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买的会员真的便宜吗?
相信你一定经历过这样的场景,“想开个会员,到底是开月卡还是年卡”,“月卡的话好贵啊,感觉不划算” ,“要不再等等吧,等有活动了在买”等等。
每当我们面临抉择的时候就会比较,比较月卡与年卡的价格,比较这次和上次的的优惠活动,那为什么会在大脑会进行比较呢?我们比较之后选择的那个是不是最符合自己需求的呢?
通过读丹·艾瑞里《怪诞行为学》的第一章,我试着以知乎购买的场景为例子,解释其中的原因。
可以看出买的会员时间越长每月的价格越低,知乎还贴心的把每个月价格计算好,供你参考。
那真的是知乎贴心吗?还是为了某些目的?
我们还原下买会员的心里场景,心里默算用价格/日期,以年卡来举例子,199/365=0.55 也就是一天花费 5 毛钱,一个月花费 15 元,比开月卡便宜的多,还是年卡划算。而一年时间太长,包季和包月一个月就差 2 元钱,不如折中一下,买个包季吧。
其实这个时候已经掉进了商家给你设定好的“诱饵”里,通过“贴心”的把平均每月价格展示出来,使你大脑中无形之中进行了比较,从而选择了那个商家最想让你选择的商品,而昂贵包月选项仅仅是个“诱饵”,目的是让你去和其他选项对比。
它事实上却映射出人脑思维所受的束缚:我们总是靠观察周围的事物以确定彼此的关系。 --《怪诞心里学》
如果在 618,做活动时候变成了这样,会不会影响你的选择?
相信很多人会毫不犹豫选择了最后一个选项,是因为当出现读书卡活动时候,人们会忽略自己本身的需求,更关注的这个活动比之前多的福利优惠。实际上影响我们决策有两种因素,平均每月价格和所需支付价格。
为了更好地理解,横坐标为平均每月价格,纵坐标为所需支付价格,A点为包年会员,B点为包月会员, A为(包年会员 读书会),A点和 A点横坐标相同,如下图所示。
左边的图中我们看到两种选择,点A(包年会员)平均价格要低于点B(包月会员)的价格。而点B(包月会员)需要支付的金额较低,使用户更容易接受其价格。这时候我们进行选择的因素,考虑的更多是会员使用时间的长短。而当出现 A(包年会员 读书会)时候,人们会忽略自己本身的需求,更关注现在活动比之前的活动多出来的福利价值。
我们不但喜欢拿事物与事物作比较,还喜欢把容易比较的事物集中作比较——避免把不容易比较的事物作比较。 --《怪诞心理学》
当我们马上准备下单买买买之前,先问自己两个问题。
究竟多长时间会使用一次会员权利?
赠送的读书卡平常真的用的上吗?
其实真正的计算公式应为 价格/实际使用的时间=每小时花费的价格,如果你办年卡,一个月 10 个小时用到了会员权益,一年 120 小时,通过年卡的价格来计算,每小时平均 1.65 元。
而你最近在学习新知识,每天都要刷知乎获取行业信息,听 live,看精选。每天平均花费 3 小时,一个月就是 90 个小时,通过月卡价格来计算,平均每小时只需不到 3 毛钱。
这么看来,包月的会员实际价值要比包年的还低,判断会员是否开的值,应该关注你的使用会员的时间,而不仅仅是平均每月的价格。
选择最符合你的商品,而不是相对于最便宜的商品。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