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有一条特殊的地铁线——轨道交通4号线,每天都有一群老人背着背篓搭乘地铁去市区卖菜。当地人给这条地铁线起了个名字,叫“背篓专线”。
前段时间,有网友建议“背篓专线”在早高峰禁止乘客携带菜筐,因为这“可能会占用过多空间,给其他乘客的出行带来困扰”。重庆轨道交通很快作出回应:只要物品和行为合规,就不会干涉。让网友纷纷点赞。
这是一条怎样的地铁线,对于老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近日,央视新闻 《相对论》记者庄胜春蹲点“背篓专线”,看背篓背后的一户户人家↓↓↓
01
清晨,老人们陆续到达“背篓专线”的石船站。一位老人说,自己凌晨3点钟就起床了,要把这些菜整理干净 。
这些老人大多65岁以上,坐地铁不花钱。一位老人向记者介绍着自己背篓里的菜:“芫荽、折耳根、生菜……”老人说,自己年轻的时候为国家搞建设、打隧道,现在卖小菜,“不能耍秤,我这个叫汗水钱 。”
人群中,有一对老夫妇王尚明和刘敦素,一个背篓30斤蔬菜、一副扁担100斤柑子。两位老人打算走远一点,去城区的观音桥市场。“镇里一斤血橙卖1.5元,市里能卖到2元、2.5元。”
下了地铁,两位老人加速跑到市场。早市里,两边全是摆摊的,来晚就没地方了。
中午前,两位老人的菜卖完了,但市场里,还有很多老人仍在努力叫卖。
02
两年前,地铁随两江新区规划修到了村口,王尚明老人多种了不少菜,豇豆、玉米,还有零散的果树。虽然已经70多岁了,但他觉得自己还能忙活,几乎每天都出摊。
这天,记者庄胜春约定好,跟随王尚明夫妇一起去摘菜。清晨4点,记者赶到老两口家时,他们已将柑子收拾好。
之后,记者跟着到菜地摘菜。王爷爷反复强调一定要选嫩的,只割没开花的。分装时,王爷爷把菜捆成一斤一把,每把都会多上三四十克,还要把根部切得整齐“好看”。
清晨5点,老人出发了,到最近的地铁站需要走三四十分钟。
村子有一段是土路,一路颠簸。王爷爷今年72岁,膝盖和脚年轻时打工受过伤,每天都需要服用止疼药。直到走上平坦的两江大道,老人才松了口气。
越往地铁站走,背着背篓的老人越多。6点多,大家聚在站口,等待首班车,也期待着这一天自己的菜能卖出个好价钱。
王爷爷有两个女儿,都在城里上班。孩子们不想让他这么辛苦,但他觉得自己还能忙活。和多数爷爷奶奶们一样,他们就是这样,一篓一篓把儿孙背进了城。
03
其实,在重庆还有几条这样的“背篓专线”,都是通往城郊的线路。石船站值班站长苏奎介绍,为了方便老人上车,首班车发车前,工作人员就会早早地把扶梯打开。另外也会提前通知老人准备下车的到达站,请工作人员随时照应。
前不久,重庆“背篓专线”还试点用重庆方言报站名。爷爷奶奶们更容易听清、听懂,直说“勒个好”!
有人说,一条地铁、一座城市的包容,就是既装得下公文包,也容得下背篓扁担。也有人说,这条轨道交通,跑出的不只是风驰电掣的速度,还“跑”出了便民惠民的温度。
一个个背篓里,装的是一家子的生计,也承载着城市温度。这条地铁不仅承载了他们的希望,也带他们驶入了春天。
来源: 央视新闻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