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妈陪娃

大家好,我是荷包蛋妈妈。
今天有位宝妈问我:“蛋妈,天天看你和蛋姐一起秀恩爱,其乐融融的,你就没有带娃带到崩溃的时候吗?”
当 · 然 · 有 · 啊 · !
别看玩游戏的时候,蛋姐好像乖巧得不得了,平时日常生活中,她就是个混世魔王——

我端起碗,准备喂蛋姐,
刚还不知道傻乐什么的她就开始大哭,
口里嚷嚷着:“不!!!”
一边抽搐一边表演“无实物打拳”,
一旦我放下碗,她马上恢复正常,
眼泪都擦干了。

“蛋姐,起床穿衣服了!”
“不!!!”
“不要dog!!!”
“不要红色!!!”
“不要气球!!!”

进入电梯后,我按下了17层的按钮,
蛋姐看到之后,觉得应该由她来按按钮,
说什么都不让电梯下降,
大喊大叫“不要!!!”
到了楼层还不肯出去,
一定要回到原先那层,由她重新按过。

一到超市里,蛋姐就四处乱窜,
耐不住蛋姐星星眼攻击的我,
一时心软给她买了零食吃,
回家一打开,发现有一块饼干被压碎了,
她发出了我这辈子都忘不掉的尖叫:
“不要啊!!!!!!!!!!!!!”
... ...
每当这时候,我只能安慰自己:崩溃是每个妈妈带娃的必经之路!

作为妈妈(忍住眼泪)必须坚强!所以我开始寻找蛋姐如此难搞的原因。
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
Terrible Two(可怕的2岁)
是的,蛋姐现在2岁5个月,正好处在这个阶段,之所以会和家长唱反调,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意识正在萌发。

美国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点红实验”。
他们在88名3-24个月的婴儿鼻子上,点了一个红点,然后观察他们照镜子时的反应。
如果婴儿在镜子中看到红点后,摸的是自己的话,就证明他/她是有自我意识的,能明确地分辨镜子里的虚像和真正的自我。
如果摸的是镜子里的人,那么就证明他/她没有这个概念。

结果心理学家们发现,15-24个月的婴儿基本都会通过镜子观察自己,并且摸自己的鼻子。
这意味着,从15个月开始,宝宝们就有了“自我意识”。
有了“自我意识”之后,下一步当然就会开始想要“独立”、想证明自己,也就是我们俗称的——

而孩子们作妖,最常见的,就是无论你让他们做什么,他们都给你一声挥之不去的:“不!!!!!!!!!”



所以,2岁左右的孩子,那些让我们头疼的行为,从认知发展方面来解释,可以说是在证明自己、显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不过,这在我们眼里,就变成了:固执、不听话、不讲理。但其实,我们两岁的时候也这样啊!不信,回家问麻麻( ̄▽ ̄)/
至少我小时候就是这样,蛋姐的外婆说我那时候每天都闹得鸡飞狗跳,无恶不作。
可我现在不也乖巧可人,美丽大方,温文尔雅吗!
所以,宝妈们大可以放宽心!那些唱反调的行为,不过是刚有自我意识的小猴子们在认识自己、发展自我,并且试探自由的底线,证明自己可以独立的表现。

怎么才能在这个让所有家长都头疼的时期好过一点,就让我来给大家支支招吧。
我把带蛋姐的心得,和书上建议的处理方法,全都整理出来,一次大放送,宝妈们收好这份自救指南吧!
① 每天默念一百遍:“他/她还只是个孩子,我不能和孩子计较”。
我一直在和身边的宝妈强调,不要以成年人“懂事”的标准,去要求人生经验为0的孩子。
打个比方,孩子玩积木,堆到一半积木塌了,这在我们眼里是芝麻一般的小事。
但是对于刚有自我认知,想要证明自己的孩子来说:

因为他们会觉得:“我证明自己却失败了!”挫败、无力感充满了内心,但又不知道要怎么表达和消化这种情绪。
所以孩子们只能遵从本能,大哭大闹了。
宝妈们千万不要被孩子们的哭闹扰乱了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在孩子身边陪伴他们,等哭闹过去后,再和他们讲道理。
② 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
2岁的孩子,想要得到的无非就是“尊重”、“独立”,还会藉着哭闹,试探爸爸妈妈的底线在哪里。
所以我们要在设定底线、清楚规则的情况下,给孩子一定的选择权。比如说饭前吃零食这件事,有的时候坚决不能退让:



但是,像挑衣服、吃什么菜这一类事情,我们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


这样,我们既给了他们选择的权利,也避开了他们无理取闹的情况。
③ 平时注意让孩子们感受到爸爸妈妈的尊重
怎么让孩子感到自己被尊重了呢?玩游戏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我们可以和孩子玩一下【假装游戏】,这个游戏就是:互换一下身份,孩子们做大人,我们做宝宝。
看看我们这些“巨婴”提出来的要求,孩子们会怎么处理。
或者我们扮作病人,孩子当医生,他们又会怎么想办法照顾我们呢?


1、处在“Terrible Two”(可怕的2岁)的孩子,会时不时来一场情绪爆炸,表现为大哭大闹,和爸爸妈妈唱反调,口头禅是“不!”“不要!”。
2、这是因为2岁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发,想要获得独立,想要证明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会通过和爸爸妈妈唱反调的方式,来获得“独立”。也可以这么说,这是孩子们迈向“成人”的第一步。
3、“可怕的2岁”,对父母来说,保持淡定和维持耐心,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在设定了某种规则的情况下,给予娃一定的选择权,满足他们对“独立”的要求,也不至于让他们太放飞自我。
4、可以借助游戏,进一步让孩子们感受到家人的尊重,并且培养他们自己做决定、自己想办法的能力。
- 写在后面 -
孩子们成长路上,可不是只有“Terrible Two”(可怕的2岁)。
还有“ Horrible Three”(恐怖的3岁)、“Unbearable Four”(无法忍受的4岁)......更别提,还有大魔王,陪娃写作业在未来等着我们呢!
这些鸡飞狗跳的时光,就让我和宝妈们一同来品尝吧!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分享自己的带娃经历。毕竟,“悲伤”的故事总是能让人振奋精神!
-END-

互 动 时 刻
快分享一下你的带娃故事吧!
底部留言说说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