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玉卿的女儿胡芷欣,她爸爸胡兆明在美国开超市,据说身家高达80亿元。她自己身材高挑,脸孔秀丽,遗传了妈妈叶玉卿的美貌基因;还是个学霸,高三时申请11间大学全部被录取,其中有6间还给她发了奖学金,可以说是美貌与智慧并重。
这样的“白富美”,所有人眼中的天之骄子、人家赢家,但她却说自己并不懂什么是快乐!
胡芷欣在博客透露,她从5岁起就开始焦虑,只要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就会“脑补”各种不幸的事情发生。
妈妈叶玉卿接受采访,透露原来女儿从小就患有情绪病,从小不好动,经常胡思乱想,而且很缺乏安全感,但当时家人并没有察觉。
直到女儿15岁,叶玉卿觉得女儿性格大变,带她看医生后才知道原来女儿有情绪病,医生确诊胡芷欣患上ADD(注意力缺失症)和OCD(强迫症),还有焦虑症和抑郁症。
现在,胡芷欣除了要做药物治疗,还要看心理医生,病情已经越来越稳定。
如果叶玉卿能早点关注到孩子的情绪病,也许就不用拖了十年这么久,才发现孩子得病并进行治理。
父母忽视对孩子情绪的关注,后果可能很严重有个邻居,她对一岁五个月的女儿的态度,真的让我不敢苟同。
她女儿闹情绪看见她倒地就哭,她没理会孩子,径直走到房间。孩子看到她走了没有继续哭,走到她面前又立刻倒地哭了。她依旧没有理会女儿,又从房间走到洗手间,女儿立刻也没有哭,跟着她来到洗手间门口,倒地就哭。随后,她转身去了几个地方,女儿也跟着她到了几个地方,看到她倒地就哭。
可是,整个过程她一直没有理会孩子哭的情绪,然后孩子就一直跟着她,在她面前就哭。整个过程,孩子很明显是想引起妈妈的关注,因为她不明白妈妈为什么不理自己,就只能一次又一次地走到妈妈面前哭。
我对她的行为非常不解,因为我儿子也这样子闹过,我就会抱起他轻轻拍着他,等他不哭了再引导他说出哭的理由。
她看着我,说她在训练孩子不要哭,哭是没有用的。
或许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孩子不再轻易哭泣、用哭泣来解决问题。但是这样的训练,就是赤裸裸的对孩子的"情绪忽视与引导",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忽视了对孩子情绪的关注,等到发生大事情,才发现后悔莫及。
像叶玉卿的女儿,还有李连杰的小女儿就是这样。明星的孩子如此,老百姓的孩子也一样。
有个同事,她女儿有次洗澡的时候摔倒了,因为疼不敢再洗澡,她就说:"疼什么疼,女孩子以后还有更疼的事,这点怕什么。"
后来,她女儿碰到什么事情,都不给她说,自己忍着。在幼儿园受到别的小朋友欺凌,不肯去上幼儿园,她才惊觉事情的严重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动呢?
时刻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动,从这五方面入手很多父母以为,我们对孩子日常挺关心的,别的孩子有的东西,我们都少不了他的。可能,我们并不知道怎样算对孩子情绪的忽视。
"忽视对孩子情绪的关注"指的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会过问孩子的情绪如何、是不是开心、有没有碰到什么事情。
平时,你有没有留出半个小时以上,和孩子进行交流,及时关心孩子情绪的变化。有没有问孩子:"今天开不开心?有没有遇到什么事情?"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五个方面,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动。
1、孩子的饮食,睡眠:是否有异常?如果孩子经常吃不好、睡不好,而且做完体检查又没有发现异常,我们就要考虑孩子是不是在闹情绪问题了。有个小女孩,自从父母买了个仿真玩具,她每天晚上都做噩梦,还喊着好怕好怕,最后看医生经过引导,才知道是那个仿真玩具惹的祸,把那个玩具扔了后,孩子就没事了。
2、孩子说话:是否会突然说一些奇怪的、让人难以理解的话,或者经常自言自语,或很多话……有个三岁的男孩子,最近在家总喜欢喊着揍你、揍你。后来父母发现孩子因为瘦小,在和小区其他玩伴玩时,总受到一个大哥哥的欺负。父母和那个大哥哥父母做了沟通,让那个大哥哥给他孩子郑重道歉,并保证以后不再欺负他,孩子就没再说这句话了。
3、疾病反复:如果孩子一段时间经常叫嚷着头疼、肚子疼,带去医院检查又没有发现任何异常,那估计孩子在闹情绪。有个五岁男孩,有一段时间天天喊头疼还撞墙,后来发现那是因为家里生了弟弟,父母把注意力都放孩子身上,忽略了对他的照顾。
4、攻击性行为:孩子突然喜欢咬人、欺负玩伴、与小朋友打架、破坏公物等。有个三岁的小女孩,妈妈把她喜欢的公主裙送人了,她突然就坚决不穿裙子,打扮成假小子,天天在小区欺负别的小朋友。后来,妈妈给她认真道歉了,答应不再乱送她东西出去,她才不再这样。
5、异常表现:孩子突然变得容易发呆、少说话,兴趣异常,行为怪异,突然莫名其妙地大笑、大哭、或突然地大发脾气……
孩子和大人不同,他们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都有限,所以很多时候会通过一些身体、行为的表现来表达情绪,所以父母要多关注孩子在日常生活的表现,及时帮助孩子把情绪发泄出来,不要让这些情绪左右孩子的健康成长。
如何让孩子有稳定的情绪,父母可以试试这六招台湾知名心理卫生专家杨极东先生之著作《人生理念的探索-情绪精神篇》中说的:情绪是人类行为中最复杂的一面,也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让父母无奈和心烦的就是孩子多变的情绪。上一秒,孩子还是兴高采烈的,下一秒就可以悲伤不已。
上一秒,儿子还在向我展示他手中刚拼好的霸王龙,下一秒他就哇哇哇大声地哭了起来,说,“恐龙坏了,没有脚了”。
我赶紧过去抱着他,安抚他,“没有关系,恐龙的脚还可以再装上去。”
其实,孩子情绪不稳定虽然说是正常的事情,但是稳定的情绪才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内驱力,才会让孩子健康成长,避免掉进“情绪病”这个坑里。
1、教会孩子识别各种情绪
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开心,高兴,兴奋,难过,伤心等都是情绪的表现。而情绪又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东西,如开心,可能是因为自己做成了某个事情,也有可能是被一些搞笑事情逗乐的。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小技巧,教会孩子认识各种不同的情绪。
(1)情绪命名:可以通过给情绪命名,并用情绪卡片让孩子认识并确认各种情绪的名字。
(2)情绪演绎:模仿不同情绪,让孩子认识及确认各种不同情绪。
(3)丰富情绪词汇:和孩子聊天时,尝试换不同的词去描述自己的以及孩子的情绪。比如“宝宝给妈妈送水了,妈妈觉得好贴心、好感动。”、“家里人经常聚在一起,好热闹。”、 “宝宝被别人抢走玩具了,是不是很伤心、难过?”等等。
(4)玩表情游戏:和孩子玩一玩有关表情的游戏,可以互相给对方出题目,让对方做出自己要求的表情,看谁的表情更生动和逼真。
(5)认识自己的情绪:当孩子遇到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时,可以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父母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这是属于什么情绪。
(6)告知孩子自己的情绪:当自己愤怒、不开心、难过、开心的时候,要告诉孩子自己的情绪,并告诉他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要怎么处理。
(7)识别他人情绪:生活中,碰到亲人、老师、其他小孩的情绪,可以引导孩子去识别他们的情绪,并和孩子深入交流。譬如有个姐姐在笑,引导孩子姐姐为什么笑?她得到了一颗糖,所以她很开心。
(8)增强深度:买一些针对某类情绪的绘本给孩子,加深孩子对某一类情绪的理解。譬如,恐惧,可以买这类的绘本给孩子详细讲述这种情绪。
2、同理心:倾听与认可孩子的情绪
对孩子的情绪感同身受,倾听孩子的心声,认可孩子的情绪。
观察孩子的行为,捕捉孩子情绪发出的信号,不带批评地去回应孩子。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时,父母可以通过“映射法”来回应孩子,即重复听到的话语,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能让孩子知道,你在很认真地倾听,他得到了你的尊重,而且你也认可了他的情绪。有个朋友的小女儿过一岁生日,她收到了亲人的生日礼物,可是家里四岁的哥哥却没有收到,这时候哥哥就开始大声的抗议了,他说这简直太不公平了。很多父母都会说,不要这么小气,你生日的时候也会收到礼物。于是孩子就会继续生气和哭闹。
这个时候,我们用同理心这样说会更高,我知道你也非常想得到一份生日礼物,因为收到礼物真的是一件让人很开心的事情。让我们拿出日历一起看一看,离你过生日、拿礼物还有多久。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解决了孩子对生日礼物的渴望,又让孩子觉得情绪受到了重视与理解。
3、帮助孩子合理发泄情绪
作家刘同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有些事情一旦被情绪包裹上锁生锈,外面的进不来,里面的也打不开。"
所以堵不如疏!有研究表明,如果幼儿的不良情绪不及时宣泄,长此以往,内心体验就会变得更为强烈而导致身体和心理的疾病。
(1)通过肢体动作安慰孩子
当孩子出现不良情绪的时候,可以用肢体动作来安慰孩子,比如拍一拍孩子的肩膀,拥抱一下孩子,亲吻一下孩子,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有我在身边,让孩子感受到关爱。
前段时间,孙俪在微博上,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发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不要说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那些大道理等他们情绪好的时候再去说吧。"
(2)转移注意力做些喜欢的事情
丹尼尔·西格尔提到,研究表明,当我们改变了身体状态的时候,就改变了情绪状态。而这项技能我们也可以教给孩子。
我们往往有这样的体验,当心情烦躁情绪不受控制的时候,去户外跑步、向沙包挥拳、投篮等这些体育运动会极大地减轻心情的烦躁与焦虑。当孩子内心焦虑、压力大时,可以鼓励他去运动,或者唱歌,调节自己的情绪。
(3)给孩子提供发泄物
让孩子用粗笔涂鸦的方式消解愤怒或心中负面情绪,效果最好。可以在家里专门给孩子一个角落,让孩子进行涂鸦,给孩子创造发泄情绪的专门用品,这样可以有利于释放孩子的不良情绪。或者可以让他撕纸、打沙发、枕头等。
(4)告诉孩子要找人倾诉
当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时,父母要教会孩子如何去倾诉,这样可以减轻孩子的不良情绪。倾诉的对象可以是父母、可以是其他亲人,还可以是玩偶、是小狗小猫等宠物、甚至可以是一杯水。
有个电影的桥段,杨千嬅从小到大有情绪的时候,就对着一杯水倾诉,倾诉完后就把水倒了,情绪也跟着消除了。
有一个注意点,千万不要做情绪绑架!
很多父母都会犯这个错误,当孩子有不良情绪、哭闹时,父母就会喝止,“不准哭!“、”不准闹!“、”你这样,妈妈生气了!“
孩子的情绪长期得不到发泄,就会憋出情绪病。
5、关注情绪背后的问题
情绪背后的问题,这才是最重要的。与其给孩子说那么多的大道理,不如静下心思考孩子情绪背后的问题,找出需求,并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才是关键。
美国的玛丽·哈策尔与丹尼尔·西格尔合著了一本书叫做《由内而外的教养》,书中所提倡的观点:面对困于情绪之中的孩子,要先读懂情绪,准确知道情绪背后真正的需求,才能由内而外的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
有个同事的儿子,有一次全家人出去玩,他非要穿一件印有小狗的T恤。但那天天气刚转凉,而这个衣服是短袖,所以同事就没让他穿。但是不让穿这件衣服,孩子就大哭大闹。
同事意识到孩子背后肯定有他的需求,就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后,细细询问孩子原因。经过几轮沟通,儿子说出了真正的原因,原来他怕自己不穿就会让给弟弟,因为弟弟总穿他的衣服。
知道儿子担心弟弟和他抢夺物质、还有父母的爱后,同事不再擅自把他的衣服给弟弟穿,什么事情都会遵循孩子的意见,连他的玩具都经过他同意才给弟弟玩。儿子得到尊重和重视后,自己主动把零食、玩具、甚至自己喜欢的衣服,分享给弟弟。
6、引导思考别的解决方案
等孩子情绪缓和下来,引导他调整认知,从另一种角度看待引起他困扰的事情,并引导孩子思考解决方案。
可以让孩子天马行空地去构思问题的解决方案,不要批判孩子的想法,在孩子提出几种解决方案后,不要急着去批评或表扬,全盘接受即可。
然后,引导孩子去思考这些方案会带来什么结果,并慢慢引导孩子选出最佳方案(不是最佳也没有关系,成长路上,试错是必要的)。
小林的玩具被小区一个小朋友不小心弄坏了,他很生气动手打了这个小朋友。妈妈看到后,拉住了他,等孩子情绪缓和后,妈妈引导他,
“玩具被同学不小心弄坏了,你觉得很生气。但是你打人没办法让玩具恢复原状。我们一起想想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好不好?”
小林在妈妈的引导下说了几个方案,“妈妈,可以给它修理下,我玩游戏有个玩具修理店。”
“要不你再给我买个新的。”
最后,妈妈陪着孩子给小朋友道歉,然后一起修理玩具,虽然没有恢复原状,但是孩子在努力过程中还是得到了不少的收获。
如果孩子坚持要破坏玩具的小朋友赔偿一个一模一样的玩具,父母一定不要觉得不好意思,要帮助孩子向对方索要赔偿。因为孩子的世界,没有价值的高低,只有喜爱与否;赔偿,可以让损坏别人玩具的孩子学会承担,让被损坏玩具的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为了不影响孩子之间的友谊,可以在赔偿后,引导孩子赠送一个玩具给对方,让孩子懂得原谅及分享。
(注:图片侵权联系必删,谢谢!)
我是妮可妈咪,有一个2岁的儿子,多平台原创作者。成为妈妈后,坚持学习育儿知识,坚持分享宝宝的护理技巧及教育知识,与您共同成长,一起成为更好的父母。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经常闹情绪吗?欢迎留言及发表意见。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