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城2号4栋:被遗忘的图书馆

王城2号4栋:被遗忘的图书馆

首页游戏大全遗忘之丘图书馆更新时间:2024-06-05

  说到“桂林老房子”,人们无法忽略一个地方,那就是靖江王城,这里留存了大量历史建筑。1996年,靖江王城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也都被很好地保护了起来,这些建筑的年代、沿革、用途、修缮及保护情况都有据可查。
  而今天我们走进靖江王城,却发现了一栋鲜为人知的民国建筑。与王城内其他历史建筑不同,这栋房屋可查到的信息非常有限,记者通过零星的资料,以及曾经与这里有过交集的亲历者口中得知,这栋建筑的历史其实并不简单。

  图①:建筑内部一层。

  王城内一栋鲜为人知的民国建筑
  靖江王府位于桂林市独秀峰下,是明代分封于桂林的靖江王的居所,由王城和王府两部分组成。本次引起记者关注的建筑位于王城以内的广西师范大学东区教工宿舍(王城2号)。走进这个小区,沿着主路一直走到尽头,一栋具有年代感的建筑很快进入视野,门牌号为王城2号4栋,可以明显看出这栋建筑的结构风格与小区内其他房屋有着明显不同,建筑内部与外部已略显老旧破败,其保护与修缮不尽如人意,不过目前依然尚有住户在这栋楼房居住。

  图②:王城2号4栋建筑正面。


  通过向这栋楼内的居民询问,记者了解到,这栋楼曾经是一座图书馆,但由于年代久远,目前了解这座建筑以及图书馆历史的老人基本都已离世,关于这个图书馆的由来以及如何变成如今的宿舍,他们并不清楚,只是知道当他们住进来的时候,这里就已经是广西师范大学的教工宿舍了。
  记者试图在网络上搜寻这一处建筑的相关信息,但收获甚微。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如此稀缺的历史建筑却从未引起人们的关注,着实让人感到意外。
  通过翻阅相关书籍。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桂林抗战文化遗产》一书中,记者找到了这栋楼房的一张图片,图片说明为“桂林图书馆早期旧址”,但该照片拍摄年份较新,也没有更多介绍信息。不过,抓住“桂林图书馆”这一关键信息,搜索对象直接锁定在了如今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以下简称广西桂林图书馆)。
  终于,在广西桂林图书馆1999年纪念建馆90周年而编印的一本文集中,记者找到了一张年代久远的黑白照片,图片说明为“抗战胜利后在桂林王城修建的馆舍”,图中建筑与这栋建筑外观基本一致,但存在局部差异,考虑其可能经过改造。
  通过文物保护人士只能根据建筑风格和用料,判断其确实是民国时期的建筑。
  继续查阅广西桂林图书馆的历史沿革资料可知,该馆始建于1909年,当时的馆址正好就是位于桂林靖江王城东南隅,与今天王城2号的位置一致。后来到1944年桂林保卫战爆发,图书馆被日军摧毁,该馆进行了战时转移,到1946年抗战胜利后,该馆又于旧址重建馆舍,同年竣工开放。到1954年,广西省政府拨款在榕湖之滨建设新馆,1955年正式从王城旧址迁入榕湖北路新址,也就是后来大家熟悉的广西桂林图书馆榕湖分馆。
  在此前的“桂林老房子”系列中,我们也有提到,广西师范大学当初迁入王城的时间是1954年,这与广西桂林图书馆从王城迁往榕湖的时间刚好重合。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一种可能的结论,那就是如今我们眼前的这栋建筑就是广西桂林图书馆早期旧址,1946年抗战胜利以后于王城原址重建,到1955年,广西桂林图书馆从王城搬迁至榕湖,此地块包括地块上的建筑被划拨给刚刚迁入王城的广西师范大学使用,后改造成为教工宿舍使用至今。
  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这样的设想是可以对应上的,但是否就是如此,还需要更多权威认证。为了确认这一想法,记者先后向桂林市不动产中心、广西师范大学档案馆、广西桂林图书馆等相关单位进行了咨询。综合各方回复,对于这栋建筑就是广西桂林图书馆旧址的说法是一直存在的,但他们均表示没有最直接的文档记录可以证明,之所以有这个说法,主要通过老一辈职工口口相传而来。
  这栋颇具历史感的老房子仿佛正在被遗忘。

  图③:建筑内部通往二层楼梯走道。


  一位亲历者的口述
  记者继续通过民间渠道寻找亲历者,但如果真如设想的那样,该建筑是1946年抗战胜利后所建广西桂林图书馆,1954年搬离王城,那么也是很久远的事情了,即便是那些年出生的孩童,如今也已是70岁以上的老人。要找到亲历并悉知这段历史的人并非易事。
  通过多方打听,我们还是幸运地找到了今年79岁的李九思,他不仅是广西师范大学的家属子弟,而且曾经在这栋建筑内居住过很长一段时间,更重要的是,他的姑母曾经就是广西桂林图书馆的职工。也就是说,李九思的成长经历与这栋建筑相关的两个重要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图书馆)都有着深度交集。
  据李九思回忆,解放之初,其姑母正是这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工作和居住都在这栋建筑内,“当时的采编部在一楼的西边,她就在那里工作”。
  “当时的少儿部设在这楼的外面,是一座平房,在此楼的西北面。我小时候去那里阅读过。”
  “这座楼门口一侧的窗前,曾有一个石碑,上面写有一个‘书’字。”
  “在这里还举办过土改成果展览。我记得去参观过。当时房间的格局不是现在这样,现在的格局是后来按住房分隔的。”
  在李九思的记忆里,图书馆变成住房大概是1954年到1956年的事。因为在1954年,他曾去那里找过其姑母取一本书。当时姑母还住在这栋楼房的左边前面的一间小房子,而到1956年再去找姑母,她已搬家到图书馆榕湖新馆后面的宿舍了。
  而李九思清楚地记得自己作为师大职工家属搬进这栋建筑的时间是1958年春。“我父亲当时在数学系教数学。前面有老师搬走,我们家才搬进去的。一开始住这栋的8号,住到1973年,后来在这栋楼的5号也住过几年。再然后1985年又搬到2号。”
  “这栋楼在1984年左右还改造过,在原有建筑的前面加盖了厨房和厕所,把原来的过道和走廊纳入住房。两层上下,整栋的左右都加盖了。”
  至此,结合收集到的资料与李九思的口述内容,进一步佐证了上文的结论,此建筑就是广西桂林图书馆旧址无疑。


  我们仍有时间
  自唐朝起,桂林一直是广西的文化中心,人文荟萃,书院、藏书楼云集。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更是一度成为抗日大后方,文化出版事业空前繁盛,成为全国文化出版发行中心,形成历史上有名的桂林抗战文化城。广西桂林图书馆(当时叫广西省立桂林图书馆)就是文化抗战大潮中最重要的文化传承与传播机构之一。
  史料记载,抗战时期,该图书馆增设抗日通俗阅览室,开放儿童阅览室,开展讲座、展览、学习会等各种文化活动。民众学习热情高涨,到图书馆看书、借书的人日益增多,图书馆开放时间每日长达13小时,节假日正常开放,年开放时间比一般图书馆多出5个月,许多人在图书馆里懂得了抗日救国的道理,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至1944年桂林保卫战前夕,广西省立桂林图书馆已成为收藏和宣传抗战的中心,馆藏增至近30万册,著名教育家唐现之称“以其藏书之丰富,设备之完善,在西南各省首屈一指”。
  也是在抗战期间,广西桂林图书馆在宣传抗战的同时,为保护藏书进行了三次图书大转移,最终回到王城原址重建,而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这栋楼,便是当年历经战火,浴火重生后的图书馆馆舍旧址,具有重要的抗战胜利纪念意义。不仅如此,解放战争时期,这里还曾保护过不少中共地下党员,在这里工作的地下党员,利用工作之便,搜集进步书刊,提供读者阅览。馆内热血青年,受地下党教育,积极投奔革命,有的参加桂北游击队,上山打游击;有的加入地下党,留下来坚持斗争。可以说,这栋建筑见证了民国的兴衰,更是看着新中国成立。
  那么如此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栋建筑为何如今却鲜为人所知?其保护和修缮工作又为何不尽如人意?记者了解到,1955年,图书馆搬迁至榕湖北路后所建的馆舍如今也已经被列为桂林市文物保护单位,并立有石碑标识。那为何建于更早的这栋王城旧址反而会淡出人们视野,连一块文物保护标识都没有呢?
  对于这栋建筑之所以没有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市政协委员、文史专家尹文军给出了一种说法:“是因为他本身就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面。”尹文军表示,1996年,靖江王城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理论上,王城2号4栋是跟王城内其他民国建筑一起列入了保护范围,但由于该建筑不在广西师范大学主校区,而且有居民居住,使用单位在对其管理和修缮方面都存在问题。
  另外,我们结合历史来看,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的1946年,图书馆回到王城旧址重建至1955年搬迁榕湖,这期间只有9年时间,这9年放在广西桂林图书馆100多年的发展史中就显得相对短暂,而在馆舍规模和硬件设施上也无法再满足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阅读需求的日益增长。这些都是导致知道该建筑历史的人少之又少的原因。
  直至后来,图书馆搬至榕湖以后,这里成了广西师范大学教工宿舍,作为相对私密的住宅区,除了该校职工家属,一般人很少有机会踏足这里。随着时代变迁,了解其历史背景的老人有的搬走,有的离世,这栋建筑便慢慢变得无人问津,其命运与此前“桂林老房子”系列之6中的叠彩路4号大院那栋老房子(援越学校“中国语文专修学校”旧址)如出一辙。
  无论如何,时至今日,我们与这些被遗忘的老房子再次相遇。我们不禁发出感慨与唏嘘,她们饱经风霜,却从未离开,她们一直在原地默默等待。而我们其实仍有时间去保护与挽留。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