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怎么还没睡醒?”孩子不是不懂死亡,只是还没来得及处置悲伤

“妈妈怎么还没睡醒?”孩子不是不懂死亡,只是还没来得及处置悲伤

首页休闲益智LostBird更新时间:2024-04-29

在这个特殊的假期,死亡被更频繁地提及,你跟你家娃有聊过这个话题吗?

如果你认为孩子还小,理解不了死亡之重,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是处理悲伤的方式和大人不同而已。果仁妈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从3个方面讲述,如何教孩子面对死亡:

死亡,永远是个沉重的话题,对大人来说是这样,对孩子来说更是。

很多大人们在面对孩子时,对于这个问题采取的处理方式都很回避,尽量避免让孩子参加葬礼,或是即使让孩子参加葬礼,也不会对此事做出过多的解释。

虽然此类举动是以“保护孩子”为出发点,但孩子们会接收到大人话语里或行动上传递出的‘不要去那里’的信息,结果就会导致孩子们特别焦虑。

如何跟孩子讨论死亡”这个话题呢?几位童年悲伤领域专家给了一些建议。这几位专家分别是:

美国纽约斯诺克斯山医院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代理主任,马修·洛伯;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校区的艾米丽·塔奇斯通;美国咨询协会成员香农·卡尔。

1 了解孩子如何感受死亡

在所有解释开始前,三位专家一致认为,先倾听孩子的想法是最重要的一点。

为什么我们说不可以向孩子回避这件事呢?这是因为由于孩子的洞察力很强,大人如果不就死亡对其作出解释,ta们就会在脑子里创造出一个故事。

塔奇斯说:“孩子们处理悲伤的方式和大人们不同,”她说,“不少大人都认为孩子年龄太小,还理解不了死亡之重,而因此忽视了ta们的洞察力就大错特错了”。

库伯勒-罗斯模型的一部分曾经向我们描绘出了人们的悲痛五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和接受。 “和大人一样,孩子在处理精神损失时也许也会经历这些阶段,不过时间线会大不相同,”塔奇斯通说,“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孩子在失去至亲后会很快重新振作起来,而在几年后,绝望的时刻才会开始逐渐侵袭而来。因此,家长长时间的、不断的支持对孩子而言至关重要。

库伯勒-罗丝模型

库伯勒-罗丝模型(Kübler-Ross model)描述了人对待哀伤与灾难过程中的5个独立阶段。绝症患者被认为会经历这些阶段。这一模型是伊莉莎白‧库伯勒-罗丝在她1969年出版的“论死亡与临终”(On Death and Dying)一书中提出的。这一模型中的阶段后来广泛流传,被称作“哀伤的五个阶段”(Five Stages of Grief)。

此外,在试图作出解释前还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大小

孩子对于死亡的认识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6岁以前 多数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认为死亡只是暂时的,此时ta们关注更多的可能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永久的)分离”;

6-9岁 :ta们开始认识到死亡就是死亡,是不可更改的;

9岁及以上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死亡的理解开始与大人同步了。

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做出相应的解释,同时告诉孩子可以放心问ta们想要问的问题。

2 具体情况的针对性建议

三位专家也对三种常见的死亡情况,给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这三种情况包括:

01 预期性死亡

当身边出现一些预期性死亡的情况,例如重病病人,我们需要向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大家要投入这么多时间照顾这个患病的人,同时允许孩子根据自身意愿给予帮助,多或少都可以。

孩子们可能会感觉像是多了一个兄弟姐妹,尤其当自己的主要监护人,同时也是这位病人的头号看护人时,这种感觉尤甚。

当死亡真的发生时,孩子的反应也许和家人料想的不一样。卡尔说:“这时你要记住,孩子的大脑处理事件的运行机制与大人是不一样的,因此ta们在认识失去亲人会带来何种影响时,可能会有所延迟,或是分阶段进行。”

02 突然性死亡

我们需要向孩子说明死亡是生命周期的一部分,而且有时会发生得很突然。

在给孩子解释死亡的时候,许多家长往往会采取一些非常委婉的用词,例如“长眠不醒”或“远途旅行”,卡尔建议我们需要尽量避免这类用词,“因为这可能会令孩子感到困惑,令ta们对就寝时间、乘车等感到恐惧”。

洛伯说,尽管不是所有孩子在经历亲人逝世后都需要心理咨询服务,但若发现自家孩子的行为有明显变化,或是其情绪变得非常低落是,一定要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卡尔也说,“我们推荐使用心理咨询服务,即使只是评估一下孩子是否需要心理咨询也是有必要的。理想的咨询师或治疗师一般专门研究过如何与孩子打交道,许多都尤其擅长同深陷悲痛情绪的孩子打交道”。

03 自*

面对自*,首要问题就是‘为什么’,而唯一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家长必须承认自己和孩子一样,也对此无解。向孩子解释死亡时,尽可能实话实说,但对可能会吓到孩子的细节还是要避免

向年龄比较小的孩子解释死亡时,卡尔建议家长用更加客观的语句来描述,例如可以说“死于自*”,而不是“犯傻寻短见”,这样表意更清晰,不会造成误解。

她补充说,“可以告诉孩子自*是由于大脑生病造成的,就像身体里的其他器官出现故障一样,大脑也会生病。”需要再次提醒各位家长的是,一定要审时度势,选择适合自家孩子年龄的解释方式。

许多家长担心孩子会在某种程度上对亲人的死亡感到愧疚。洛伯说,尽管不是所有孩子会因为亲人自*责怪自己,但有些孩子确实会,要是此人生前给孩子的感觉不好时,孩子更会把这个人的死怪在自己头上。

监护人一定要向孩子解释清楚发生了什么,而且一定要安慰自责的孩子,告诉ta这不是ta的错,这两点至关重要”,洛伯说道。

3 一些普适的建议

1. 确认孩子的情绪状态。“孩子也许会经历哀痛或愤怒的情绪,也许还会感到好奇,甚至是兴奋,”卡尔说道。

2.如果可能的话,让孩子保持日常作息。任何程度的稳定感都对ta们有一定的宽慰作用。

3. 帮助孩子做准备。“让孩子明确而详细了解葬礼是怎么一回事,以及葬礼上将会发生什么;让ta们自由选择是否出席;还要保证葬礼全程有人看护他们,以给予支持,”洛伯说道。

4. 考虑让孩子阅读有关死亡的适龄书籍。例如琳妮·伯顿(LynneBurton)的《小瓢虫之死》(LittleLadybird Lost),就能够帮助孩子理解至亲病逝是怎么一回事儿。

5. 用一种特殊方式纪念逝者。如制作纪念册、放孔明灯、或是用逝者衣服布料做一个小枕头。

6. 成人首先要照顾好自己,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度过难关。当发觉孩子需要寻求心理帮助时不要犹豫,立刻求助专业人士。

每日话题

你有跟孩子聊过死亡这个话题吗?

你们是如何交谈的?

留言区聊聊吧!

- END -

作者丨Margie Wilson-Mars翻译丨金玉璨

|作 者 招 募 & 投稿|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Kids@guokr.com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