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压馆”这一新生事物火了。近来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地,集游戏、运动、拍照等娱乐于一体的解压馆悄然落地生长。渴望解压的年轻人趋之若鹜地买票进场,在里面呐喊、扔枕头、拍桌子、摔碗砸瓶,甚至还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打卡。记者在实地探访中发现,一个个崭新的陶碗、键盘,甚至电脑屏幕被砸碎,不仅造成物资浪费,更可能助长孩子和年轻人的暴力倾向。(中国青年报)
近些年来,有关心理压力的调查报告不少。这类报告显示,不同人群面临着不同压力,比如《2020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蓝皮书》显示,接近40%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压力来源主要为学业压力、人际压力、成长压力。这也是今年实施“双减”的原因之一。再比如,不少职场人面临职场瓶颈、健康、睡眠等方面的压力。正因为部分人心理压力较大,对解压有需求,催生出一种新生行业。
从“发泄屋”到“解压馆”等,都把帮人解压当成了一门生意。当然,进入这类解压场所的消费者,未必都是为了释放情绪和压力,还有一些人是为了寻求刺激,为了个人娱乐。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进入“解压馆”,问题是,以摔碗砸瓶等暴力方式能否达到解压、娱乐等目的,这是不是一种科学的方式?有心理专家指出,这种解压方式只能短期平复情绪,无法解决根源性问题。从娱乐角度来说,也非健康方式。
单纯从解压角度来说,显然需要找准压力来源,然后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比方说,职场人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作方面,解压无非是两条路径,如果压力根源来自用人单位的制度不合理,就应该建议用人单位完善制度;如果压力来源于职工的心态和工作方式不正确,需要调整的是工作心态和工作方式。可见,这样的压力并不能通过“解压馆”来解决。而且,通过暴力的方式来解压,还会带来不良后果,值得警惕。
众所周知,我国一直在倡导勤俭节约,而“解压馆”提供的解压方式则造成了一定的物资浪费,与节约理念背道而驰。年轻人尤其是未成年人通过“解压馆”来解压,一旦养成浪费、暴力等不良习气,既不利于个人健康成长,还会对社会造成潜在危害。加之,某些“解压馆”卫生不达标、防疫不规范,需要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即便法律没有禁止这种“解压馆”的经营方式,也应该对其他方面不规范行为加以监管。
坦率地说,这种“解压馆”至少不适合未成年人进入。因为无论是拍桌子、摔碗砸瓶等暴力解压方式,还是存在卫生、防疫等方面的问题,都会对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就明确禁止暴力方面的内容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解压馆”提供的暴力解压方式,明显不符合相关法律精神。所以,应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解压馆”。但记者调查显示,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解压馆”消费。
据报道披露,湖南长沙的多家“发泄屋”已经停业,原因是生意冷清,顾客几乎不会二次进店。这或许意味着这类暴力解压的生意并不好做。笔者以为,对于存在不良倾向或涉嫌违规的这类消费场所,既需要市场做出选择进行淘汰,也需要消费者恢复理性,到正规心理门诊治疗;还需要有关部门依据现有卫生、防疫、未成年人保护等制度,对“解压馆”进行全面规范。总之,不能让“解压馆”变成“暴力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