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被抓,工厂空无一人,昶洧靠什么骗走60亿元投资?

创始人被抓,工厂空无一人,昶洧靠什么骗走60亿元投资?

首页体育竞技汽车之路游戏更新时间:2024-05-01

从行业本身的角度来看,汽车的电动化让许多人认为造车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弄个底盘装上电池和电机,再套一个酷炫的车壳,一辆新能源汽车就完成了。这导致一大批本不属于这个行业的人,有了加入其中的底气。

作者 | 达奇

封面图 | 网络

本文由 新能源汽车评论(ID:Xinnengyuanev)原创,

经授权后可转载。

在搜索引擎中,有关昶洧汽车的新闻永远地停留在了2021年。

从2015年在德国法兰克福车展亮相,这家号称台版特斯拉的车企便一直在各大媒体上宣称「年底量产」。如今7年过去,江西赣州昶洧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已经成为被执行人,整个厂区除了看门保安之外,空无一人。

亮相法兰克福的昶洧概念车

这般来看,昶洧的车大抵是量产不了了。

2014年,贾会计乘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东风,将PPT造车技艺拉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一句「让我们一起为梦想窒息」,直接烧掉了投资人400多亿元。在这之后,无数PPT造车项目一波又一波地涌现出来,不管是「吊打特斯拉」,还是「脚踢比亚迪」,它们之中的每一个都自诩天赋异禀的黑马。

当然,结局都是相同的,要么压根造不出来车,要么造出来一堆高配「老头乐」。

昶洧的故事,多半属于前者。

01
喜欢改名的董事长

深挖昶洧的背后,有两个必须提及的关键词,即「沈伟」和「力武电机」。

沈伟生于中国台湾,是昶洧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推动者,也是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作为一家新能源汽车的老板,他并非技术出身,而是更擅长资本运作、企业并购和公司*。这一点上,和我们熟知的贾会计有比较大的相似之处。

昶洧董事长沈伟

2005年,沈伟曾代表日本私募基金AMG(Asset Managers Group),参与了台湾劲永国际的并购和*,并以3倍的获利价格成功转手,从此名震台湾地区。

2011年,沈伟敏锐地嗅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大势,他曾不止一次对外表示想创办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彼时,台湾的一家生产电动工具和相关配件的上市公司——力武机电,因业绩不景气,不但亏损严重,市值也跌到了6亿多新台币。

此后,在资本市场一顿*操作之后,沈伟成功吃下力武电机,成为该公司的董事长。拿下公司的第二年,沈伟将力武电机正式更名为「昶洧」,并对外宣布开始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

为了证明自己与汽车产业的谜之缘分,沈伟还专门在Facebook上表示,他从小便十分喜欢汽车,大学时期还曾与同学凑钱购买了一辆二手的「雷鸟(Thunder Bird)」汽车。不仅如此,他在2005年时,还在大陆的同捷汽车担任副董事长,经常与研发人员探讨技术问题,对于汽车的设计和结构拥有较为深刻的认知。

话虽这么说,但对于大部分以产品和技术为导向的公司来说,公司领导不懂技术确实是一大灾难。

在之后的几年里,沈伟所领导的台湾昶洧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起色,2015年还一度出现净值过低的情况。为了美化财务报表,也为了给*一个交代,沈伟在台湾的台中市专门开了一间拉面馆,就只是为了创造公司有营收的假象。他这一举动,也在台湾地区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

也是在同一年,沈伟突然宣称握有价值40亿元新台币的GPS专利技术,并以该技术作价,换取了昶洧100%持股的香港TPHK公司股权。这使得昶洧的持股比例大幅降低,也失去了对香港TPHK公司的控制权。

事情还没完,在之后的几年里,沈伟要求昶洧陆续和香港TPHK签订了电池包专利使用权、代理销售电动汽车权、零部件采购等三项大型采购合同,公司的大量资金也因此流向TPHK。实际上,这份合同中连最基本的项目清单都没写清楚,公司所采购的也是沈伟所编造出来的服务和产品。为了进一步掏空昶洧现金,沈伟还以特别奖金等名义,将4000余万新台币支付给香港TPHK等多个公司。

一系列操作完成之后,沈伟再次将公司更名,从「昶洧」变成了「淳绅」。至此,最初的力武电机经历了三次更名,分别是雷神——昶洧——淳绅。没人知道,沈伟这样频繁更名是为了什么。

2019年淳绅的*大会上,沈伟为了防止掏空行为被发现这些,在企业年报上下了手脚,将应该揭露的董事薪酬等内容进行虚报,使*无法透过年报得知沈伟薪酬方面的真实金额。

最终到2021年3月,沈伟的行为败露,他被台湾地方政府扣押,并指控其涉嫌掏空昶洧4.8亿元新台币。检方派人搜查了昶洧公司及沈伟的住处,并约谈沈伟夫妇等12人。随着他一系列行径的曝光,昶洧,或者说淳绅的新能源之路也就此终结。

02
把手伸向大陆

时间回到2014年。

「风头正劲」的台湾昶洧来到了祖国大陆,沈伟以台商的身份想在大陆开设新能源汽车制造厂。他最先打算在浙江滨海新城建厂,但浙江地方政府在多次接触和调研后,没有与其签订合作协议。

就这样,沈伟首次进军大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计划,以失败而搁浅。

间隔2年后,沈伟将目标瞄向了新能源行业投资正热的江西赣州。之所以选择江西,是因为当时江西正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仅在2015~2017年间,就引进了18项新能源投资项目。

通过2个多月的沟通和协商,台湾昶洧和江西赣南基金签署了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成立江西赣州昶洧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在这份合作协议中,计划总投资金额60亿元,由赣南基金提供场地和资金,台湾昶洧则以价值12.8亿元人民币的10个专利进行入股。

是的,熟悉的桥段再次上演,「高价专利换股权」。

到底是什么专利这般值钱?沈伟在接受媒体采访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只是说昶洧的汽车比特斯拉更加先进,底盘完全自主研发,电池技术大幅领先三星,电机则找保时捷代工。

由于缺少相关资料,我们无法得知昶洧汽车的真实专利情况,但从企业的研发投入的角度,可以找到一些线索。

根据公开的数据,从2014~2017年,特斯拉的研发投入为350亿美元,比亚迪为18.93亿美元,昶洧则仅有300万美元。而且,在这个时期里,昶洧没有招聘技术员工,也没有建设任何工厂,仅凭300万美元的研发投入,就做出了12.8亿元的专利,孰真孰假,想必大家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对于外界的怀疑,沈伟一贯嗤之以鼻。在他看来,这些聒噪的质疑声音,只不过是一帮不懂技术的人仰仗着传统商业评价体系,试图对一家冉冉升起的新能源新星进行阻拦。

2017年,昶洧在北京、上海和香港相继举行了新车发布会。

昶洧的第一款车为大型四门轿跑,入门配置定价为50~60万元人民币,其外形设计专门邀请了意大利著名设计公司Zagato操刀。在这个「蚊香」一样的Logo后面,据说塞满了近400多项昶洧独有的专利技术,以及强大的电池系统和模块化的底盘。

昶洧电动车中控画面

在试乘环节,昶洧没有将车辆放在赛道里,而是仅在狭小的会场中,带着记者朋友慢速兜圈。有眼尖的记者还发现,虽然昶洧中控拥有三块大屏幕,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仪表盘上的所显示的速度与真实情况并不对应,只是一张「不那么好看」的界面图片而已。尤其是中间那块屏幕,还因为系统重启,不小心进入了英特尔的BIOS后台。

昶洧汽车的鲶鱼嘴前脸

这辆拥有鲶鱼前脸外形的车,是昶洧目前为止有且仅有的一台现车,它跟随着沈伟辗转法兰克福、北京、上海、香港和台湾等多个城市,完成了好几场发布会的亮相。

不同于其他新势力造车企业,昶洧在发布会之后便再无音讯,不管是研发进度、工人招聘,还是生产线建设、量产计划等,其从未对外公布过。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一个搞企业并购的会计,带着一帮搞电动工具的员工,靠着拉面馆苦苦支撑财报,仅凭这样就想吊打特斯拉?

不存在的。

03
碎梦与鸡毛

2021年,有记者专门前往了江西赣州的昶洧新能源汽车工厂。

在与保安交谈的过程中记者得知,整个工厂已经人去楼空,仅剩一名保安留守看门。而在公司的入口墙上,贴满了法院的被执行通知书。

贴满法院执行书的赣州昶洧大门
图片来源:youtube《起底江西昶洧造车骗局》

打开企查查搜索赣州昶洧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我们可以看到该公司已经被打上「失信被执行人」的标签,自身风险高达140项,司法案件71件,债务债权风险也有48项。

赣州昶洧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企查查截图

在2016~2017年同步开始造车的企业中,蔚来,理想、小鹏汽车早已上市,甚至诸如零跑、合众、极氪等后起之秀都已经交付超过1万辆,昶洧却连造车资质都没拿到,工厂还给折腾没了。

可以肯定的是,沈伟从一开始便没有想过要造车。他来到大陆之后的一些列操作,只不过是把自己在台湾地区的戏码又上演了一遍。仰仗着自己台商的身份,拉投资、骗钱、改名、跑路,一套操作可谓行云流水。

至于那辆所谓的原型车,熟悉电动车产业的人们应该知道,弄一辆原型车并非难事,车体外观、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都有现成的供应商,只需要买回来再拼起来就能行驶,远比汽油车简单得多。新能源车最大的难度,在于控制品质和成本的前提下,实现大批量的生产和销售。

而昶洧,或者说沈伟的昶洧,也许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走到这一步。

反观我们,的确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早期的发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冒进。不管是地方政府、投资机构,还是企业和从业者,都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缺乏清晰的认知。

蔚来的创始人李斌曾经说过:「不烧个200亿根本别想造车」。确实,作为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商品,汽车的生产与研发需要较长的周期和巨大的投入。但这一行业特性,也给那些PPT造车公司有了钻空子的机会和时间。

地方政府要产业发展,但往往财力有限,无法给单个新能源项目提供上百亿元的资金支持。这个时候,一家号称拥有几十项核心专利技术,只需政府投资几十亿元就能吊打特斯的企业出现,确实对地方政府有很大的诱惑性。加之整个新能源产业尚处发展初期,研发设计也需要一定时间,政府很难对企业的技术和专利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价,最终导致了投资的失败。

从行业本身的角度来看,汽车的电动化让许多人认为造车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弄个底盘装上电池和电机,再套一个酷炫的车壳,一辆新能源汽车就完成了。这导致一大批本不属于这个行业的人,有了加入其中的底气。有的人奔着国家的补贴而来,有的则完全是为了圈钱和上市,沈伟便是后者。

当然,作为特定时期产业发展的乱相,沈伟等一批人的出现,不过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个小插曲。随着新能源车型的不断问世,蔚来、理想和小鹏等一批具有真正技术实力和生产实力的企业已经跑了出来,而诸如大众、丰田、宝马和奔驰等传统车企的加入,也为新能源车市场的充分竞争注入了活力。

这场关于新能源车的游戏,激战才刚刚开始。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公开资料或详见图片水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