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大围涂”。
“你看,全靠这样的肩挑背扛,才有你现在生活的地方。”这几日,79岁的宋张水总拿着一本《南汇忆》纪念册,给外孙女讲述当年“大围涂”的故事。“这些是咱几代南汇人共同的记忆,是我们的根。”说到情动处,老宋眼眶湿润,声音有些哽咽。
宋张水是绍兴滨海新区沥海街道南汇村村民,今年3月,由于新区建设的需要,南汇村,这一历经了数代人“围涂造田”的临海小村,面临整村拆迁。为了留下这段“肩挑背扛”的记忆,沥海街道特地制作了《南汇忆》纪念册,多角度记录南汇以及沥海的变迁。
旧棉衣肩膀上的厚补丁
翻开这本厚厚的纪念册,第一页便是一组黑白照片:密密麻麻的人群,男女老少,挑着扁担行走在滩涂边上……这些就是当年“围涂造田”的珍贵史料照片。
说起围涂,在沥海只要年纪稍长点的,都知道甚至参与过这段历史。时至今日,这里还留着一些特殊的地名,七六丘、七一丘、七七丘等,那是当年“大围涂”的历史印记。
沥海南濒曹娥江,北临杭州湾,三面环水,海涂资源丰富。过去,当地人靠海吃海,以捕鱼晒盐为生,距离海涂最近的南汇村正是当时盐场所在地。“当时,村里差不多有1000多亩土地用来晒盐,200多户村民以此为生。”南汇村村委主任冯德海回忆道。然而,大海为当地百姓带来福泽的同时,也暗藏凶险。沿岸村民在淤积起来的并不稳定的滩涂上耕种、晒盐,但涌潮一来,茅舍、作物等都被冲得荡然无存。因此,修筑海塘江堤,北拓土地,成为关乎沥海人民生存安全和富裕兴旺的大计。
从1969年冬天开始,沥海人与周边人民一起,顶严寒、踏坚冰、迎狂风,开上虞围涂之先河。
“那一年,我28岁,同村的小伙子们都参与了围涂。”宋张水指着纪念册首页的照片对记者说。冬天涨潮比较小,所以围涂必须在冬天进行。“当时几乎没什么机械设备,一切都靠人力完成,一根扁担、两只竹筐,用最原始的方式筑堤围涂。”他说,围涂虽然在冬天,但大伙儿都是赤脚在滩涂上劳作,不时还会有碎冰刺破双足。
南汇村腾空前,村民吴月明从家里翻出一件双肩打满厚厚补丁的棉衣。“当年家里穷,我只有这一件棉衣可以御寒,所以每次围涂都穿它。”76岁的吴月明曾参加过多次围涂,他说,围涂时肩上挑着上百斤的泥土,一整天下来,不仅磨破了棉衣,肩膀也磨出了血。每次棉衣磨破,就补上一个补丁,久而久之,肩膀上的补丁越来越厚。“后来条件好了,这件棉衣也不再穿了,但旧棉衣承载着珍贵回忆,我一直舍不得扔。”吴月明说,围涂是他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历,而这件旧棉衣就是这段经历的见证者。
“北大荒”变成“聚宝盆”
从1969年到1991年,沥海人一次又一次进军茫茫海涂,先后围成六九、七○、七一、七四、七六、七七、八一、八四、九一等9个丘,共“围涂造田”16万亩。
向大海要田,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新希望,原本以晒盐为生的南汇人种起了水稻、棉花等农作物。村委会主任冯德海告诉记者:“晒盐利润微薄,村民时常吃不饱、穿不暖,种上粮食后,大伙儿的生活一下好了起来,粮食也能自给自足了。”在之后的日子里,通过土地流转,南汇村每年村集体收入增加了120万元。这些收入最终以福利费的形式发放到村民手中,平均每户家庭每年可以领到1200多元。
村民盖起了楼房,村里建起了文化活动中心,日子越过越好。这些变化,也都以图片的形式,一一留存在《南汇忆》纪念册中。
“这本纪念册是我们送给南汇村村民的一份礼物,里面记录了南汇村的历史、村容村貌、重要节点和风土人情。”沥海街道拆迁宣传保障组组长赵飞斐说,从今年3月南汇村整村拆迁工作启动以来,宣传组成员多次下村,挨家挨户收集相关资料,立求全方面展示南汇发展与变化。经过数次修改完善,终于在集中签约前赶制完成,并陆续发放到广大村民手中。
南汇村的变化是沥海的一个缩影,“围涂造田”为沥海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它从钱塘江入海口的一个边缘小镇,蝶变成为全国千强镇、浙江省经济强镇。随着嘉绍跨江大桥和闸前大桥、袍江大桥、曹娥江大桥、滨海大桥的落成,沥海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沥海,从当年绍兴的“北大荒”,逐渐变成“米粮仓”“聚宝盆”。
南汇村俯瞰。
“围涂精神”的现代演绎
在一次次与大风大浪、急流险潮作斗争的过程中,沥海人谱写了一曲艰苦创业的奋斗赞歌,也积淀了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开拓创新的“围涂精神”。
去年11月29日,绍兴滨海新区正式挂牌成立,位于新区核心区域的沥海街道,进入了发展新纪元。为加快新区建设,提升城市能级,南汇村被列为整村拆迁对象。此次拆迁涉及1100余户居民,拆迁面积达30余万平方米,是沥海街道有史以来拆迁体量最大的一次,也是越城区、绍兴滨海新区融合后的首场拆迁攻坚战。
一方面,由越城区、绍兴滨海新区组成的拆迁工作组充分发挥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围涂精神”,日夜攻坚,仅用了23天时间,签约率就达99%以上,提前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如此高效率的拆迁背后,是300余名工作人员4400次的上门联系服务。
另一方面,由各村村干部、村民组成的服务小组,自发参与到拆迁工作中。今年4月,拆迁政策出台后,各种不实谣言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为签约工作带来了阻碍。光荣村村委主任沈光尧主动编写文稿,通过村应急广播,为村民讲解政策、解疑释虑。曾多次参加围涂的南汇村村民宋张水则主动当起了“老娘舅”,为村民调解纠纷。
“围涂是几代沥海人共同的记忆,由此形成的‘围涂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沥海街道党工委*陈超说,眼下,由于新区开发建设的需要,作为“围涂精神”重要承载地的南汇村将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围涂文化”“围涂精神”仍将代代传承。未来,在绍兴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中,仍要继续发扬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围涂精神”。
“在推进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注意保留文化,传承精神,这样的做法值得点赞。”市政协委员、绍兴城建档案馆研究馆员屠剑虹认为,南汇村是绍兴“围涂精神”的重要见证地,保留史料不仅可以留住乡愁,更能传承精神。她建议,在新区建设中可以增设“围涂纪念馆”,将这些珍贵史料进行陈列展览,让“围涂精神”影响更多人。
(原标题《定格南汇,传承“围涂精神”》,原作者林佳萍 诸丹萍。编辑徐添城)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