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现在的小朋友不是天天对着手机就是电视机、IPAD,这样对小朋友的发育是非常不好的。
而且家长平时陪伴孩子的时候又少了,对小朋友的一些发育情况都不是很了解,下面我会给各位家长分享一些在家里也可以玩的小游戏,既能陪到小朋友,又有助于小朋友的发育,想知道是什么游戏,就赶紧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一起看下去吧!
捉迷藏
适用年龄:31—33个月
活动目的:学说话、捉迷藏、真好玩
活动准备:图片画面:小白兔蒙着眼睛,小青蛙躲在石头后面。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图片问:
①图片上有谁?(小白兔和小青蛙)
②小白兔的眼睛呢?(蒙住了)
③小青蛙在什么后面?(石头后面)
④小青蛙为什么要在石头后面呢?因为它们在玩捉迷藏游戏。
⑤学说:捉迷藏,真好玩。
2.家长、孩子一起玩捉迷藏游戏。
附歌曲:《捉迷藏》
捉 迷 藏
1=C 2/4
5 5 5 6 | 5 - | 5 5 5 6 | 5 - |
阿 姨 不 见 了, 阿 姨 不 见 了,
× 0 | 3 3 2 2 | 1 -‖
咦! 阿姨 出来 了。
照镜子
文章插图
适用年龄:31—33个月
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巩固对五官的认识。
2. 知道镜子的用途。
1. 家长讲解、演示。
出示镜子,并做照镜子状,问“妈妈在干什么?”妈妈边照镜子边述说在镜子中看见了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把镜子对着孩子,让他也看看镜中的自己,激发其他孩子照镜子的兴趣。
2. 孩子玩游戏。
请孩子自己照一照。家长提醒孩子可以对着镜子的自己笑一笑,亲一亲……此时家长可参加到游戏中来,和孩子一起照照,说说五官的用处,眼睛可以用来看东西,鼻子可以闻闻味道,耳朵可以用来听音乐故事,嘴巴可以说话,还可以吃饭。
3.孩子与家长一起玩游戏“看谁指得快”,进一步巩固对五官的认识。
听音
辨动物
文章插图
趣童
适用年龄:31—33个月
活动目的:1.巩固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
2.能用耳朵听动物的叫声辨认动物。
活动准备:1 .猫、狗、鸡、鸭、羊的图片孩子每人一套。
2.几种动物叫声。
活动过程:
1. 出示图片认识动物以及它的叫声。
家长依次出示图片问:“这是什么动物?”“它是怎样叫的?”分别认识并模仿它们的叫声。然后,家长放动物叫声的给孩子听,让孩子将动物与动物的叫声对应起来,家长可问孩子:“这是谁在叫?它是怎么叫的?”让孩子模仿小动物叫。如孩子说对了,家长便将这个动物出示给孩子看;如果孩子说不出,老师可以出示图片给予提示。
2. 家长与孩子共同游戏。
家长可以对小朋友说:“宝宝,我们来做个听声音,找找小动物的游戏。”家长可以放动物的声音,也可以自己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然后请孩子说出小动物的名字,孩子说对了,家长可引导孩子凭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此动物的一些特征,孩子说得好,家长可以给其鼓掌或亲亲、抱抱。
注意事项:所选用小动物必须是孩子熟悉的。
猜猜它是谁
文章插图
适用年龄:31—33个月
活动目的:能仔细观察并记住和猜出动物的正确位置,训练观察力和记忆力。
活动准备:1.图片:小熊、小狗、小兔。
活动过程:
1.家长拿出小熊、小狗、小兔的图片,让孩子说说动物的名称。
家长把图片一一翻过来,家长手指一张图片问孩子这是谁,孩子说对后,教师把图片翻开,并拍手鼓励,接着家长分别指另两张图片,问孩子这是谁,说对了,家长拍手鼓励。
家长变换图片的位置,用同样的方法,再做一次游戏。
待游戏玩熟悉以后,可以让孩子操作图片说出动物名字给家长猜。游戏可反复玩2—3次结束。
注意事项:让孩子猜的动物卡片的数量可根据孩子水平灵活决定,如果孩子一开始猜三张片有困难,可从两张开始,慢慢增加。
送小动物
回家
文章插图
趣童
适用年龄:31—33个月
活动目的:培养倾听习惯,会用大胆的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材料:动物玩具(鸭,狗,兔),红黄蓝色盒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1. 家长带领宝宝,在家里寻找小动物。找到后,请宝宝说出动物的名称,并和小动物玩玩。
2.家长要指导宝宝按自己的指令,将小动物放回小动物家中,如把小兔子放到红色的家中,把小狗放到黄色的家中等。在活动中,家长要耐心的指导,允许宝宝放错地方。游戏可反复进行,鼓励宝宝将所有动物都送回家。
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引导宝宝认识颜色,如宝宝的毛巾是黄色的,宝宝的水杯是红色的,这个玩具是红色的,要结合物品认识颜色,避免单纯的辨认颜色。
每一个看似简单的游戏,其实都是对小朋友的发育有所帮助的。
好啦,今天就和大家分享这么多。后续我们还会持续更新这样的小游戏,各位妈妈爸爸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还能第一时间获取我们的优惠活动时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