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有几款小排量的产品卖得不错。
宗申的YAMI,说白了是弯梁车的底子,110排量,有三个变款,售价7000元左右,卖得很不错,上市以来已经有15000多台的销量,并且在市场兴起一股YAMI的流行风,与之类似的还有嘉陵的Coco,都是一种传统的产品的再包装。
最近,多年在欧洲市场耕耘的汉威“出口转内销”了两款同是125平台的复古车,汉威HS25和HC25,售价过万。这两款是国内的用户从海外的资讯中“扒”出来的,先是感觉这款125有味道,有腔调,后来发现竟然是从中国出口过去的,再后来就有车友向工厂求购,倒逼工厂在国内上公告,正式销售。据说公告还没下来,就有过百辆的预订。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标致的姜戈,排量不大,售价不低,但是一年比一年卖得好,在一些老江湖看来,真是咄咄怪事。好了,不一一举例了。
对于这种现象,有的人认为这是在缴智商税,也有人认为这就是产品个性化的价值。
这种对立的观念估计在将来摩托车市场上还会继续表现,继续争议,这对我们真正理解个性化市场也许不无裨益。
这几年,各大摩托车厂都在念叨“个性化”这个词。
首先,什么是个性化?
个性化不是是什么,而是不是什么。所以,个性化是不能被定义的,一旦定义,就是对个性化的否定。
个性化是人的本心需求,不想做芸芸众生,不想被视而不见,这就需要一个外在的物化的东西来表达,摩托车是后工业时代表达所谓不羁与“叛逆”的理想的性格服装与玩具。
对于摩托车消费而言,就是和别人不一样,这对于一个本质上是规模化制造的商品来说,是非常难以实现的,但在现阶段的中国,这个可以实现。实现的成本总体上是符合现在那一部分人收入水平的。
中国摩托车的所谓个性化消费,必须是从排量这个维度开始。125GC、125五羊款骑腻了,所以10多年前的GW250就是个性化;一般的跨骑车、弯梁车骑腻了,也是差不多十年前出现的宗申RX3就是个性化。一但方向和维度确定,中国制造业千军万马勇闯一条路的局面就会出现,现在国内上市产品的排量已经达到1200cc,更大排量的产品已经在研发中,几乎摩托车历史上有过的车型,都在迅速的国产化。以快填补所谓空白是大家最拿手的本事,接下来就是命中注定、无可避免的价格战,用时髦的话讲就是内卷。
大排量是个性化,全都大排量了,怎么个性化?
做耐用消费品是一种套路,做奢侈品或者国内企业羞羞答答做的所谓“轻奢”产品又是一种套路。
上面列举的几款小排量但相对高价格的产品提供另一个方向:
汉威的两款车在欧洲已经卖了5万多辆了,坚持赚老外的钱这个肯定要鼓励。
这两款车“出口转内销”不是通过降价获得用户,而是通过用户成长到一定水平再收割他们。
说再白一点,不要用价格迁就用户,而是要用自己的定位的精准的产品等待用户,如果用户还不够多的话,就坚持不懈地把产品做好。
棕熊要站在河流湍急的地段等待努力向上的鱼,顺流而下,熊逮不着鱼的,水獭或许可以。
棕熊等鱼的位置就是一类企业的产品定位。
买喜欢的还是买划算的抑或是买买得起的,收入加消费习惯决定用户的位阶。货真价实是卖给图划算的人,货好价高就是传说中的奢侈品或者所谓轻奢。品牌没有溢价,奢个P,价格是区分消费者阶级的最有效的工具。
至于智商税,有的人智商需要充值但荷包一直满满的,能奈他何?
“价廉物美”在90%的场域都是骗人的,只有10%,最多能做到物虽然不那么美也还能交待。
从入海口到珠穆朗玛峰,熊都可以出没,你站在哪里,要想清楚。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