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出了一档“史上最失控”的综艺节目叫《小手牵小狗》,小猪罗志祥牵手阿拉蕾等萌娃,再加上小狗的组合,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萌娃萌宠逼死猪”。
节目一开始让小女孩们选床的时候, 3个小女孩都想睡粉红色的床。这让罗志祥很是犯难,不料这位新晋“毒奶爸”上来就是“姐姐要让着妹妹”。没错!就是万年不变育儿大坑“你大你得让着”!没啥效果不说,还让一个小女孩委屈起来。
尴尬僵持中,幸好有 Wuli金句萌娃阿拉蕾,化身小机智,情商爆表!很可爱地提议:“我们比较小,那我们两个睡一个床。” 这才解决了分床问题。哄得了娃,训得了狗,人小鬼大,阿拉蕾简直是暖心小仙女本人了!
这样“两娃相争,大娃让小娃”的情景在生活中可以说无时不刻不在上演。很多爸妈常常不分场合,不问对错就理所当然把“你是哥哥/姐姐,你要让着弟弟/妹妹啊!”这句话当做教育大小二孩之间问题的金句。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往往对两个孩子都是伤害。
1
无论是在《爸爸去哪儿》还是《爸爸回来了》又或者是《妈妈是超人》,只要是在育儿节目里,都能看到这样一幕——几个家庭聚会,大孩子的爸爸妈妈都会在出门前叮嘱自己的小孩“你是哥哥/姐姐哟,一起玩的时候要让着弟弟妹妹!”
而当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时,会变成什么样呢?
记得在《爸爸回来了》里,有一次奥莉和嗯哼还有甜馨一起聚会,嗯哼和甜馨不约而同都看上了奥莉的滑板车,三个人抢的不可开交。李小鹏看到这样的情况一本正经的和奥莉说:“爸爸出门前是不是和你说过,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妹妹?”奥莉不做声,小鹏爸爸继续追问:“你是姐姐啊,要让着弟弟妹妹,是吗?”
奥莉“嗯”了一声没再和嗯哼甜馨抢滑板车了,但是马上伏地掩面而泣,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奥莉的心塞和绝望啊!
我想小鹏爸爸包括所有爸爸妈妈的初衷其实都是希望大孩子能关爱、照顾小孩子,可到最后却往往变成了“他小他有理”的心理惯性,原因就是没有尊重每个孩子的内心需求。
无论大小孩子,她们的需求都是同等重要的,不能用年龄来判断孰轻孰重。一个孩子并不能因为年龄小就天然地拥有特权,也不能因为年龄大就该无条件地牺牲自己的权利。
关爱不等于一味地让步。
另外,爸爸妈妈们也不要一再强调“大让小“这件事。只要是不太极端的情形,大的孩子基本上都会照顾小的孩子。本来自然而然就会发生的事情,如果被爸爸妈妈灌输或强行要求,就会有抵触情绪。
要让孩子学会尊重和照顾他人的感受,那么首先他自己要能感受到尊重。而不是在逼迫和唠叨中变得”听话“。
2
很多爸爸妈妈都跟我说,他们也不想用“大让小“这样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来化解孩子之间的矛盾,但是孩子一吵起来就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安吉和小鱼儿的妈妈胡可在处理孩子矛盾时,可以说时“行走的育儿典范”:不偏袒、不过分关注,只要没出现身体上的伤害,她就绝不插手。
小鱼儿和安吉在车上争抢玩具,小鱼儿争不过哥哥,就开始大哭大闹希望引起妈妈的注意帮帮他,但是胡可却十分淡定。只是偷偷瞄了眼孩子的情况。安吉看弟弟哭了,也开始主动调节气氛,相爱相*的兄弟俩不久就自动和好,还唱起了歌。
胡可在采访中的一段话,能道破了如何处理两个孩子矛盾的秘密:
尽量让他们自己解决。只要不发生危险。小孩子手容易没有轻重嘛。我会在旁边看着他们自己解决矛盾。别看他们小,他们会自己想办法。很有意思,一开始我也会干预,毕竟,弟弟太小,后来发现,干预会适得其反。他会觉得你们都在偏向弟弟。其实让他们自己解决会更好。
曾有研究表明,两个年幼的孩子在一起,小冲突每小时可高达56次。在大人看来是无休止的争吵,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沟通和表达的方式。
孩子的相处就像小型社会,吵架冲突会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解决问题、学会合作和分享,这对于孩子们的社交能力是一种极好的磨练。
要知道,上了幼儿园,就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孩子,家长都不在身边,没人约束,老师也未必能次次及时管教,发生了矛盾怎么办?全凭孩子自己去解决和判断。
孩子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受挫与协商中锻炼出了社交能力与情商啊!
让他们自己搞定,自己解决,既可以让他们在不打不相识中学习到有用的社交规则和常识,又可以避免家长作为裁判和决策者带来的不公。就像胡可说的没有人能做到完全的公平,而孩子的心思又是敏感细腻的,无论你如何做,多多少少都会让他们心里不舒服。
“放手”是为人父母的教育艺术,有时只需多忍那么一下下、信任孩子,我们就给了孩子一个成长的机会。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情况,爸爸妈妈都必须让小孩自己来处理。当冲突升级,关键时刻父母要理性介入。
3
如果出现下面这些情况,爸爸妈妈就需要主动出面处理了:
1. 孩子年龄、实力过于悬殊,我们可预判到其中一方会收到身体或语言上的伤害。
2. 当两个孩子之间的冲突升级,并且扰乱了整个公共秩序。
3. 某一个问题引起的冲突反复出现,迟迟无法找到解决方案。
这时候爸爸妈妈在解决问题时,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千万不要立马喝止“再抢就没收玩具”、“再吵就都去罚站”。如此一来,孩子只明白吵架争抢是不被允许的,但是为什么不被允许,问题怎么解决,孩子并不知道。更不要妄自评判谁对谁错,或者干脆“各打五十大板”。
爸爸妈妈一定要把握这样一条原则:不要压抑孩子的情绪,不要轻易下结论,而是引导孩子学会了解冲突的原因,自己解决问题。
超人妈妈冉莹颖有一个让很多爸妈都很佩服的地方——她在两个孩子争吵后,总会问一句“为什么”,给两个孩子自我辩护的机会。
弟弟告状说“哥哥打我的头”,妈妈没有马上责怪哥哥,而是反问弟弟“他为什么打你的头”。
弟弟年纪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够,妈妈就猜测“你抢了哥哥的苹果吗”。哥哥马上说“是的,他抢我的苹果”。
事情好像已经搞清楚了。但妈妈这一次没有马上责怪弟弟,而是询问到“你为什么抢苹果?饿了吗?”。然后哥哥弟弟开始你一言我一语自我辩护起来。妈妈跟弟弟说“哥哥也饿,你要是饿了可以和哥哥说,让哥哥再给你拿个苹果。”
很简单的几个问答,却能够看见妈妈的耐心和智慧。没有指责和偏袒,而是给兄弟俩足够的表达空间,通过自我辩护来理清争吵的原因,理清自己大哭的原因,再理清到底该怎么做。
在这种情况下,爸爸妈妈并没有剥夺孩子们自己体验、处理冲突的机会,而是帮助孩子打开了封锁了的沟通渠道,为处理冲突提供一个更好的条件,让他们重新回到认清冲突原因的道路上来并且能够顺畅地继续下去。
前两天,妈妈群里的好友跟我说,她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解决孩子老抢别的小朋友玩具的问题,但是好像没什么效果,下次孩子还是继续争抢。
其实有没有效果不在于是否消除了争端,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冲突。而爸爸妈妈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处在争端中的孩子,有没有从一个一个具体的问题中学会为人处世的方法和原则。
正是在不断冲突,不断唤醒,不断修正的过程中孩子才能得以成长。
我们能做的,就是教给他们解决冲突的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