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巴克球”,对于小孩子来说“威胁”大于“益智”,伤不起

网红“巴克球”,对于小孩子来说“威胁”大于“益智”,伤不起

首页休闲益智超级磁力球更新时间:2024-04-30

如今孩子们的玩具琳琅满目,很多“舶来”的玩具也开始在国内市场热卖,然而一些对新奇玩具趋之若鹜的家长却发现,一些玩具潜藏着危险,反而会害了娃。

比如从国外传进来的“巴克球”,在国外是作为成年人的解压工具,在国内却被宣传为益智玩具,接连发生多起儿童误吞事件后,才引起大家的广泛注意。

网红“巴克球”已酿多起悲剧

巴克球可借助于金属球的磁场特性,组合出众多的造型,由216支强磁珠组成。利用磁极间的相互引力,可以任意组合成各种几何形状,可以说非常具有创意。

然而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款玩具的使用年龄在8岁以上,一些巴克球更是注明“不适合0~14岁儿童玩耍”,并且注明要在成人监护下玩耍。

很多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直接打出了“益智玩具”的旗号,在教育焦虑普遍蔓延的当下,家长很容易被这类玩具所吸引,而选择性地忽略掉它可能带来的危险。

而且在父母当中还存在这样一种误区,大孩子玩的玩具,那么我们从小就玩是不是更聪明呢?结果却导致悲剧屡屡发生。

4月3日,《齐鲁晚报》报道,一名3岁小娃误吞巴克球,两个磁力球相互吸引悬浮在咽喉部,随时会掉落,还吞进肚子里8颗,所幸手术顺利。

医生事后做实验显示,在光滑的纸面上,两颗巴克球要至少保持3厘米以上,才能稳稳地分开,在人体内真是太危险了。

在荆州,2岁妹妹误将巴克球当糖豆,吃下去后巴克球在肠道不同位置相互吸附,造成两处穿孔……

类似的报道随便搜索都会有很多,而且几乎年年都有。一位家长表示,巴克球是孩子从学校周边买的,5元一盒并不贵,孩子们都很喜欢玩,有时会放在耳边当耳环,有时会拿到鼻子边上假装牛魔王,还有当“象牙”的。

孩子觉得好玩,家长安全意识松懈,导致误吞、误塞,家长别不在意,着实伤不起!

对于小孩子来说,这种玩具的潜在“威胁”在何处?

小孩子好奇心重,特别是处于口腔敏感期的小宝宝,总是抓到什么吃什么,对于这种外形和糖豆很接近的磁力球,更是毫无抵抗力,一旦误吞,磁珠有可能会阻塞食管,造成窒息。

而又因为磁珠特殊的性质,在进入胃肠后会相互吸引,紧贴在一起的部位会出现血供应不足,引起消化道破裂穿孔,威胁生命。

如果孩子够幸运的话,单颗巴克球可能会自行排出,通常会通过内镜取出。

而如果吞食了多颗,巴克球在肠胃中“你追我赶”,需要紧急通过开腹手术来移除,还很可能对儿童的消化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早在2012年,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委会就颁布了强力磁铁的销禁令,2016年又被解除。

根据统计显示,在禁令发布后,每年因磁铁而受伤的病例降幅达到33%,在禁令解除后,这一数据又攀升至444%。可见其威胁性之大!

“益智”功能不假,却有很多可替代的玩具

通过玩巴克球,可以同时刺激左右脑开发,并提高孩子在数学以及知觉感知上的能力,这点毋庸置疑。

问题是基于巴克球安全性的考虑,等到孩子能玩这种益智玩具的时候,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而对于孩子智力的开发,要远远早于8岁或者14岁,所以它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而且对于孩子来说,巴克球所带来的益智效果,有很多其他可以取代的玩具,如积木、拼图、魔方等等,它并不是“必需品”,巴克球的“威胁”要远大于“益智”功能,家长不要被它绚丽的外表所迷惑。

不是不能玩,而是要分年龄,并做好足够的安全教育,保证孩子有能力去分辨并规避这种潜在的危险。

如何给孩子选“安心玩具”?

① 分龄选玩具,中规中矩

小孩子玩的过程,能刺激宝宝大脑逐渐发育成熟,并发展出认知、逻辑、手部操作、想象力、创造力、沟通等不同领域的能力。

分龄选玩具,能够在不同阶段刺激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获得合理而适时的发展。

如4个月前的婴儿,应选择能够刺激视觉和听力发育的玩具,像是黑白卡和宝宝健身架等;而5~8个月的孩子要玩触感球和彩色积木块了,重点各不同。

② 给玩具做全面检查

除了要关注玩具品牌和安全标识外,家长购买儿童玩具时要尤其留意有无尖锐之处,零件是否容易脱落,电池盖上的小螺丝是否牢固等等。

对于带磁铁的玩具,要选择那些不可外露的,以防宝宝误吞。损坏的玩具及时修理或丢掉,不要留下安全隐患。

③ “危险玩具”不要买

市面上有一些货梯玩具,比如蜂王宝宝,不建议给孩子买,再比如牙签弩、指尖陀螺、仿真“攻击性武器”等。

不要图一时新鲜耍酷就买个不停,这类玩具更不要送人,别好心办坏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