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孩子的平衡能力,这11个小游戏你收藏了吗?

增强孩子的平衡能力,这11个小游戏你收藏了吗?

首页休闲益智保持平衡的球更新时间:2024-05-09

宝宝从会坐开始,是否能够独自坐在一旁玩耍,并且不会倒下;会站了之后,是否能够站稳;会跑了之后,又是否不会跌倒呢。那这一系列就是跟“平衡”有关。

1.平衡能力出现问题时的表现

站无站相

坐无坐相

容易跌倒

拿东西不稳

走路撞墙

摇摇晃晃

眼睛不能盯住目标

2.平衡的定义

平衡是指人体不论处在何种位置、运动或受外力推动时,自动的调整姿势并维持所需姿势的过程,是一种自动反应,包括平衡反应、保护性伸展反应。

3.平衡的分类

(1)静态平衡:人体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坐、站)时保持稳定状态的一种能力。

(2)动态平衡:①自动态平衡: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活动(站起、坐下或行走)时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一种能力。②他动态平衡:人体对抗来自外界的外力干扰(推、拉)等产生的保护性调整反应,以重新恢复稳定的一种能力。

4.正常出现平衡反应的时间

(1)坐位平衡反应:前方6个月;侧方7个月;后方10个月。

(2)立位平衡反应:前方12个月;侧方18个月;后方24个月。

在家日常训练方法

(示范图片为雅恩拍摄,仅做参考,未经授权不得使用)

仰卧于滚筒上,家长跪坐在宝宝脚下方,用两手分别扶持住两侧骨盆,并用自己的下肢和前臂固定宝宝下肢。在放松的状态下,慢慢将宝宝和滚筒往一侧滚动,使身体体重移向一侧。然后将负重侧的骨盆向下肢牵拉,将另一侧骨盆向头部方向推动,进行骨盆向侧方的倾斜运动。两侧来回交替进行。

仰卧于床上,双膝屈曲位,家长跪坐于宝宝脚下方,用双手握住其骨盆处,让宝宝做抬起和放下臀部的动作。

(1)俯卧于圆球上,双肘与肩同宽,肩关节与肘关节屈曲90°,支撑上半身体重,家长可固定肘部并活动圆球,练习肘支撑及抬头。

(2)俯卧于圆球上,在其前方放置玩具,让宝宝传送玩具,进行单手支撑练习。

(3)坐于球上,使球前后、左右移动,可促进坐位平衡反应以及脊柱伸展的发育。

(4)宝宝跪立于巴氏球前,家长跪于其后方,双手放置骨盆两侧,慢慢推动一侧骨盆,使体重移向对侧。两侧互换。

俯卧于母亲身上,固定宝宝上臂及肘关节,保持肘支撑位。可与之“对话”,达到促进肘支撑及主动抬头的目的。

俯卧位,宝宝手指伸开,手掌着床,肘关节伸展,两手与肩同宽,肩关节90°支撑上半身体重。

两上肢在滚筒的前方支持体重,两下肢在滚筒的后方,当宝宝上肢能支撑时,使躯干前后移动,幅度由小到大

(1)四点支撑位,家长用双下肢控制平衡板的上下移动,让宝宝随着平衡板的移动幅度调整自身的位置。

(2)坐于平衡板上,向各个方向摆动平衡板。

(3)跪于平衡板上,保持平衡,家长向各个方向推动,增加训练难度(图)。

各个方向和宝宝相互抛接球,距离和力度可逐渐加大。可先从床上进行,再到平衡板。

用一些垫子平铺在地上,在终点处放一个宝宝喜欢的玩具,鼓励宝宝从起始点往前走。

脚尖对脚跟眼直线往前走、往后走。也可以尝试闭眼睛,双手背放加大难度。

在下滑的过程中,身体要一直保持坐位下的平衡,是一种很好的训练。


本文源自儿保妈妈,作者王诗逸,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技师。雅恩已获授权转载,版权归原作者和单位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关注我,学习更多专业育儿知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