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阿边境瓦罕走廊

探访中阿边境瓦罕走廊

首页休闲益智边境小屋更新时间:2024-04-27

澎湃新闻记者 赵昀

【编者按】近日,阿富汗国内局势以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形式,再次引发国际社会对于这个多山贫瘠的中亚国家的关注。连接中阿两国的瓦罕走廊是一条地理极其特殊的重要通道。9年前的2012年9月,记者曾经深入瓦罕走廊,探访在山谷里生活的当地牧民和驻守在国境线上的中国边防官兵,随后稿件刊发在当年的《东方早报》国际版(有删减)。9年后的今天,在阿富汗局势发生突变的时候,我们再将这篇稿件刊发,希望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神秘的瓦罕走廊。

塔吉克族牧民布达奇一家在瓦罕走廊的夏季牧场小屋合影。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赵昀

当46岁的塔吉克牧民布达奇赶着自己200多只羊走下山坡的时候,他的妻子正在他们位于中阿边境15公里处的夏季牧场小屋内准备一家人的晚饭。天上,阳光在云层中时隐时现,微风不时吹拂着草地,瓦罕走廊峡谷内的气温也渐渐的降低了,距离10月结束夏季牧场放牧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布达奇抬眼望了一眼远处的雪山说:“该准备下山回家过冬了。”

布达奇一家只是众多在瓦罕走廊夏季牧场内放牧的牧民中的一员。由于不对外界开放,这里的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水草丰硕,适合牛羊的生息繁衍。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瓦罕走廊长约400公里,东西走向,其中在中国境内长约90公里,南北宽约3至5公里,最窄处不足1公里;其余310公里在阿富汗境内,最宽处约75公里。中阿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边界线只有92.45公里。

夏秋之交的一个清晨,记者一行7人驱车从塔县县城出发,沿着314国道的中巴友谊公路一路向西,在经过近1个小时的行车之后,指示着卡拉其古方向的路牌就将车辆引上了通往瓦罕走廊的沙石路面岔道。前面的汽车尾部卷起长长的烟尘,“遮住”了后面车辆的视野,两辆车不得不减速,拉开车距。车行不多时,我们就到达了瓦罕走廊入口处的第一道关口——排依克公安边防派出所。

这个边防派出所主要负责瓦罕走廊中国境内2500平方公里的治安、刑事案件、农牧民户籍和外来人口管理以及协助驻扎在峡谷内的边防部队打击边境地区的走私、偷渡和恐怖主义等工作。塔吉克族的副所长阿米兹介绍,瓦罕走廊内中阿边境两侧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中方以塔吉克族为主,阿方主要为吉尔吉斯族,双方居民语言习俗都有差异。中阿接壤的边境地区基本上都是人迹罕至的荒漠高原,地势复杂,气候恶劣。中国境内每年除6、7、8、9、10月外,均为大雪封山期。

辖区内定居的人家只有78户共305人,基本上平均每8平方公里才有1个人,每30多平方公里只有1户人家。在夏季,塔县好几个乡的夏季牧场,会有1000多人赶着自己牲畜转场进入瓦罕走廊,绝大多数都是熟面孔。在他们中间,大部分牧民都“兼职”做起了护边员,只要见到陌生人,就会设法告知边防派出所或边防部队。而阿富汗境内一侧,100多公里都是无人区。

整个夏季,塔吉克族牧民都会在山谷中放牧。

布达奇一家的夏季牧场小屋离中阿边境比较近,所以他也是一名护边员。他告诉记者,每个月边防部队给他200元的护边补贴,还有一部手机,方便他发现情况及时报告。他说,以前在边境上发现情况,他到最近的边防前哨班汇报,至少也要半天的时候。现在有了电话,很快边防部队就能掌握情况。由于他熟悉地形,又经常赶着羊群上山,可以边放牧,边巡逻,所以做护边员有很大的优势。

而且他觉得,能做上护边员为国家守卫边境很光荣,他有2个女儿和1个儿子,他把他们也一起发动起来,一家人都是边境线上的流动“哨兵”。说到这,他又憨厚地一笑说,羊有时也会“越境”。每年,自己的羊群中都会有一两只跑到阿富汗境内,他不能越境去追,只好看着自己的羊跑掉。但是来年开春,有的时候,他家的羊会带着一两只阿富汗那边的羊又回来,他觉得羊成了两国联系的纽带和使者。据阿米兹副所长介绍,由于有牧民和边防部队的密切配合,近20年来从阿富汗方向越界进入中国境内的事情一次都没有发生过。

离开排依克边防派出所,我们沿着喀拉其库尔河逆行而上,向着瓦罕走廊的深处挺进。越野车行驶在砂石铺就的路面上,上下颠簸。道路两边的雪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两边河谷中的牧场上不时能见到成群的牛羊,它们的身上都标有不同的记号,以方便主人辨别各自的牛羊。塔吉克牧民搭建的帐篷也随处可见,由于临近中午,不少帐篷已经冒出缕缕炊烟。以高山融雪为主要水源的喀拉其库尔河,奔流而下,流水声伴着轻啸的山风在山谷里回荡。沿途不时还有断壁残垣的古驿站以及民国时期修建的兵营旧址,偶尔遇到的牧民会友好地向我们招手致意,而看护羊群的牧羊犬则边叫边追逐我们的车队。在山坡的石缝中,还会有一只憨态可掬的旱獭在晒太阳,车队经过时,还会好奇地直立起来左顾右盼。

“玄奘取经东归古道”碑矗立在罗卜盖孜沟山坡上。

经过1多个小时的行驶,我们来到了明铁盖边防连罗卜盖孜前哨班。前哨班位于著名的明铁盖达坂(达坂:雪山冰川,下同)之下,此处雪山高耸,冰川形成的冰舌直探山脚。前哨班的战士们难得看到有人到此,都很热情地出来迎接我们。两名战士手握钢枪,站在半山坡的堡垒顶部,身后的旗杆上,五星红旗迎风猎猎,翻卷于长空之上、雪山之巅。前哨班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战士对记者说,这个堡垒是上世纪20年代修建的,虽然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守边的战士换来一批又一批,但是守卫祖国边境安全的使命从未被忘却。

在海拔4200多米的罗卜盖孜沟山坡上,一座“玄奘取经东归古道”碑矗立在此。据同行的喀什日报总编辑阎旭光介绍,为了确定玄奘东归古道路线,冯其庸教授曾8次踏上帕米尔高原考察。经过对汉唐遗迹、沿途景观和玄奘本人记述等历史文献进行比较研究,他基本确认玄奘东归时经由帕米尔高原的瓦罕走廊,是通过明铁盖达坂进入中国境内的。

离开罗卜盖孜,车队继续向前。在车上,喀什日报的总编辑阎旭光看着车窗外不断变化的景色,向记者讲起了瓦罕走廊在历史上的变迁。他说,瓦罕走廊历史上曾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后来的东晋僧人法显和唐朝高僧玄奘都曾经路过此地,并都在各自的书中对瓦罕走廊有过描述和记录。法显在《佛国记》中描述瓦罕走廊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而玄奘则在《大唐西域记》中描写过这里的风土人情。公元747年,唐朝大将高仙芝率轻骑通过瓦罕走廊灭小勃律国,重新打通丝绸之路。

近代以来,俄、英由于在中亚地区争夺势力范围,不断在阿富汗地区发生冲突。1895年3月11日,英俄签订了《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划定两国在帕米尔的势力分界线,将兴都库什山北麓与帕米尔南缘之间的狭长地带划作两国间的“隔离带”,这条“缓冲地带”就是瓦罕走廊。

1964年竖立的2号界碑静静地矗立在瓦罕走廊的中阿国境线上。

1963年11月22日,时任中国外交部部长的陈毅和阿富汗内务大臣阿布杜·卡尤姆在北京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富汗王国边界条约》,对包括瓦罕走廊在内的边界进行了划分。依照该协议,两国边界线南起海拔5630米的雪峰,北至海拔5698米的克克拉去考勒雪峰。此边界线是全世界时差最悬殊的陆地边境(阿富汗和中国相差3个半时区),也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陆地边境之一。

2号界碑的阿方一面,刻有阿富汗王国的徽章。

在行进了2个小时之后,我们到达了瓦罕走廊中国部分的最后一道哨卡——克克吐鲁克边防连。“克克吐鲁克”在塔吉克语中意思是充满绿色的走廊,这里距离中阿边境只有23公里。在边防连门前,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鸡鸣三国”四个字。边防连指导员孙亮介绍,由于中国、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的边境在这里的南瓦根基达坂的萨雷阔勒岭相互交接,所以,以“一只公鸡打鸣,三个国家能听见”来比喻三个国家的边境线相交,边境的地势非常重要。

在连队的营区,这位来自江苏连云港的上尉军官对记者说,他当兵13年,一直在这一区域。以前,这里的条件艰苦,后勤补给总是跟不上。现在连接314国道至中阿边界的战备砂石公路修好之后,后勤补给实现了夏季一个月3次,冬季一个月2次,这让驻边境部队全年都可以吃上新鲜蔬菜,四季豆、青菜、西红柿等应有尽有。冬天吃菜也由过去的“老四样”变成现在的天天不重样。连队住房也由保温型向保健型完成升级,现在已住进第五代营房。新的营房采用新技术,专门加装了保温层,氧气接到战士床头,由战备氧变为常态氧、保健氧。医疗条件同时得到了极大提高,若有特殊情况还可以向上级申请直升机空运。医疗技术水平和官兵的高原保健意识提高了,肺水肿、脑水肿等以前威胁官兵的“高原*手”,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营区的后山腰上,有一个碉堡,还有个机枪暗堡,孙亮说这些都是当年国民党部队驻守时留下来的。车上的一位塔县的陪同同志后来对记者说,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驻守瓦罕走廊的国民党军队在错综复杂的边境形势中牢牢把握着对国境的控制权。瓦罕走廊整个防区没有一个国军哨所弃土而逃,全部坚持等到解放军部队实地接收、平稳换防,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作出了出色的贡献。

稍事休整之后,包括记者在内的一行人终于来到此行的尽头,位于海拔4800米的南瓦根基达坂的中阿边境界碑处。在海拔4800多米的高原上活动异常痛苦,走路必须放缓节奏,一旦走得稍微快点就有种喘不上气的感觉,胸口和头部都会有刺痛感。透过边境上铁丝围网记者看到,阿富汗一侧是无人区,山谷中怪石林立,毫无生气。中阿边境的2号界碑就静静地矗立在南瓦根基达坂上,这块界碑是根据中阿两国政府所签的边界划分协议于1964年设立的。界碑的中国一侧刻有中国国徽和“中国,1964”的字样,阿富汗一侧是刻有阿拉伯文和当时的阿富汗王国的徽章。瓦罕走廊阿富汗境内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干旱缺水的沙漠,仅有极少量的耕地,居民基本靠天吃饭。瓦罕走廊南部的山麓地带零星分布着一些高山牧场,雨季时易遭山洪袭击。整个瓦罕走廊是阿富汗最为贫瘠的地区,居民面临着贫困、缺乏粮食、医疗和教育以及毒品、恐怖主义等一系列问题。

瓦罕走廊阿富汗境内都是雪山无人区。

离开瓦罕走廊的时候,记者在一处墙壁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古道倚长剑,边关写春秋”,正是有了这些常年守卫在祖国边境的军人和爱国爱疆的各族群众的携手同心,才构筑起了这条祖国西部边陲最稳固的边界线。瓦罕走廊在经历了古丝绸之路的热闹喧嚣之后,现在留下的是安宁和美丽,希望这样宁静永远不要被打破。

(2012年9月15日,于新疆喀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责任编辑:王昱

校对:张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