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曹军将领李典,给我的最初印象就是一个龙套或者路人甲的角色。他虽然在曹军的很多场战役中都有出场,但都没有作为战役的主要指挥者,而多是以龙套的身份成为主将的背景板。由于小时候玩街机游戏《三国志》的缘故,作为第一关BOOS的李典经常被我们嘲笑为最弱鸡的曹军将领。可是当读过几遍《三国演义》,再看了一些三国时代的历史著作后,我发现许多三国迷都小看了这位极为优秀的曹军将领。现在我认为,李典虽然不以武力闻名于世,但他对军队的统率指挥,面对危急时的沉着冷静,都不在著名的五子良将之下。
小时候看小说、听评书、玩游戏都很关注那些武力强横的将领,比如刘备手下的五虎上将就是我们极为崇拜的对象。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增加,却发现李典这种将领在战场上有着更大的作用。从演义和史书来看,李典的带兵能力是很强的,他没有受到重用很大程度还是跟他英年早逝有关。李典死得很早,在合肥之战后不久便因病去世,终年才三十六岁,非常令人惋惜。然而在他短暂的二十年左右的从军生涯中,却留下了种种的闪光点。从这些闪光点出发,我看到的是极为优秀的作战将领。
也许是曹军中优秀将领太多的关系,李典很少有独立领军作战的机会,绝大多数情况都是作为军队副将使用。李典很早就随同伯父李乾投奔了曹操,参加过曹军早期讨伐黄巾军、袁术和徐州的战斗,是曹操的老班底。在吕布和陈宫偷袭兖州的战役中,他的伯父李乾被吕布*害,于是作为表兄李整的副将参加了讨伐吕布的战斗。在这次战斗中李典表现优异,跟随表兄平定了兖州各县,击破了吕布麾下的薛兰和李封,表现出了一个优秀将领的潜质。由于在演义中这段故事中薛兰是被许褚斩*,李封是被吕虔射死,李典也就成了现场观众。
李典虽然大部分时间都作为副将存在,但是他往往会提出比主将还要中肯的行军作战意见。这是由于他爱好读书,冷静沉稳的性格所决定的。在三国的史料中,被主动提到读书的将领只有三个,关羽、吕蒙和李典,可见他的这一特点在史学界还是达成了共识的。也许是由于比普通的将领多了一些文人气质的关系,在战争的危急时刻李典往往能够沉静应对,做到临危不乱。这一特点在《三国演义》的战争细节中表现得非常到位,李典随军出征时不只一次提前预判了危机或陷阱的出现,表明了他极佳的战场意识。
在兖州之战中,陈宫在兖州城内设下伏兵,意图一举除掉曹操。在曹军抵达兖州城门口时,李典便向曹操提出了城内多半有伏兵,提出自己先进城探查的建议。可惜曹操刚愎自用,没有听从李典劝告,结果差点失陷在兖州城内。这种场景在小说中不只出现一次,在第一次樊城之战中作为曹仁的副将,在博望坡之战中夏侯惇的副将,李典都对徐庶和诸葛亮的伏兵有着提前的预判。可惜曹仁和夏侯惇固执己见,甚至曹仁还以贰心来诬蔑李典,结果这两人都只能得到大败的结局。从一军主帅的角度来看,李典显然比曹仁、夏侯惇更加优秀,
不听李典建议的曹仁和夏侯惇吃了大亏,而积极采纳李典建议的程昱却收获颇丰。在官渡之战中,李典作为程昱的副将,协助曹军后勤军需物资的运输。曹操在黎阳攻打袁绍之子袁谭和袁尚时,运输粮草的水道被魏郡太守高藩截断了。曹操给程昱和李典下达的命令是走陆路,绕过被阻截的水道运输粮草。李典考虑道高藩属下军队混乱,战斗力不强,而且有轻敌冒进思想的特点,向程昱提出了抢攻高藩部队,强渡黄河的建议。程昱接受了李典的建议,没有执行曹操的命令,结果一举击破高藩部队,取得大胜。
当然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讲述上面这段故事,因此李典给人的印象也就被削弱很多。李典除了在行军打仗上有独到之处外,在做人做事上情商也非常高。他知道曹操多疑,便劝说家族把所有人迁移到自己的封地魏郡,更靠近曹操通知区域核心的许昌和邺城,让曹操对他放心。在合肥之战中,他能放下以往的私怨,将大局计划放在首位,主动与张辽和乐进沟通,为最后逍遥津之战大破孙权军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为这些原因,李典在军队中很受中下层士兵的爱戴,被称为长者。他博学多才,宽仁儒雅,从不与人争功,是儒将的典范。
也许就是因为他这样低调的处事性格,所以表现得没有五子良将和夏侯惇等曹家将领抢眼,也就在很多时候被人不自觉的就忽略了。虽然他并不以武力称雄,战场上被他干掉的将领都是拿不上台面的角色,但是他的武力应该是不在五子良将之下的。在兖州之战围攻吕布,徐州之战围攻关羽等战役中,曹操布置的围攻人手都有李典的名字。由此可见李典虽然不以武勇出名,但也是一流高手,否则遇到吕布和关羽只有被秒*的份。我个人认为李典由于英年早逝的关系,个人能力被严重低估,小说中也将其严重削弱。如果从目前所有信息来评估,我认为李典的武力可在一流弱的水平,行军打仗算是五子良将中上。即便放在名将如云的曹魏阵营中,也是能排进前十的。如果仅考察行军作战能力,甚至可入前五。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