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林嫂一生凄惨悲凉,曾经历过三次重大打击。
第一次是她丈夫的死,在那样的封建社会,她被人冠以“克夫”的罪名。
第二次是她改嫁贺老六,到随着贺老六的死,还有孩子被狼吃了以后,又被人指责不守妇道,有失贞洁。
最后是“捐门槛”事后,依然没有改变她的命运,以至于她后半生一直絮絮叨叨, 精神恍惚
祥林嫂作为鲁迅小说中的悲剧人物,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婚恋现状,以及女性意识的缺失。
作为农村妇女代表的祥林嫂,生活在暮气沉沉的社会环境中,由于性格上的“缺陷”,造就了她人生中的悲惨遭遇。
祥林嫂的一生,穷到无福可祝,无福可言。
祥林嫂的婚姻悲剧
祥林嫂在愚昧无知的环境下,长期受到熏陶腐蚀,祥林嫂的婚恋观受到影响是必然,三观扭曲也是正常。
婚恋观是由男女双方共同建造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作为前提,以自由恋爱婚配为基础,以共同进退,共同承担责任和义务为己任。
在婚姻中的首要条件,就是在男女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爱情。从而,婚姻生活稳定,朝着幸福的方向持续发展。
于祥林嫂而言,她与祥林的婚姻被列为不正常的状态,首先,他们的婚姻没有最基本的爱情。
祥林嫂与祥林的婚姻是建立在非正常的“童养媳”基础之上。
同如今的婚恋观相比,他们的婚姻违背了双方的意愿。因此,祥林嫂与祥林的婚姻是不幸的,最终变成了真正的爱情的坟墓。
即使祥林尚在,以祥林嫂那样的女子,他们的婚姻也是一场悲剧。有些命运早已注定,无论过程怎样转变,结局都不会改变。
祥林嫂的婚姻如同浮萍一样,摇曳不定,感情无处存放。
婚姻爱情的意义非凡,而祥林嫂的爱情几乎不存在。在苦难面前,可以说就没有爱情的立足之地。因为家中贫穷,她认命做了童养媳。爱情自此便被扼*在摇篮里,无缘见世。
祥林嫂的婚姻也成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交换工具,是与金钱的交易,她自然是无法主宰自己的人生,而她能做的只有在漫长等待,等着与祥林成婚,过正常的日子。
可是,命运待祥林嫂实在残忍,就连做那个时代的牺牲品,她都不够格。随着祥林的离世,更是加快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到来。
无法掌控自己人生的祥林嫂,被恶毒的婆婆转嫁给贺老六,即便她当初用尽各种决绝的“手段”,人生亦然无法改写。
与贺老六成婚,更是没有任何的感情基础,在不自愿和不平等的强迫下,再次完成了不对等的婚姻关系。
婚姻毫无感情的交流,也没有夫妻间的相互尊重和关怀,婚姻的幸福与祥林嫂远到看都看不见,一丝幸福的曙光都不给。
祥林嫂的女性意识
祥林嫂是一个平凡而勤劳的妇女,她的人生尽显艰难。无论她多么的能干,不管她是不是恪守本分,命运都不曾善待与她。
在鲁四老爷家做女工的时候,朴实的祥林嫂也得到了肯定。
但是,之于祥林嫂类似的女子,只有勤劳实在是远远不够的。她沉闷古板的形象,即使有一个可以和她谈爱情得男子,长此以往,也会对她产生审美疲劳。
祥林嫂的形象,着实让人无法赞美,何况,她一天还耷拉着面容,在她的脸上从看不到一丝的笑意。
在读祥林嫂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她这样的女子难道不知道什么是开心吗?
就冲她的悲催,别说婚姻了,人生永远都没有好运了。祥林嫂实在是太“衰”,衰到让人不知道从哪心疼她。
关键她连作为女人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爱美就是身为女人最该懂的道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