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应该是残酷的,我却看到了丑陋的美

战争应该是残酷的,我却看到了丑陋的美

首页体育竞技战壕狂奔更新时间:2024-04-30

战争、瘟疫、饥饿是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


1917年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德国军队在法国交战,德军从战场撤到兴登堡防线,设置地雷和狙击手作为陷阱,企图诱歼英军。英国想打破僵局,乘胜追击,消灭德军。前线指挥官毫无察觉,即将在第二天破晓发起进攻。


后方高级将领命令2名年轻的英国士兵在8小时内穿越生死前线,递交撤退信件,挽救1600名英国士兵的生命。这1600名士兵中,包括布雷克的哥哥。



有限的时间,有限的弹药,有限的食物,一无所知的敌情,2个前一刻还在设想回家过圣诞的年轻士兵,即将面对死亡寂静之地,他们要穿过布满尸体的铁丝网,敌军随时都可能出现夺走他们性命。



说到这里,“一镜到底”似乎成了《1917》水到渠成的表达方式。我们跟随2个士兵,走入战场,身临其境感受战争的残酷和恐怖。我们会经过壕沟,会看到成堆尸体上的乌鸦,会看到破败农庄里倒下的樱桃树,会看到烈火和照明弹下梦幻般美丽的断壁残垣,会碰到地下室圣母一样的姑娘。




就像一款沉浸式的战争游戏,我们必须克服重重关卡,活下去,才能达到目标,一旦死亡,游戏立马结束。屏住呼吸,前方随时可能是枪林弹雨,祈祷我们好运。


《1917》故事的灵感源于导演萨姆·门德斯的祖父,导演的祖父参加过一战。导演萨姆·门德斯是谁?《美国丽人》相信大家都听过,这部获得第7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5项大奖的经典作品就是导演萨姆·门德斯的银幕处女作。这部电影直接把凯文·史派西送上影帝宝座



进入21世纪,战争片似乎成为一种实验对象,导演想把战争片拍出新意。《敦刻尔克》也好,《1917》也好,都属于此类。但《1917》却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美的战争电影。甚至有人评价,《1917》是继《拯救大兵瑞恩》之后最好看的战争电影。



战争是残酷血腥的,《1917》为什么让人觉得如诗如画?首先,手持摄影的动态拍摄,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全景视角的灵活运用,让观众深陷其中。其次,斯科菲尔德从一片鲜花之地醒来,带领观众越过壕沟,踏过水渠,走过寂静农庄,看到樱花散落,就像一部“战争公路片”。




《1917》有五处高潮,第一处,2个士兵刚出发,经过落着乌鸦的尸体,还有腐烂尸体上的老鼠,以及地上随处可见的白骨,这是一种丑陋的美,一种死亡的诗意。



第二处,当布雷克和斯科菲尔德从死亡暗道逃生,地上满是废弃弹药,我们跟随2个人的视角,看着这些冰冷的夺人性命的武器,既刺激又恐惧。




第三处,来到樱桃树前面的农庄,天上的飞机突然坠落,朝着布雷克和斯科菲尔德冲来,他俩救下了危在旦夕的德军飞行员,不想德军恩将仇报,掏出匕首刺进布雷克腹部,布雷克失血而死。2个携手执行任务的好兄弟瞬间阴阳两隔。



第三处的高潮是平静有力的,布雷克突然被刺死,战争里只有生死,没有仁慈。斯科菲尔德从任务一开始的犹豫迟疑,到布雷克救他性命的感激,再到这里布雷克牺牲,他所背负的不仅仅是完成任务,更重要的布雷克的希望,他要找到布雷克的哥哥,确保自己兄弟的亲人平安无事。


第四处高潮,是斯科菲尔德被打中钢盔,晕厥,荧幕黑屏,然后水滴滴在斯科菲尔德脸上将他唤醒。这里我和主人公产生强烈共情,黑暗的影院,水滴在主人公脸上,就好像滴在自己脸上一样。


切黑屏是“一镜到底”最明显的剪辑之处,也是影片节奏的全面升华。斯科菲尔德醒来,看到黑夜里绚烂的照明弹,他在烈火废墟里奔跑,敌人从远处追来,他躲到地下室碰到圣母一样美丽的姑娘和活泼可爱的婴儿。可怜的小婴儿,一出生就变成了孤儿。





烈火废墟美的让人窒息,精心的构图色彩和场景细节来自摄影师罗杰·狄金斯,71岁的他是当代最杰出的电影摄影师之一。安迪雨夜逃出生天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没错,《肖申克的救赎》就是由他掌镜。他的代表作还包括《冰血暴》、《老无所依》、《朗读者》、《大地惊雷》、《007:大破天幕*机》等等。



罗杰·狄金斯应该进入摄影师的万神殿,他是科恩兄弟和萨姆·门德斯的御用摄影师,更是凭借《1917》和《银翼*手2049》分别荣获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和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奖。


第五处高潮出现在斯科菲尔德沿着战壕狂奔,他横在冲锋的士兵前面,不顾生命,迎着炮火,只为了阻止进攻。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拯救1600人的生命,找到自己兄弟的亲哥哥。



斯科菲尔德河中漂流的戏展示出导演惊人的场景调度能力,当斯科菲尔德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天空飘来白色的樱花。樱花落在他脸上,他想起了布雷克,想到了自己的使命,心中燃起希望,他爬过漂浮的青尸,终于来到克鲁瓦西耶树林,在这里,他见到了找寻的二区部队。



《1917》的“一镜到底”不是炫技,而是真正做到了艺术和技术的高度统一。第77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把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2项重磅大奖授予《1917》。截至2月10日,该片已获得全球票房2.56亿、北美票房1.26亿美元的成绩,烂番茄新鲜指数达到89%,妥妥的票房口碑双丰收。



但是,《1917》太过追求技术形式,付出的代价就是故事情节的崩塌。《1917》是没有故事情节,没有剧情张力的,有的也仅仅是演员的情绪张力。电影最重要的永远是故事,如果做不到技术服务于故事,那么技术就会被当成噱头。


《1917》是一部美丽的让人忘记战争残酷的视觉大片,如果去IMAX影院,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会更加明显。但电影最重要的不是2个小时的“一镜到底”,而是通过剪辑,蒙太奇来表现一个充满戏剧冲突的故事情节。


3星剧情,4星表演,5星技术,是对《1917》最客观的评价。《1917》做到了技术和艺术的统一,技术上“一镜到底”,除了切黑屏根本看不出其他剪辑点,艺术上,黑夜火光里的残破教堂,仿佛人间地狱,美得超脱现实。


战争是残酷的,《1917》用精巧的技术和精湛的美术展现出一种死亡之美,恐惧之美,当然还有人性的美。当布雷克被敌人刺死,坐在卡车上的斯科菲尔德望着远去的农庄,死去的兄弟的尸体就静静躺在那里,抑制不住的悲伤涌上心头。他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但他又必须活着送到信件,最后,斯科菲尔德拿出妻子的照片,坐在树底下,他想家了。



我有一种感觉,电影唯一能看出来的镜头切换之后,当黑屏里的斯科菲尔德醒过来,看着窗外夜幕降临的一切,忽明忽暗的照明弹,地下室圣洁的少女和婴儿,还有士兵上阵前听的思乡曲,这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超现实,梦幻地让我怀疑斯科菲尔德是不是已经死在了切黑前的那一枪下,而所谓的醒来看到的一切,只不过是他濒死前的回光返照



《1917》的配乐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存在,当所有的光影配合紧张急促的原创音乐,《1917》的整体调性又上一个台阶。

麦肯齐上校的一个错误命令,1600名士兵的生命就会交代在战场上。幸亏斯科菲尔德把信件及时送到。战争是残酷的,生命是无价的,战场上的任何一个指令都必须慎重又充满智慧,否则,敌人就会肆意夺走每个人的性命,不论这敌人是德军还是病毒!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