂落成。礼堂被学校命名为“先觉堂”,并邀请方氏亲笔题写“先觉堂”三字,制作成匾,悬挂于礼堂大门正上方,以此纪念方氏。

崇中抗战血泪

1939年9月至1944年4月,长沙经历了四次会战,1944年6月长沙失守。为誓死不当亡国奴,任壬带领家人和部分师生共60余人逃出了沦陷区,辗转临澧、石门等地,在磨市、合口两地开办了崇德中学分校,继续办学。

1944年6月5日,清晨日寇由白沙洲登陆,敌军先遣部队由四竹坡学校农场窜入,直捣学校。日寇见学校大礼堂有我军第十军方先觉军长题额“先觉堂”牌匾,恼羞成怒,乃捣毁大礼堂至片瓦无存。学校来不及疏散的图书十余万册及四大箱教学仪器,亦未幸免。

日寇闯入学校时,学校*徐万石(原系湖大商科毕业生,家住本校上屋),见敌人蜂拥而至,拆房损物,不禁怒火中烧,毫不退避,反与敌争辩。敌人剥其衣裳,刺以数刀,仍怒目圆睁,斥敌不已。后敌去数日,其家人避难未归,乡人乃礼葬其于黄家巷。

学校理化教员汤人俊先生(家住毛家屋场),见敌涌至,率其妻及一双儿女四人,急跃入屋前塘中,其子女被淹没,场面极其惨烈。其一女名汤丽芳,我崇中附小学生。

光复后,经学校查明,日寇犯湘期间,学校师生殉难者另有9人。

我校二年二级学生汤海清,长沙南乡人,学校停课疏散归家方数日,敌至,未及躲避,被掳不屈,为敌刺*;

一年一级女生胡祖贞姊妹,东乡霞凝港人,见敌入其家,姊妹双双愤跃塘中淹没;

前崇德女职学生王淑娟,住校侧,见敌掳其夫,乃奋不顾身,斥敌以抗,率子女三人投塘淹毙;

三班毕业生李鉴国,参加长沙战地服务队,与校董王宗义同殉难于湘乡如意亭;

五班毕业生邓杰,参加游击队,被敌掳后剖心而亡;

二班毕业生屈庆来,长沙太平乡人,历任十七保教员,被掳至衡阳,不屈而遭*害;

学校训育主任李適,离职任第十军团长,衡阳会战,力抗顽敌,竟以身殉。

(此节内容摘自《崇德十年》)

日寇侵华,无恶不作,单在崇中所犯下的种种罪行,罄竹难书。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写下这段尘封的往事,为的是让今天幸福生活在中华这片热土上的人们知道,在如今长沙望城晟通城的这片土地上,七十多年前,曾有过这么一所在抗战中成长起来的崇德中学。

在那抵抗外辱的年代,这里也如同全中国各地一样,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一群普通老百姓。他们是可敬的、不应被后人遗忘的英雄!

钟叔河先生忆崇中

钟叔河先生,当代著名出版大家,知名历史学家和散文作家,出生于平江书香世家。父亲钟昌言早期曾在岳麓书院、长沙时务学堂求学,考取留日公费生,回国后在湖南大学任教,一度应时务同学任壬之邀,担任崇德中学校董。50年代初二人又同为湖南文史馆馆员。

2019年5月,钟叔河老先生在家中翻阅望城金炼送来的任壬诗文集点校稿

钟老欣然为诗文集题写书名,该书已由金炼于2021年6月自费出版(《林圭辑·任壬辑》,由省文史馆于2021年底正式出版)。

钟叔河先生当年为完成初中学业,取得学籍注册,考取初中毕业证书,于1947年春在崇德中学读完一学期书,完成了初中学历毕业。

年近九旬时的钟老仍清晰的记得,在崇德读书,从长沙坐船到白沙洲后,走过一条长长的麻石路,再经过一座小桥就到了学校。学校附近有一片大樟树,还有一口大水塘,校长任壬在学校大门两旁撰有一联:潭水渟碧,樟云曜空。(此节照片、文字内容为金炼提供)

钟老所提及的去崇中路上要经过一座小桥,现在依然还在,只是早已破败不堪。

图:这是任家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张解放前在崇德学校所摄的“全家福”老照片,图正中长者为任壬先生。片头有任壬(即“白沙逸叟”)题跋:自倭寇侵犯,儿女在外奔走者数人。今行年六十有五,全家始团聚,特摄影以志庆。

1949年,终因乡间交通不便,学校生源日渐减少,加之战乱导致的学校损毁、几经避乱搬迁,致使学校元气大伤,办学资金亦匮乏,次年不得不宣告停办。崇德中学完成了历史赋予她的使命。

解放后,任壬受省政府主席王首道聘请,参加革命工作,入职省文物委员会(即后来的省文史馆)工作。1951年底,任壬将崇德中学校产,全部捐献给当时的长沙县人民政府

当年任壬与长沙县人民政府签订的学校捐赠书

1955年4月,任壬因脑溢血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1岁。当时的副省长谭余保同志为其主持了追悼会。

注:任壬先生为本文作者任雄的祖父。

END

*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编辑 | 明明。

特别提醒

自2023年1月起,

城市记忆CityMemory平台启用新的投稿邮箱。

新投稿邮箱为:chengshijiyiwh@qq.com

各位作者、读者有新的投稿作品或建议、意见,

欢迎通过新邮箱与我们联系,

非常感谢!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