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恐龙的形象变迁史:它是能把暴龙干趴,还是水中战五渣?

奇葩恐龙的形象变迁史:它是能把暴龙干趴,还是水中战五渣?

首页休闲益智霸王龙横冲直撞更新时间:2024-09-23

在所有与恐龙相关的影视作品中,主角必然是霸王龙。

它的形象也是众多恐龙中最深入人心的,几乎集合了所有最具攻击性的特征。

身躯庞大、行动迅猛、皮糙肉厚、残酷嗜血,还有令人惊恐的嘶吼声...

不过,霸王龙可不是永远的斗战胜佛。

在《侏罗纪公园3》中,棘龙就是直接把霸王龙摁在地上摩擦的存在。

它在银幕上横冲直撞,上能击落飞机、下能撞翻船只。

只需要一招,棘龙就能把趾高气昂的霸王龙脖子直接拧断,战斗力爆表。

侏罗纪公园3中将霸王龙一击必*的棘龙

虽然这出戏让许多见惯了暴王龙肆虐的恐龙迷耳目一新,但也有一部分人表示无法接受。

此后,关于霸王龙与棘龙之间孰强孰弱的论战,也在网络上延绵十余载不灭。

那么棘龙到底是何方神圣?战斗力真的如此惊人吗?

其实截至2001年《侏罗纪公园3》播出,学界对棘龙的形象都还没有一个特别准确的定位。

而关于棘龙的研究,在历史上可谓一波三折,命途多舛。

第一组棘龙化石被发现,距今已有一百余载,但战火却无情地将其摧毁了。

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

1910年,德国古生生物学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带着团队,直入埃及腹地撒哈拉沙漠。

虽然他本人身体虚弱,环境也极度恶劣,但斯特莫还是收获颇丰。

在三年的时间里,他们的团队就一共发现4组体型巨大且全新的恐龙遗骸,以及数十种其他化石。

而在这么多的化石中,就数那组标号为BSP 1912 VIII 19的肉食恐龙化石最让

人着迷。

据粗略估算,这个巨大的掠食者大约在15-17米之间,体重超过7吨。

这体型已经可以坐稳史上最大肉食恐龙的地位了,而在这之前暴龙才肉食恐龙中的霸王。

其背部更是奇特,隆起的超长神经棘形成一个巨大的、类似于船帆的结构。

根据其背部特征,斯特莫便将这巨型的食肉恐龙正式命名为棘龙(Spinosaurus),意思是“长棘的蜥蜴”。

不过,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紧张的政治局势让斯特莫不得不再等待数年。

直到1922年,他们才有机会将这些化石运回德国。

又因许多化石在经过殖民局检查时遭到破坏,这幅化石是在20世纪30年代末才被基本拼凑出来。

之后,它也被挂在慕尼黑中心的博物馆墙上展示,正式面向大众。

只是生在战乱年代,这组棘龙化石可谓祸不单行。

才安稳地在博物馆展览了10余年,它便又遇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强盛的德意志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溃不成军,万恶的纳粹也趁乱登上了舞台。

斯特莫当时就有预感,战争很有可能会摧毁这些珍贵的化石。

因为当时的博物馆恰好就在慕尼黑纳粹总部的对面,极易遭到盟军的轰炸。

于是在大战前夕,他就试图说服一位负责收集化石的古生物学家Karl Beurlen,让他必须将这些化石转移到其他安全的地方。

但不幸的是,这位古生物学家也是位狂热的纳粹分子。

而斯特莫却曾拒绝过加入纳粹,所以Karl Beurlen自然拒绝了他的请求。

随着德军的节节溃败,1944年4月英国皇家空军的一次袭击,博物馆便遭到了毁灭性轰炸。

而馆中的大量古生物化石,包括棘龙化石在内,也一同消失在瓦砾堆中。

轰炸后的慕尼黑

此后,关于棘龙的研究也就此淹没在历史中。

而另一边的暴龙则幸运得多,不断有新的化石材料被发现,研究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早在1902年,霸龙就已经完成第一次相比完整的骨骼复原了。

因此长久以来,在人们心目中霸王龙才是地球上最强大的捕食者,是恐龙家族中最闪耀的明星。

尽管棘龙确实比暴龙体型大,但它也因这一连串风波不为大众所知。

MSNM V4047

半个世纪后,一些不完整的棘龙化石才先后在摩洛哥、突尼斯等地被发现。

其中,让人对棘龙形象最遐想非非的,莫过于标号为MSNM V4047的化石样本。

虽然只有一节断掉的上颌,但其长度已经有近一米长(98.8厘米)。

这也是历史上被发现的最大棘龙化石,更增添了棘龙的几分神秘感。

根据这个比例,就有论文给出4047的身长至少为16至18米,高达4米,光头骨就1.75米。

这个体型,无疑已是最大的肉食性恐龙。

就像侏罗纪公园的电影顾问,古生物学家约翰·霍纳所说:“如果凶猛程度是以体型轮输赢,那么霸王龙只是清道夫,而棘龙才是真正的*手。”

只是这些如下颚、脖子等残片,并没有提供什么实质性内容让科学家还原其具体外形与习性。

直到2008,美国芝加哥大学古生物学家尼扎尔·易卜拉欣(Ibrahim)才从化石贩子那里得到棘龙化石的线索。

几经周折,易卜拉欣才终于在摩洛哥的一处挖掘现场中获得一组比较完整的棘龙化石,编号为FSAC-KK 11888

而依靠着新的化石材料,棘龙的神秘面纱才一点点被揭开。

FSAC-KK 11888

不过根据这最新的研究,贴吧中热议的话题“霸王龙与棘龙战斗力高低之争”可能需要告一段落了。

棘龙虽强大,但在现实中似乎不太可能跟霸王龙打架。

因为这种巨型肉食恐龙,比先前认为的更懂水性,并且可能大部分时间都在水中度过。

虽然这让钟情于斗兽的恐龙谜望洋兴叹,不过这一发现却颠覆了先前学界对恐龙普遍生活在陆地的认知。

而棘龙也是当时被发现的,唯一一种*能够游泳的恐龙。

*注:鱼龙、蛇颈龙、沧龙等虽生活在海中,但它们并非恐龙,只能算恐龙的亲戚。例如沧龙的祖先是一种白垩纪中期的陆生蜥蜴——崖蜥(Aigialosaurus)。沧龙属鳞龙类,是身上覆盖着重叠鳞片的海洋爬行动物。

与其他食肉恐龙不同,棘龙的脑袋与鳄鱼更相像,嘴巴长且窄。

在最早的化石中,斯特莫就已经强调过,棘龙的牙齿普遍更长更尖了。

这种结构非常适用于穿刺,使其能咬住拼命挣扎、滑溜溜的鱼。

它们生存的地方没有足够的陆生动物供其享用,所以其食谱主要还是当时沿海浅水环境中的大型鱼类,如肺鱼、腔棘鱼、锯鳐等。

而位于头顶的小鼻孔,则有利于浮出水面呼吸。

棘龙与同期的水生动物,体型巨大够喂饱棘龙

此外,棘龙吞咽猎物的样子,也更像是一只巨型塘鸭现代蛇类

其下颌骨的设计,与其他兽脚类恐龙相比有了更高的自由度。

左右两块颌骨更容易活动,使其能张宽下颌和大大地打开喉咙,把超大块的食物整个吞咽下去。

类似的进食结构,也在翼龙身上能找到,这也被普遍认为是为大口吞食鱼类设计。

到2010年,关于棘龙的半水生习性也有了分子水平上的证明。

该研究将同一地层的棘龙、陆生动物和半水生动物化石进行了比较。

通过同位素的分析发现,棘龙化石中氧的同位素含量与陆生动物存在着较大差异。

但与其他同时代的半水生动物相比,如鳄鱼、乌龟等,则接近得多。

其次,棘龙的骨密度也比其他大型兽脚类要高出30%-40%。

这也是棘龙由陆地动物转往半水生动物的证据之一。

不过更为颠覆的,还是棘龙四足行走的姿态。

虽然在过去也有四足的说法,但大多数时候棘龙主要被描述为两足动物。

如侏罗纪公园、蓝猫淘气三千问、远古巨兽大复活、恐龙星球等,都将棘龙塑造成能与霸王抗衡的两足巨兽形象。

侏罗纪公园中的棘龙

只是随着尼扎尔·易卜拉欣等研究员在2014年9月发表的一篇名为《巨型食肉恐龙的半水栖适应》(Semiaquatic adaptations in a giant predatory dinosaur)论文,棘龙两足鼎立的形象便彻底崩塌。

那组较完整的化石FSAC-KK 11888,已经基本坐实了棘龙的四足形态。

2014年尼扎尔·易卜拉欣等

棘龙不但体型巨大,重心也是极靠前的。

而相比其他霸王龙,它更有一双强劲的前肢。

相反,它后肢则非常短,只有身长的25%。

这样的结构若想在陆地上走动,基本上只能靠前肢的支撑,四足行走。

曾经叱咤风云的威猛巨兽,也一下子变成了“短腿四脚渔夫”,不知让多少棘龙迷心碎。

2014年的棘龙模型

除了走路的姿势,棘龙另一个神秘之处则是高大的背帆

虽然棘龙以此得名,但科学家至今都没有搞明白它究竟有什么作用。

它由延长的背部神经棘组成,长度达背椎骨的7至11倍,长可达2米,几乎占其身高的一半。

以前科学家认为,这帆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可以帮助恐龙在炎热、干燥的环境中生存。

然而现在知道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实际上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沼泽,调节温度的假说也自动*。

而根据最新研究,这些棘是由密集的骨骼组成,只有很少的血管。

且这些血管也被舒适地包裹在皮肤里,调节温度的可能性并不大。

也有说法认为,棘龙的背帆是用来吸引异性的,其色彩极有可能非常艳丽炫目。

此外,根据其习水的特性,有的科学家也大胆地提出了帆作为流体力学支点的用途。

旗鱼或长尾鲨那样,棘龙水下的背帆像一个活动船板,可以辅助水下活动。

另外,巨大的屏障也有利于挡住鱼逃跑的路线,又或是能在水中形成阴影吸引鱼群,让捕猎更加得心应手。

关于棘龙的研究还在进行中,已经落定的尘埃也有可能重新被扬起。

毕竟过去,棘龙的形象就几度颠覆所有人的认知。

但无论它是渔夫还是暴君,这种未知的神秘感,都是棘龙本身最大的魅力之一。

*参考资料

Darren Naish.The discovery and early interpretation of Spinosaurus.Scientific American.2011.11.16

龙爪洪荒.棘龙修炼手册~渔者千虑 必有一得.百度恐龙吧

Romain Amiot et al.Oxygen isotope evidence for semi-aquatic habits among spinosaurid theropods.Geology.2010

Ibrahim N., Sereno P., Sasso C.D., Maganuco S.,Fabbri M., Martill D.M., Zouhri S.,Myhrold N. & Iurino D.A.Semiaquatic adaptations in a giant predatory dinosaur.2014

Gimsa J., Sleigh R. & Gimsa U.The riddle of Spinosaurus aegyptiacus' dorsal sail.2015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