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回忆系列:90年代摩托车搭客仔的记录

80后回忆系列:90年代摩托车搭客仔的记录

首页体育竞技机车时代更新时间:2024-05-11

我是杨先生,记录10后、30后、50后、80后的回忆!感谢您的阅读,如您喜欢,可点击右上方“关注”,每天为您分享过去普通百姓的真实往事!

看过东北企业的纪录片,讲述九十年代末下岗的往事。但其实在我们那里,很多工厂九十年代初就开始陆续停产了。1993年,爸妈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工厂在正式全面停产,工人们也下岗了。爸爸在停产后,曾经从事过很多不同的行业,也曾开过摩托车修理店,但很快就*了。

拥有摩托车修理技术的爸爸一直着手准备开摩托车修理店,直到1999年才在市里的城东郊区找到一家店铺,每月租金100元。并于1999年3月正式开张,那时候主要的生意是为摩托载客的人修理摩托。于是乎,我认识了很多三摩佬,也就是其他省市俗称的搭客仔,了解了他们的故事。

所谓三摩就是三轮摩托车,是家乡县城时兴的载客交通模式。

维修中的三摩

那时候家乡许多工厂停产或*,许多下岗工人买了摩托,做摩托车载客营运。三摩车是在两轮摩托车的基础上,将后方座位取消,变成黄包车一样的后座,可以坐2-3人,还有雨棚,所以特别适合下雨天和大热天出行。县城里走一程前期是2元起步,后期是3元起步。2000年以前,不出县城的话,基本也是在8元以内。

这些人为什么不去珠三角工作?原因有许多,但最主要原因是家里有无法自立的小孩,或者身体不好的老人,均需要人照顾,所以无法抛开家庭独自南下去打工。

能赚多少钱?在1998年前后,据我所知,大概每个月可以赚一千元左右。后期随着车费的提高,收入也逐渐增加,2000元时每月赚一千多元,到2005年时,有时候两、三千也是有的。

三摩载客因为较为危险,所以县城里在2007年5月15日正式停止三摩运营,有些人离开了摩托载客行业,有些人则改回使用两轮摩托载客。因为爸爸年纪也大了,早有了把修理店关闭,享受退休的想法,但毕竟很多朋友还在做摩托车载客,爸爸因为收费低而深受他们的欢迎,所以摩托维修铺一直开到2018年10月才结业。

他们是一群非常值得我尊敬的人,因为三摩正式停运,我在2007年的时候写下了以下的文字,记录那个时代的那一群人: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城市的人都深谙这个故事的蕴涵。

在家乡,最弱势最需要帮助的群体,是下岗职工家庭。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是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该读书的年纪没有学习到知识,除了勤劳的双手,他们什么都没有。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气息,每个城市的人都能感觉到这种气息。

营运三轮摩托车,养育了一代人,它的背后,承载了太多的价值和回忆。

2007年5月15日。它们将走完最后一段路,结束它们的历史使命。

让我们大概回忆以下三摩的历程。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社会的革新。

许多工厂停产、*、*。工厂职工下岗,当年,这些下岗工人介乎于30到50岁。除了本职工作的技术外,没有学历也没有其他特长。

而三、四十岁的人正是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读书的儿女,生活压力最沉重的时候。

于是,他们这些人许多选择了到珠三角或其他私营企业打工。

另外一部分人,他们选择了留在本地从事其他工作,例如摩托车营运。

当时的家乡,还没有出租车和公交车,所以摩托载客是绝对的主流,一开始,是两轮摩托载客,后来三摩的优势凸现,占据了绝对的短程客运市场。

本地人称他们为三摩佬,外地人叫搭客仔,虽然,其中也有不少的女性。

每个三摩佬的背后,都肩负着一个贫困的家庭,有许多人更是以一份收入养活家里四、五口人,他们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未来。

他们每天的平均工作时间超过10个小时;他们工作在尾气和灰尘当中;冬天,他们要忍受刺骨的北风,夏天,他们要熬受炽热的酷暑。

他们不是懒惰的人,他们不是没有责任心的人,他们不是特殊的人,他们只有勤奋的双手。

当大家都在追求优质的生活的时候,又有多少人在追求的,仅仅是更好地生存下去。

哭泣丝毫没有作用,只有,生存下去。

繁华的背后,还有着苦难;

欢笑的背后,还有着痛楚;

幸福的背后,还有着艰辛;

希望祖国越来越好,我也相信祖国会越来越好,一个好的地方,重要的不是有多少富人,富人很富裕这没关系,而是底层的穷人也能过上体面的日子,能满足基本的生活所需。

作者简介:

杨先生,80后旅游从业者,早期在某论坛撰写连载小说。个人爱好,扎根头条,收集整理编写10后、30后、50后、80后真实生活回忆系列。

自我评价:水平很业余,文字很真实!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