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非的农村,一位班图族的母亲用双手遮住自己的眼睛对9 个月大的儿子微笑着,然后问道“Uphi?”(妈妈在哪里? )3秒以后,这位母亲说,“这儿! ”然后重新露出眼睛,逗孩子开心。在东京,一位日本母亲也会与12 个月大的女儿玩同样的游戏,女儿也表现出相同的愉悦反应。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郊区,一个15 个月大的男孩看到2个月未见的祖父时,用自己的衣服遮住了眼睛,正如祖父前一次来看他时所做的一样。
藏猫猫游戏存在于不同的文化中,并且游戏程序相似(Femald & O'Neil,1993 )。在所有玩这种游戏的文化当中,母亲或其他抚养者的重新出现都会让孩子感到愉悦。通常,这时还会伴有夸张的手势和声音。因为成人极具吸引力的表情和声音,特别是这时他们往往会使用高声调,婴儿从这种游戏中获得的快乐就更加强烈了。
这种游戏有几个重要目的。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它有助于婴儿在母亲离开时控制焦虑情绪。认知心理学家将其视为婴儿了解客体永久性概念发展的有效方式。它还能起到社交规范的作用,帮助婴儿学习控制谈话的技巧,如轮流说话。它还能帮助婴儿练习集中注意力,而集中注意力是学习的前提之一。
随着婴儿预测未来事件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这种游戏又有了新的意义。在3~5 个月大时,婴儿在成人的脸进人视线和移出视线时所表现出的笑容表明,婴儿正在发展出对即将发生的事件进行预测的能力。在5~8 个月大时,当成人声音出现时,婴儿就会通过视线和微笑表现出对成人即将出现的期望。到1岁时,婴儿不再仅仅是游戏的观察者,还会主动地参与游戏,在游戏中与成这时轮到成人来对婴儿的身体线索和声音人积极互动。如果成人表现出不想玩这种游戏的意愿,线索做出反应,婴儿会不断地发出这些线索。
为了帮助婴儿学习藏猫猫或者其他游戏,父母经常使用道具。在蒙特利尔大学进行的一项为期18 个月的追踪研究中,把25 位母亲利用娃娃作为道具与孩子玩藏猫猫 的游戏进行 录像(Rome-Flanders,Cronk,& Gourde,1995)。道具的数量和类型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和技能的提高而发生变化。母亲通常需要设法吸引一个6以便开始游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个月大孩子的注意,这种行为变得越来越少。在孩子6 个月大时,过程示范(示范藏猫猫游戏并鼓励孩子模仿) 很常见,但在孩子12个月大时便明显减少,但直接的语言指导会增多(如“盖住那个娃娃”),因为婴儿对口头语言有了更多的理解。间接的语言指导(如“娃娃在哪儿?”)用于把婴儿的注意力引向下一个环节,并被一直使用下去。强化作用(对婴儿的表现表示满意,例如在婴儿盖住娃娃时说“藏猫猫”)从9个月开始便持续存在。道具的总量在24个月大时显著下降,因为此时大多数幼儿已经完全掌握了整个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