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香道之初体验:御家流的香道

日本香道之初体验:御家流的香道

首页体育竞技竞马传说更新时间:2024-04-29

在接触日本香道之前,困惑非常多:专家解释日本香道多注重形式,甚至流于形式,比较严苛。一般人能接触到的线香、炼香(香丸)、香袋,包括各种熏香,被严格排斥出了香道的范畴;而属于香道的,局限于闻香——也就是手持香炉的品香。

可是,说到闻香,也没那么简单,因为香道属于和文学紧密相连的“艺道”,所以每次香道聚会,都有浓厚的文学的影子,笼罩在风雅的名目之下。闻香分为四季,各有情景,一定要用数种香组合,成为组香,著名的源氏香就有几百种组合方式。还有迄今较少出现的竞马香,不仅要闻香,各种华丽的偶人也要出场。

在参加了若干次著名流派的香道聚会后,对日本香道有了初步理解:文学是华丽的外表,内在还是需要理解香味、来源,微妙的气息变化;熟练各种香篆造型、香具的使用,许多人一学就是三四十年。

御家流的“自由”

“香道可不如茶道普及,和您预期的可能不太一样。”御家流的宗家三条尧西水告诉我。在去日本前,对日本香道的仪式充满了好奇,也是因为目前国内对日本香道的介绍都不够清晰。看过关于御家流的介绍,这个起自宫廷和贵族间的香道流派,在中文介绍里极为繁琐,有说要熏香、点香和品香结合,还仅仅是入门仪式,加以“女官”、“赏月”各种名目。可是眼前所见所闻,与传说大不相同。

起源于室町时代末期的御家流的创始人是三条实西隆,据说他是大名鼎鼎的香木收集者,手中的香材收藏已经超过了幕府将军,有66种之多。当时贵族间已经不再仅仅用香来熏物,或者做各种炼香,而是开始将香材削成小小的一片用于品香,或者放在炉中,放在盒子里,对香木的消耗量减低到了最少。用目前还很流传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就像“马尾蚊足”那么大,这也是源自于日本半岛惜物的传统。

品香由此而确立,三条和他的继承者开始确立自己的品香方法,并且逐渐推广,成为具备鲜明贵族风格的“御家流”香道流派。三条西实隆也在江户时代被认定为香道之祖。

可是眼前他的后代三条尧西水却并没有让我感觉到这个流派源远流长的贵族气派。

这里是东京一条普通街道,楼下是京都的老香香具店“松荣堂”的分部,楼上则是御家流经常上课的教室。与去过的日本茶室的环境比,香室的环境未免过于寒素:没有任何植物装点,窗门紧闭,也看不到室外环境,越发显得昏暗。只用短短的芦苇编成了篱笆,做了一条素朴的指引道路,让人不仅奇怪,大名鼎鼎的御家流教室竟如此简单。后来才知道,为了达到气味不受干扰的效果,许多香室确实是如此简单的装饰。

宗家三条先生也给我同样普通的感觉:穿着上班族的西装,相貌也是普通人的模样,看着倒是和善。过去见几位茶道流派的家元或教师,全部是异常传统的和服装束,包括身边服务的徒弟们,也都是正宗的和服,出现的时候,确实有一种古老的仪式参与感。可是三条先生虽然是一个流派的宗家(家族的负责人),在这种古老幽静的环境里,反而显得不太协调,太没有那种香道传承人的气派了。

三条先生告诉我,因为家族的责任,他从15岁就开始学香道,那时候觉得真是困难。“什么都很难,最难还是辨别味道,你要知道,味道是看不见摸不到的,而且每个人对味道的感觉有差异。那时候和父亲学习,也向祖父学习,虽然学习的对象都是业内的大家,可是这门课程,一直到现在还在努力进行中。”

“现代人的时间,相比较古人更加珍贵,以前的人可能花一天时间去学香道,现在人可能在一天内只拿出一个小时来学习,这就使整个学习不可能像古人一样完整而有韵味,很难沉浸在里面。所以,我们现在的课程也是简化的,比如过去学香道,光切香木就需要几年时间,现在完全可以在店里买到,就省略了。”

但是,并不意味着香道课程很轻易就能学会:“整个仪式,包括主要学习的内容和四五百年前创立的时候基本一样,我们没有做任何改变。我们要学习了解香木,区分各种香木的味道,包括怎么学会埋炭,怎么在灰上放置银叶和香木。有人学了十多年,有的人只学了二三年就会了,这个属于个人禀赋。然后还有之上的艺道——包括写书法。”

写书法?“对,日本香道属于艺道,不仅是如何玩香,理解香,从本质说,这是一种休息,让你在忙碌的世间体会到那一刻清闲。而这种休息,需要懂得文化,所以,我们往往要花若干年时间学习书法,学习和歌,也包括来自中国的古典诗词。”

密闭的房间幽暗,给人一种肃静感。以往采访茶道,知道这种幽静正是茶人聚会前所需要的气氛,香道也是如此吗?三条先生说,自己的流派其实并不强调幽静,也不强调日本茶道所宣扬的“侘”的精神。“我们过去是为皇室服务的,流传在贵族中,宫廷上的礼仪规范,并不规定贵族和皇室,所以我们的动作相对是自由的,不会太拘束于细节。”而道具也并非讲究枯寂,“你看了就会明白”。

这也颠覆我从前对日本香道仪式化的想法:来源于贵族的香道流派,反而并没那么多规章制度。

“当然,我们特别注意动作的美感,也注意器物的使用。你一会儿都可以看到,但是核心是什么?是放松,尤其在香道仪式里,你要有全部身心的放松,忘掉外界的烦恼。”

在三条先生看来,家族四五百年收藏的众多名贵香木,香器都是可以一笔带过的东西,要知道,御家流所收藏的香木肯定不在少数——因为从香道开始时代,香木,尤其是沉香的收藏就已经是家族的重要任务,这些香木已经流传了许多代,还将一直流传下去。“因为每次使用量很少,即使最昂贵的香木,一年也只使用几次,所以不会考虑用完的问题,也不会总拿几块著名的香木来反复使用。”但他并不愿意脱离具体的香道活动单独介绍香木,在他看来,这不合礼仪。“你应该去感受的,是每次香会的气氛,比如现在是秋天,我们今天香会的主题就是‘初秋的风’,所用的和歌也是这个主题,这个季节让人感触,马上就可以进入到看红叶和在檐下看月亮的季节了,你可以自己去体会这个季节的香会。”

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同样也不是那些使用了多少名贵香木、有多少名人参加的香会,而是去西方,给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办香会的过程。“他们对香味很好奇,也很敏感,有的和日本人感官一样,有的不一样,我们从中发现很多乐趣,也发现香道的生命力——不因为现在参与者少,我们就预言香道会消亡。这个本来就是少数人参与的有趣的事情,只要你沉浸进去,就肯定能忘记外界带给你的烦恼。”

“好吧,去参加我们‘初秋的风’吧。”说这句话的时候,一身西装的三条先生已经很有古意,不再是我初始感觉的那种平凡的银座白领气质了。

御家流香道初体会:初秋的风

组香,是现在各个流派举办香会时使用最多的方式。所谓组香,就是用两种以上的香木,组合起来,按照一定的题材,一定规则,表现古典文学的意境,或者四季风景的变化。比如说,主人会设计一个场景,里面有若干种香木供客人品,这些香不按照品类自己的名称来命名,而是和场景中的风物,或者文学故事中的人名有关,然后大家猜测自己刚才所闻的品类,最后来决定胜负——猜测者不仅要熟悉香味,最好还要有联想能力,能想到这种香为什么被称为“秋风”。

从江户时代开始,组香越来越流行,并且从贵族阶层传递到武士阶层,进一步进入市民阶层,成为一种主流的休闲娱乐方式。三条先生告诉我,他们现在举办的香会,全部是玩组香,不会进行单一香的品评,即使再名贵的香也如此。“因为我们不是强调所玩的香的品类,而是希望引导所有参与者进入一种安静恬淡的休息状态中。”

第一次踏进日本香室,老实说,不如以往进入茶室的瞬间那样感动:日本的茶室与外面庭院会构成某种和谐关系,特别会利用季节变化来传递日常的美感——可是香室是全然封闭的,甚至外面有美景也要视而不见,绝对不能让气味外泄。这间御家流的香室已经运用了19年,非常素净,室内也没有装饰,常见的壁龛还在,下面放置着空花器,原来不能让花味干扰到香味,别的就都是空白了,只有简朴的榻榻米。所以,唯一的主角就是香,就是味道。

还有一点和茶道的空间不同,就是香道的道具,相比起茶道具,更加华美。

今日的闻香主题是“秋的初风香”,准备的道具甚为精美。香主人是位学习闻香已经15年的小伙子,也是一身西服,可是一举一动犹如进入手术室的主治医生,收摄心神,一样样静静地陈设出他的道具:就拿点火的若干道具来说,包括夹子、香筷、香匙、火筷等等,全部是象牙柄,金属部分全部用银制作;这些道具,插在一个精雕细刻的银瓶中。本香台也是异常贵气,这里是装隔火的银叶的,每朵银叶下都有对应的雕刻的银色花朵。这一盒主题是梅花,而装这些器物的“乱箱”是日本传统的莳绘工艺,所绘全部是《源氏物语》中的香道图案,后来才发现,日本的香道仪式,几乎逃不掉源氏的影响,很多都有这种图案,还有专门的源氏香的组香玩法。

小伙子旁边是位80多岁的老夫人,她是三条西古都,三条先生的母亲,今天由她来亲自主持香会,负责很重要的一环,在文台上书写本次闻香的结果。这是每次香会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每人闻香猜测的对错成绩都会一一登记在案,书写者需要书法功底好,基本上练习五年才可以坐这个位置。后来问了几位学香道的同学,居然有人觉得,在整个香道学习中,最难的就是书法,因为已经脱离了“技”而进入了“艺”的领域了。

其实,在座每位,在整个闻香过程中都需要用书法。红色的长条坐毯前,放着一套文具,包括笔墨纸砚,均很精美——但是后来使用才发现,这种毛笔只是外表好看,却非常不便于使用,笔尖粗糙,大约书法已经在日本衰落得很厉害了,只留下了形式,这可能也是有些中国人觉得日本的“艺道”重视审美而不重视实质的原因。

这套文具,是给每个参与者使用的。在日本每次正式的香道仪式中,每个闻香者都需要在事先准备好的纸折上写下自己对每道香的猜测结果,有的甚至更详细地加上一两点感受,这样一来,香道就不仅是单纯的闻。更具文化色彩的是,每道准备好的香,主人是不会告诉你是哪个种类的——只用虚拟的名字,比如今天是“秋的初风会”,就准备了三种沉香,分别冠以“荻之叶”、“初风”、“秋来的凉风”三种名目。先拿“荻之叶”、“秋来的凉风”两种香让大家闻一遍,让参与者有初步的嗅觉体验,然后,正式的香席开始了。

日本的香道仪式,事先准备时间十分长。在中国也闻过香,主人会当你的面来点炭、埋炭,重要的是理灰,甚至切香,总之,一定要全盘展示在面前,这都属于展现主人香道技术的一部分。但在日本,这一切都属于准备工作,绝对不会发生在参与者面前。这一天的香主人已经神不知鬼不觉整理好了若干香炉,传到我面前的第一炉香,先观赏香炉,是温润的有很多开裂纹的青瓷香炉,直身,有三足,据说来源中国,也属于皇室所定的款式。香炉里面,香灰理得非常整齐,香炭经过准确的填埋,热力可以既保证熏出香味,又不十分烫手,这大概还是主人控制的能力。

香灰呈现出火山的形状,上面放了一个小小周围镶嵌银边的云母片,这就是传自中国,但是在日本已经发扬光大的隔火器物:银叶。可以保证热度够,但是不出烟——出烟是闻香的大忌讳,无论中国还是日本都是如此,因为会影响到香木的味道。

沉香熟悉的味道扑鼻而来,主人事先告诉我要如何传炉握炉,用手接过上手的人传来的香炉,转三下,然后用手挡在鼻前,仔细嗅香的味道。我前面的几位客人,都是学习了若干年的女性,她们的动作十分优雅,香灰纹丝不动,其实主人对灰压得并不十分实在,因为要保证热量的传递,但是经历了七八个人的手香灰还稳稳不动,只能说是训练有素的客人的功劳。包括我,也尽量保持了轻手轻脚。

后来才知道,这里所用的灰和香炭,都是主人特制的。灰用的是菱角烧成的菱灰掺杂了藤灰,这是唯一一次,主人这么开诚布公地谈自己所用材料,在后面的几次采访中,一般的香道主人都不太乐意公布自己所用的材料。

不过,这些在一个以文学性为主的香道活动中,都仅仅是必需的礼仪而已——包括前面主人的埋炭熏香的技术,都不应该讨论,在他们看来,这些技术都只是过程,更重要的,是气氛——重点是闻出几种香的味道,以及体会味道背后的感觉,那方是幽雅的气氛。

试闻过前两炉“荻之叶”、“秋来的凉风”后,接下来是五炉香,其中有两炉“荻之叶”,有两炉“秋来的凉风”,还有一炉前面没有闻过的“初风”,在座的客人们要按照顺序写下每炉闻到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共有三种香,但是以五炉顺序呈现,我私下觉得,这似乎并不太难。但是旁边已经学习了五年的美惠子却觉得,好难,她告诉我:说是两炉“荻之叶”,两炉“秋来的凉风”,虽然使用的是同类型香木,但是,味道却未必完全一样——“不一定是同一块香木上切割的,可能就很难分辨。”

果然,真正的五炉香依次传来的时候,很快嗅觉系统就糊涂了。毕竟沉香的味道近似,尤其是初学者,很难分那么清楚。这就要锻炼你的嗅觉,在极度静谧中去体会那细微的差异——当年御家流就是最擅长分辨各种香木的细微差别的,并且擅长制造一种舒适的组香,既不过于刺激,又不是那么平淡,能充分调动在场的每个人对季节、对周围人与事的敏感情绪。

我到底是初次参加,完全不能把香味和秋风联系在一起。只是机械地在笔记本上写下较浓、较淡、较甜等记录,旁边的美惠子她们写了很多,我完全不懂。这些香使用完,主人会熟练地用一种纸包装起香木,但不会重复使用,一般是拿给客人做纪念。看主人包的动作也是享受,他动作轻微,但是异常迅捷,之后又把银片一片片放进专门的本香台,这时候,你会理解,为什么一个主持闻香的人至少要训练十年之上,否则不会有这么行云流水的动作。

主持记录的80多岁的三条老太太正在把大家写好的答案抄在一张专门的卷子上。顶端是和歌,也是这次秋日香会的主题和流程,后面是每个人的名字。这时候才发现,老太太的书法比起一般人要好很多,包括她所用的文具也精美很多,例如笔搁,是一只华丽有趣的兔子,这很难说是日本趣味还是中国趣味。三条先生很坦然地说:香道比起茶道更奢侈,尤其是他们家族,一直在贵族阶层中流传,并没有走入平民阶层,也就没有进入那种清寂的世界。有人说日本香道的精神也是和、寂、清、静,三条先生坚决不同意,他说:是休息,是忘却烦恼。

看见我聚精会神地观看,三条老太太咧开嘴对我微笑,然后问我:“你体会到秋风的感觉了吗?”

非常遗憾,我弄错了两种香的顺序,五种中对了三种。在座的十人中,全部正确的有三位,但是其中一位体会最深,老太太很高兴地宣布,今天这张香的帖子,就送给这位女士。三位答正确的人,肯定是最能体会到“初风”的人。而没有答对的人,还需要细致地去体会生活中的细小变化,尤其是四季之轮换。

19年来,这样的聚会每月一次在这里进行。香道仪式后就是品尝茶点的时间,各种茶和甜食都上来了,包括和果子和西点,明显比茶道世界丰富许多,也许,这都是贵族文化的遗留风尚。

药师寺的“秋日香聚”

参加完御家流宗家三条先生的香道聚会,还是觉得有很多困惑:为什么香道的环境如此简朴?仅仅是为了香味不能外泄?那为什么很多日本古代文学中对香聚的描绘,是在风景宜人的户外?文学和香道的关系如何?是不是任何一次香道聚会,都会有文学介入?那么香道的本质又是什么?

正好在日本奈良附近的药师寺庙,日本香道协会在近日要举办一次筹备已久的御家流香道活动,经过事先联系,我们获得了参加的许可。药师寺初建于公元680年,是天武天皇为祈祷皇后患病痊愈所建,在漫长的岁月中,屡次经历毁坏之劫,直到近年,还在陆续恢复重建中。寺庙中的国宝是百凤时代所修建的金堂药师三尊像,分别是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和药师佛,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佛像雕塑。其实,香木传入日本的时候,最早就和宗教有密切关系,是被当作供佛的材料所用,而日本香道协会设立在寺庙里,是不是也与此相关呢?

香道协会设立在单独的一幢楼宇中,与御家流的场所类似,不管外面有多么优美的风景,这里还是简朴的,没有多少装饰。这日天气有些炎热,迎接我们的香道协会事务局长三井正昭先生一见面就道歉,因为要举办香会的关系,房间过会儿不能开空调,“否则会影响香的气味”。

整个香室空间陈设也很简单。三井先生告诉我们,香会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历史并不悠久。之所以落户于这里,还真得归因于佛教与香的关系:传说中是鉴真和尚的东渡使日本的香道文化大为改观,以往的日本只流行整块烧香木,而根据某种说法,是鉴真教日本人学会了切木的熏香,包括制造合香。至今,在日本三重县的伊势神宫还要每年举办供奉香木的仪式。

每个寺庙都需要香木供奉在佛前,所以,名寺普遍和香木的渊源很深。药师寺一直保留了许多香木,其中不乏名香。到上世纪中叶,这里热爱香道的寺庙方丈和志野流与御家流两个流派的家元联系日益紧密,于是商量成立了香道协会。每年这里都会举办专门的仪式,由两大流派的家元负责专门去供香,都是焚烧最名贵的香木,很多是伽罗,“你们中国人又叫棋楠”,也是日本的“六国五味”等级中最高级别的香木。

历经了几十年经营,香道协会已经是日本正式香聚的固定地点,一个月会固定办一次隆重的香聚。前任首相细川就来过不止一次,而平日的聚会中,不仅经常有各国大使,还有看似与香道不太相关的明星和运动员的来访。“前不久来这里的,是足球明星中天英寿,他很懂香呢。”三井先生列举着来过这里的名流,不同的人来,香聚活动都是同样内容——“主题肯定是文学性的,和歌为主,这样才能体会到香道带给人的闲适感。”

这里的香室不属于哪个流派,各个流派都可以举办。今天是御家流的真知子女士为大家举办“竹取物语”的香会,主题取材于日本家喻户晓的早期物语创作:老翁种砍发光的竹子的时候,竹里面出来了美丽的“辉夜姬”,只用了三个月就长成美丽非凡的女子,被王子和大臣所追求。故事里涉及大量的和歌、佛教故事和古典诗词,是特别合适的香聚主题——本以为会有相应的额外装饰,可是也没有。

唯一的装饰是壁龛里挂轴上写“拔苦与乐”,属于佛教用语,除此而外,一无外物。

三井先生再次和我们确认,这里最多只能放些假花,因为味道不能夺去香的真味。再过一些时日,等秋天到来,会装饰秋七草,诸如女郎花、尾花、桔梗、抚子、藤袴、葛、萩七种无严重味道的植物;而春天也会装饰春七草,分别是芹、荠、御形、繁缕、仏之座、菘、萝卜。今天天气有点炎热,并不是秋天的感觉,所以这一日的聚会,被称呼为“小春一日的聚会”,什么植物都没使用。

随着香聚时间临近,将近60岁的真知子老师开始指挥大家陈设。她是位体态、装束都很优雅的女性,也是今天的主持人。她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学香道,慢慢走向专业香道老师的道路,32岁开始对外教学,但至今还没有放弃学习。而她的老师,则是我们采访过的三条先生的祖父。“我对文学感兴趣,加上对味道比较敏感,所以算是合适学习香道的人。我现在招收的学生,也希望他们都对文学有兴趣,因为香道不完全是技术,更多是一种艺道。”真知子的说法,和三条先生非常像,在御家流的体系中,香道更像是一段美好的休闲时光,至于能不能美好,则要靠自己多年的学习和体会。“我最近还在学习书法,这真是一生功课。”真知子说。

在她的指挥下,香道空间慢慢地添加了很多东西,本来寂静无声的空间慢慢鲜活起来。坐毯前面,是色彩不同的和纸制作的纸盘,里面专门放答题的纸签;而每人专用的墨盒和纸笔也在分发中,甚至比前面那次香道聚会还要精致,每人都配备有小小的银水注,需要现场研墨。

今天的香主人是位穿和服的中年妇女,她的动作更加沉静,一点点静心摆设银叶和香材,动作与我见过的各个抹茶道流派的动作很像:极其缓慢,把一片银叶放在香灰上,也许需要几分钟时间,越慢的动作,越显得张力十足,像在进行某种古老的仪式表演。

三井先生和真知子女士一起对我说,这位香主人的动作十分合乎规范,几乎就是几百年前室町时代流传下来的范本:“一点都没有变动。”在日本这样尊重传统的国度里,这大概就属于最高的赞美了。

她所使用的点火工具为乌木镶银,也很华丽;而本香台,包括垫在下面的地敷和装这些杂物的重香合则普遍装饰菊花,据说因为秋天的缘故,一般这些工具会按照四季更替。

同样,香炭已经事先埋好,上面摆放银叶和香木。如果在传递过程中稍有倾斜,一些有经验的参与者会取出自己随身携带的银香筷,稍微调整,很快就能归位,协助主人让香木持续散发香味。事后真知子告诉我,本次负责烧炭的主人烧得很好,让香味持续发散,要知道,十多人的聚会,转一圈时间很长,能让香稳定持续发出味道并不容易。

御家流觉得香聚很轻松,可以说话和闲聊,这是正常的,不过最好也不要当面表达对别人的意见,毕竟这是含蓄的事情。可是志野流完全不会有任何褒贬,尤其不能随意对我这样的外人发表意见。因为志野流起源于武士阶层,武家文化流传下来的聚会,规矩更多。所以,关于香主人是否优秀的评论,只可能在御家流的聚会上知道。

这天的“竹取物语”香聚,先拿两位主香,取名为“翁”和“姬”让大家试验。这两种香都是名贵的伽罗,味道又各自不同。我闻起来,“翁”带些微微的凉气,而“姬”更悠长些;之后,还有五位配香,分别取故事里追求姬的两位王子的名字,还有三位大臣的名字,在座参与者只选一种,然后选择自己选的对象对应的那只香炉闻香。这样一来,每个人开始先闻三种香,初步辨别味道,然后根据脑海里留下的味道记忆,再在依此传递来的七只香炉中,辨别哪只是翁,哪只是姬,哪只是自己选择的王子或大臣。

在大臣中,我选择了大纳言,这是一种带点白檀感觉的沉香,感觉比较容易分辨,不过事后证明,这种取巧是毫无作用的。

正式的香会开始:七炉香很让人迷惑,因为次序是完全不明晰的,可是必须在答卷上注明,翁是第几炉,姬是第几炉,自己选中的大臣和王子又是哪一炉。有厉害的同学摩拳擦掌,表示不仅要写明翁和姬,还要把所有顺序都写出来,这对于粗浅接触香道的我来说,瞬间明辨七炉香的不同,简直如同读懂天书,过于艰难了。

旁边学习了很多年的同学告诉我,她感觉最困难的还是分辨出翁和姬,都属于伽罗,味道差别就是一点点。“对于许多人,完全是糊涂的。”她告诉我,尽管都属于沉香中最高的伽罗级别,可还是有许多微妙不同。必须加以联想,然后再加一点运气,才能保证顺利分辨。“所以,我们不仅是在分辨香,还是在根据竹取的故事来猜测,比如翁的性格是什么,姬的性格是什么,王子和大臣们又有什么故事,因为老师之所以确定某只香叫那个名字,并不是随意为之的,而是根据味道做出的联想。”

她穿了整齐的和服,图案是竹和雏菊,专门配合今天的香聚来的,腰间别了精致的象牙带扣。今天来参加香聚的,不少都是学了多年的学生,许多是居家的悠闲的中年人,有一位还是专门的和歌作者,她们都穿着整齐的套装,在她们看来,这是每月一次的美妙聚会,特别修身养性。

这天来参加的群体中,许多人觉得沉香对身体有好处,这大概是香道协会对外宣传的结果。三井先生就告诉我,他们一直认为,因为过去日本的许多药方中都有沉香,而他们所接触的沉香中,90%都可以入药,经常闻香,肯定对身体有很大好处——但是,这种宣传在日本并不过分,来参加的人,更多还是为风雅所来,并非为了身体好这么物质的目标。

到了公布答案的时刻,仅仅两位答对,其中的一位甚为厉害,不仅答对了自己应该答的三炉香的顺序,还把剩下的几炉香的名目和类别全部答了出来,也就是说,瞬间分辨出了七炉香。所有人的答案,全部抄录在一张纸上,包括各种对于香木的分析,还有各种香木被分别命名的原因,加上一两句风雅的和歌,这些属于“竹取物语香聚”全记录。谁答得好,就奖励给谁,这位同学珍惜地收起了这份答卷。

对我来说,有些同学学习了几十年,还是分不出那细微的味道,有点可惜。不过,真知子说,不奇怪,学习香道本来就不为正确错误,为的是悠闲之乐。显然成绩并不影响大家的心情,结束后的点心大餐又开始了,这次点心配备也更精细,分成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放在精致莳绘的漆盘里,漆盘同样是配合秋天的菊花花饰。

有一味叫“椿”的点心,是专门在这个季节使用的“秋点”,是种微咸微脆的点心,配合抹茶,别有一番滋味。

这些精细设计,似乎在证明真知子所说:香道这种悠闲的活动,完全传自贵族阶层,所以不比花道和茶道普及,但唯有这种不普及,才使香道更加珍贵,没有变成人人都可享受的游戏——“关键还是香木太稀少,人人都玩的话,会加剧资源的消耗,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真知子是个异常讲礼貌的女性,刚见到我们就深深地鞠躬,可是说到香道的不普及,语气里还是有些傲慢的影子:在她看来,如果没有比较深的日本古典文学修养,就是练习再久的技术也没有用。“香道是最雅致的游戏,什么样的人可以理解游戏之乐?在我看来,只有敏感、具备艺术气息的人,才能体会这种来自宫廷的游戏。”在她看来,花5年时间学习书法,花10年时间练习埋炭灰,都仅仅是雕虫小技,核心需要还是:古典的精神。而且,这只属于悠闲的人:“太忙碌的人,最好不要学香道。”这就把很多人排除在香道学习者的行列之外了。

花费多年时间学香道,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可能是一个香道学习者的高峰,嗅觉还很灵敏,没有完全迟钝,而自身的修养也在加深,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可以更好地理解香道。“20多岁的时候,我们训练百烛香,也就是说要闻出100种香的区别。那时候鼻子灵敏,可是,那种闻是没有文学底子的,仅仅知道味道,不知道味道带来的灵思,没有太大意思。到了太老的时候,修养够,可是鼻子又跟不上,也不太对。”

为什么修养一定要跟上?因为在真知子看来,“只有具备古典气质,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祖先传给我们的香木”。无论是香道协会,还是真知子,都保存或者赏闻过不少外界只闻其名的“铭香”:日本有传世的61种铭香,均有来历、传承历史和专有名目。而三井先生和真知子都见过其中的一些,现在协会里还藏有61种铭香中的“柴舟”的一部分,而真知子也鉴赏过61种铭香中著名的“杨贵妃”。

但是,具体说到这些香闻后的感受,无论是三井先生,还是真知子,都觉得有点为难:“炫耀自己闻过的铭香,是件不雅致的事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