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话,喜欢用“寄语”型句式,比如:
这和我们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字“希望你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一个样,话都对,却没有实质性指导。
听的人要么应付回答好,要么回怼:我怎么不负责任,怎么不理解你了?
这是典型的无效沟通,有效沟通,得是双方都认可,并且有具体可操作办法的。
比如,你做事要负责任,有始有终,把卫生打扫完之后,拖把也要洗干净,垃圾倒掉;你要好好学习,上课时候不要乱动,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回家先写作业再玩游戏等等。
说得具体,对方才能针对性改进,不然,我们的意见,在对方听来就只是一句责备。
以此推及开来,什么样的沟通才是有效沟通?
首先,沟通得让对方理解自己的意思,如果我们没有直接表达,就不要想当然觉得对方一定能懂。
就像前面的举例,就是言语模糊,而对方可能不知道说话一方具体指的是什么。
人很容易落入“知识的诅咒”,意思是说,当一个人自己掌握了某种知识或者技能,他就想当然地以为别人也会懂这些。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伊丽莎白.牛顿曾经做过一个小研究,她列了一份歌单,包括美国国歌、生日快乐歌等一些美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歌曲。然后把参与试验的人分成两两一组。一个人选定一首歌在桌子上敲击它的节奏,另一个人根据节奏猜歌。
击打歌曲的人,认为自己击打得比较准确,预测另一组的猜中率会超过50%。而实际猜歌人的猜中率只有2.5%。
是听歌的人很笨吗?那么简单的乐曲都听不出来!
事实上,是因为击打歌曲的人,在击打的同时,脑子里会不自觉地响起歌曲的旋律,当然觉得简单,而猜歌的人,听到的是一些断断续续的敲击声,哪里能联想到具体的歌曲?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在扮演着击打歌曲的人,觉得自己说的内容多么简单明了,对方怎么就不明白呢?
其实,真的就是我们没说清楚,或者没有直白地表达。
曾经有位来访者抱怨丈夫,说他凡事都要问,看她在厨房忙碌,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这还需要问吗?切菜洗菜他看不见吗?
过生日也问她想去哪家餐厅庆祝,她觉得真是生气——你定一家就行了,这也要问!
其实为这些小事生气实在不值得,为什么在对方主动提出帮助的时候,直接告诉他切菜洗菜呢?
别人并不是我们肚子里的蛔虫,你不说,他可能真的不懂。
在遇到对方不懂或误会的时候,不要觉得麻烦和啰嗦,一定要确定双方的理解是不是一致,自己到底有没有说清楚。
其次,要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来说。
语言,完全是可以自己来塑造的,人想把一件事情表达清楚,用什么方式都可以。
电影《无法触碰》,讲述了一个刑满释放的黑人小伙德瑞斯受雇照顾一个高位截瘫的富豪菲利普,两人最终成为朋友,相知相守的故事。
大富豪菲利普因为跳伞事故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每天只能坐在轮椅上,周围人对他又是尊敬又是同情,事事都顺着他的意思来。
但菲利普因此很烦恼,他厌恶别人的同情,因为这样无异于在提醒他是个残疾人。
只有德瑞斯不一样,他虽然是菲利普的“保姆”,负责照顾他的一切饮食起居,但他完全不管菲利普的身体状况,说话做事都把他当做普通人对待,甚至肆无忌惮地调侃菲利普的身体状况:没有手,就没有巧克力哦。
但正是德瑞斯自己“塑造”的这一套语言,让菲利普觉得舒服,感受到自己没有被区别对待,很多看似对残疾人很不友好的行为,恰恰是菲利普能接受的方式。
他们的沟通,就是有效沟通。
沟通,要根据对象来改变方式方法,用对方能接受的方式来表达。
邻居老奶奶总是在免费领了几个鸡蛋后买一堆保健品,她儿子生气极了,屡次劝说都没用,直接把那些三无保健品扔了。
老奶奶也生气了,骂儿子不孝顺,不让她保养身体,好几个月不让儿子来看她,也不接儿子电话。
我们劝她儿子,你这是何必呢,不让老年人上当,就自己买了送给妈妈,她看着家里保健品没吃完,就不会再出去多买了,毕竟老年人心疼钱,再说了,他妈妈手上钱不多,花冤枉钱数额不会太大,由她去,就当花钱买了个开心。
老奶奶儿子后来就不再阻止妈妈买东西了,每周来看妈妈都带着保健品,老奶奶逢人就说家里东西吃不完,也没再自己乱买了。
很多时候我们的确是对的,但表达方式对方不喜欢,他就不会听。所以在沟通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换种方式,他可能就接受了。
沟通很简单,婴儿都会,沟通也很复杂,需要学习、练习,但有效沟通值得学习,它能让我们事半功倍。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