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咱们身边的这些牛文化

说说咱们身边的这些牛文化

首页休闲益智爱记忆的牛更新时间:2024-04-29

作者:李尚

牛是农耕时代人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在长期的劳动岁月中,人们也赋予牛很多特殊的意义。眼下牛年马上就要到了,我们一起回到宁夏的传统文化记忆中,寻找牛的身影,讲讲那些和牛有关的事。

伏兆娥牛元素剪纸(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力大无穷,承载万物的牛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伏兆娥曾创作过一幅剪纸作品——《永久和平》,组成这幅作品的元素中,没有人们所熟知的和平鸽、橄榄枝等象征和平的东西,但是有牛。在这幅作品中,最下面是一头看上去坚若磐石的卧牛,牛上有一个圆球,圆球中间是一只打鸣的公鸡,公鸡左右两侧分别是一条龙和一只凤凰。伏兆娥解释,牛代表大地,牛身上驮着的圆球象征着地球,中间的公鸡则取自中国版图的公鸡形象,而龙凤表示的是日月。

“只要这头牛稳稳地在那卧着,就会风调雨顺。”伏兆娥说,这幅作品灵感来自于小时候父亲给她讲过的传说故事:在大地的深处,住着一头体型巨大的牛,它常年闭着眼睛,睡得很安详,谁也不能打扰它。一旦生活在地上的人们挑起战乱,或是做了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惊扰到这头巨牛,它就会生气地睁开眼睛,开始发牛脾气。巨牛一翻身,此时大地震颤,灾难就降临了。

“‘土牛翻身’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说法,过去人们对地震原理不了解,便想象是地下的巨牛翻身造成的。”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历史研究院院长张万静说。关于“土牛翻身”的说法,他还找出一张照片,这是一块砂岩石雕碑,上面刻满了漩涡海水纹,四头牛一样的神兽奔腾飞天,牛身周围还有星月、水宫门、虾兵蟹将等图案。据张万静介绍,这是宁夏收藏家协会一位收藏者的藏品,有专家鉴定其为唐代武则天时期“造浮屠”“祭海神”的产物,碑刻内容和古代海啸有关。

那么古人为什么将牛和地震联系起来呢,张万静解释,宋朝吴潜的《谒金门·和刘制几》中有一句诗词“休问坤牛乾马”,其中的“坤牛乾马”是一个典故,出自《周易·说卦》:“乾为马,坤为牛。”唐朝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作疏解释:“乾象天,天行健,故为马也。坤为牛,坤象地,任重而顺,故为牛也。”古人认为大地柔顺能载物,因此用性情柔顺,力气大,能载物的牛来作为“坤”,也就是大地的象征。这也可算作解释古人称地震为“土牛翻身”的依据。

地名中的牛

长期以来,牛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牛,而牛不仅以其本身的形象存在,也存在于地名中。银川地名专家郑济洧曾根据宁夏最后一次地名普查,整理过含有十二生肖的地名,其中在宁夏,曾经存在过的,有“牛”的地名多达60多个。

“宁夏地名中,生肖牛、马、羊最多。”郑济洧说,这样的结果也可以理解。很多地名在命名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好听、雅致,而是告诉人们这里究竟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就像海原县的死牛沟、固原市的狍牛场等地名,直接了当地告诉人们这是哪里。而牛、马、羊和人们的生活紧紧相连,人的轨迹中自然也有它们的痕迹,以此命名也是很自然的事。

在银川,有“牛”的地名包括贺兰县的牛王庙、宰牛沟、牛家台子,西夏区的犀牛湖,金凤区的牛家夹道。郑济洧说,其中的牛王庙可不是《西游记》中牛魔王的庙,而是农家敬奉保护耕牛的神。祭祀牛王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魏文帝曹丕所写的《列异传》,以及宋代何薳撰写的《春渚纪闻》,都有关于牛王的传说。此外,《新搜神记》中提到,清代时,人们多在十月初一这天祭牛王,因此民间多地都有牛王庙。“贺兰县的牛王庙,我小时候听说过,但几乎没人能说清楚它的位置,只留下这个地名。”郑济洧说。

除了牛王庙,贺兰县的宰牛沟、牛家台子也不清楚其具体位置。而金凤区的牛家夹道原址位于现在的农科院附近,但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建设逐渐消失,只有西夏区的犀牛湖倒是越来越美了。

要说这犀牛和牛是两种动物,那为什么把犀牛湖归类为生肖牛的地名中呢?“这个湖在西夏区东部,原本被周围的人们叫作‘牛毛湖’。”郑济洧说,上世纪50年代,西夏区开了条西大沟,从牛毛湖穿过,并将其分为东西两半,东边的叫“东牛毛湖”,西边的叫“西牛毛湖”。时间一长,“西牛毛湖”就简称“西牛湖”,又慢慢变成今天的“犀牛湖”。如今的犀牛湖是一块美丽的湿地,那里碧波荡漾,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在此栖息,算得上是又美又热闹的“牛”。

扎根在耕地上的牛

在农耕时代,牛和耕作始终是分不开的。“和牛有关的民俗中,‘鞭春牛’是一个覆盖范围广,延续时间长的民俗活动。”张万静说,鞭春牛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部族的春耕典礼,西周时期演化为籍田仪式。先民们在立春这一天进行鞭春牛的仪式,使劳动者投入春季农忙季节。

鞭春牛最初流行于中原农耕区,后来扩散到部分边疆地区。鞭春牛的形式如同其它农俗风习一样,经历过一番演化,并且在不同地区也会有一些适应性改变。“通常人们会制作土牛以示农耕意象,鞭打时念念有词,祈求风调雨顺。”张万静说,相对于春节、端午、中秋等吉庆欢乐的重大农事节日而言,鞭春牛则简单了许多。根据目前志书和史料上关于鞭春牛的记载,参与这项仪式的不仅仅是农村乡民,还包括地方官员、文人墨客等,他们都是鞭春牛的重要参与者。而鞭春牛不仅是节令娱乐表演,还具有传承农耕文化、强化地方治理、防御灾害和劝课农桑等多种地方教化功能。

在固原市泾源县,有一项民间体育活动,叫作“赶牛”,也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张万静介绍,赶牛这项运动和农耕时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放牛娃们长期在山野间放牛时发明的。牛在山坡上吃草,人在山坡下玩耍,等到快回家时,大家都不想爬上山坡把牛赶下来,于是就找个平地挖坑,作为“牛圈”,开始玩“赶牛”,输了的一方,要把牛都赶下来。“其实‘赶牛’和‘鞭春牛’一样,都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这些民俗展现了人们的生活场景,也给后人留下很多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李尚)

来源: 银川日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