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取皮球。
据史料记载,文彦博天资聪颖,幼年时与小伙伴玩球时,不小心将球掉进了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小朋友尝试伸手进树洞取球,但树洞太深,怎么也摸不到底,也想不出其他办法。文彦博看着树洞想了一会儿,说:“我有个办法,可以试一试!”随后,他叫几个小朋友提来几桶水,将水桶一桶往树洞里灌,不一会儿,水就把树洞给灌满了,皮球也忽忽悠悠地自己浮了上来。
有一位叫小樱子的日本小姑娘听了这个故事后突发奇想:应该会有更多的办法取出洞中的球。于是,她把小伙伴们召集起来,说:“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假设我们把一个皮球滚到洞里了,大家每人想一个办法,也可以否定别人的办法。现在抽签,抽到单数的想办法,抽到双数的否定前一个人的办法。凡说的有道理的均可奖励一个泡泡糖。”抽完签后,她便开始了游戏。
第一号孩子说:“我用手从洞里把皮球取出来”。
第二号否定道:“如果洞再深些,手够不着怎么办?”
第三号接着说:“那我回家拿火钳把它夹出来”。
第四号否定道:“如果火钳太短怎么办?”
第五号接着说:“那我用竹棍子将它拨出来”。
第六号否定道:“如果那是个弯洞,又该怎么办?
第七号接着说:“我会灌水,让球浮出来”。
第八号否定道:“但如果那是个沙洞呢?”
第九号接着说:“那我用锄头挖沙,把皮球挖出来。
第十号否定道:“如果那不是一个沙坑而是一个石头洞,又弯又漏水又深怎么办?
第十一号笑着说:“那我不要这个皮球了,让妈妈给我再买一个”。
小樱子设计的这个游戏方式后来被日本很多企业当作训练员工创新能力的方法。当然,最终第十一号也获得了奖励,因为当取球的代价超过皮球的价值时,就没有必要再去做得不偿失的事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