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在农村,特别喜欢看邻居奶奶和她的小孙女玩藏猫猫。
奶奶用双手捂着满脸皱纹的脸,笑着喊着小女孩的名字。小女孩循着声音找奶奶。几秒钟后,奶奶突然放开双手。冲着小女孩喊“喵呜”。奶奶满脸的笑容好像要把全脸的皱纹展平。她的小孙女兴奋地一边张着大嘴乐,一边手抓脚踢地挥舞着四肢。
二十几年以后,我自己有了孩子,儿子两三个月以后,我就发现我和孩子对这个游戏上瘾了。随时随地,都可以和儿子玩上几个回合。道具从最开始的双手,到后来随意抓起的衣服、玩具、甚至一张纸巾。哪一个都能玩得很嗨。游戏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每一次四目相对时,孩子那张小脸上洋溢的惊喜笑容。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游戏,邻居奶奶祖孙二人,我和儿子都能玩的那么开心呢?因为这份好奇,我查了一下资料,收获可不小:
1、藏猫猫存在于不同的文化中
有学者专门研究藏猫猫游戏。藏猫猫的游戏存在于不同的文化中,中国、美国、日本、马来西亚、希腊、印度、伊朗、俄罗斯、巴西、印度尼西亚、南非等国家都有这个游戏。在这些国家,这个游戏的玩法都是类似的。
在所有玩这种游戏的文化当中,大人的重新出现都会让孩子感到愉悦。通常,这时大人都会会伴有夸张的手势和声音。因为大人极具吸引力的表情和声音,特别是这时他们往往会使用高声调,婴儿从这种游戏中获得的快乐就更加强烈了。
2、藏猫猫看起来简单,作用可不小
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它有助于婴儿在母亲离开时控制焦虑情绪。认知心理学家将其视为婴儿了解客体永久性概念发展的有效方式。它还能起到社交规范的作用,帮助婴儿学习控制谈话的技巧,如轮流说话。它还能帮助婴儿练习集中注意力,而集中注意力是学习的前提之一。
3、不同年龄玩藏猫猫的意义不同
3~5个月的婴儿,在大人的脸看到、看不到时所表现出来的笑容表明,婴儿正在发展出对即将发生的事件进行预测的能力。
5~8个月的婴儿,当大人的声音出现时,婴儿会通过视线和笑容表现出对大人即将出现的期待。
1岁及以上的婴儿,不再仅仅是游戏的观察者,她们开始主动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互动。心理学家发现,大概2岁左右,孩子可以完全掌握整个游戏。
小结一下:
简单又好玩的藏猫猫游戏,存在于不同的文化中,有助于婴儿克服分离焦虑,发展认知概念,如客体永久性等,不同月龄的婴幼儿玩的意义也不同。
您是否经常同孩子玩藏猫猫的游戏呢?如果是,您有什么比较有意思的发现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书目:发展心理学 黛安娜·帕帕拉/萨莉·奥尔兹/露丝·费尔德曼著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