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身边同时出现两名追求者,一个是都市里的水管工,一个是小镇里的富二代,你会选择嫁给谁?
这其实是《布鲁克林》里小镇女孩艾莉丝面临的选择。
获得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三大提名的《布鲁克林》,是由童星西尔莎·罗南主演的爱情喜剧,电影让我们沉浸式地贴近一个从爱尔兰小镇,到美国大城市谋生的女性的成长历程。
爱情喜剧最后都离不开一个浪漫唯美的结局,《布鲁克林》亦是如此。不过女孩最后选择的伴侣,还是打破了一般的世俗标准,无论对那个年代而言还是对现代而言,她的选择都是大胆的——她嫁给了美国都市里的水管工,而非家乡小镇里的富二代。
诧异吗?我们必然会有几分疑惑的。
不过,只要看完电影我们就会明白,这个看似出人意料的选择,才是她最好的选择。
故事开始于爱尔兰一个小镇上,年轻的艾莉丝无一技之长,她在家乡的生活和工作都十分困窘且无望,而为了让她过上好生活,姐姐托人在美国为她找了一份工作;尽管谁都不愿与亲人别离,但在姐姐和母亲的支持下,艾莉丝还是踏上远渡重洋的征途。
18-19世纪的移民美国热潮里,多数是欧洲的弱势者,在1820年至1860年间,来自爱尔兰的移民大约就有200万——而电影中的艾莉丝大概就是其中一员,她初到美国时的落脚处就是"布鲁克林",电影的名字正来源于此。
"成年人的世界,从来就没有'轻松'这两个字。而所有心酸和艰难,只能在夜里独自承受。"
到美国寻梦,不过是美好愿景的开始,至于能不能活出一个好结局,还要看个人的造化。
在这基调上,我们可以想象发生在艾莉丝身上的思乡、胆怯、困惑和艰难等等,这些都会堆积出厚重的漂泊感来。
但逐渐的,她会适应新环境,无论读夜校还是工作,让自己忙起来的她找到了新的生活重心,就如神父当初安慰她的一番话:
"思乡病和其他病一样,它让人难受,但终究会转移到其他人身上。"
所以,当学业和事业都相对安稳后,她还遇见了美好的爱情。
艾莉丝在一次舞会上偶遇年轻的水管工托尼,两人意外地情投意合——体贴的托尼会在夜晚护送放学的她回家,会在餐桌上聆听她琐碎的生活小事;
而且请求她成为自己的女友时,他立即邀请她到家里吃饭,主动带她进入自己的世界;甚至还长远地考虑到两人结婚以后的居住问题,带着艾莉丝去看自家的土地,告诉她自己以后的创业计划,畅想两人的未来。
然而当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时,生活总会出其不意地给人迎头一棒——姐姐突然因病离世的消息,打得艾莉丝措手不及。
这时就迎来了电影的高潮部分:在姐姐去世后不久,艾莉丝确定暂时回乡陪母亲,而她的决定令恋人托尼不安,于是在临行前夕,艾莉丝选择与托尼秘密结婚,以此来承诺自己一定会回美国与他重聚。
然而回乡后,已蜕变得时髦、自信的她,莫名地成为小镇"很受欢迎"的话题人物。
可这份受欢迎让艾莉丝无法真正开怀,因为她知道这不过是"从美国归来"的光环所致。
大家只是好奇她在美国的生活,仰慕他们自己到不了的大都市——大家对她的喜欢,并不完全源于她本人。
可就在艾莉丝想离开之际,她却不得不面对两个难题:是留在家乡发展,陪伴孤单无依的母亲,还是回美国继续新生活?
这是一个影响她往后人生的抉择,也是电影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电影中,为了把唯一的女儿留在身边,母亲努力撮合艾莉丝和年轻富有的吉姆,让艾莉丝回美国的计划一再延后,而艾莉丝一边克制避嫌,一边又禁不住对吉姆暗生好感;
那么她是背叛爱情了吗?艾莉丝愧疚又迷茫,不仅对母亲于心不忍,而且对丈夫的爱似乎也发生了动摇,以至于收到丈夫从布鲁克林寄来的信,她迟迟不敢看,就算看了也不知该如何回信。
就在思考期间,她一边过着与从前一样的小镇生活,却经历着与从前不一样的人际关系——从平凡无奇的小透明,到人人喜欢的魅力女性。
可艾莉丝只觉得茫然。她忍不住想,如今小镇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正等着自己,若接受了留下来,那么自己的生活与从前会有什么不同么?是更好,还是更糟糕?
很快地,她就有了答案。
其实对于艾莉丝而言,除了姐姐的死令她感到心碎之外,回小镇后发生的一切,已让她的思乡之情有了质的变化——所有的格格不入,不是因为家乡不变,而是因为自己变了。
艾莉丝犹如和家乡谈了个恋爱,当自己在前进,可"伴侣"还是一成不变时,三观和感情的不融洽,就会导致灵魂无法契合,分道扬镳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这如《解忧杂货店》里浪矢爷爷的一句话:"其实自己内心早已有答案,只是想找更多人可以肯定自己的想法,让自己在下决定的时候更坚定一点。"
而"帮助"艾莉丝更坚定自己想法的人,除了小镇的人和事,最主要的还是吉姆和刻薄的前老板。
在与吉姆短暂的往来期间,他的儒雅知礼给艾莉丝留下了好印象。但在他主动且热情的示好下,艾莉丝想到的却是"要是我走之前就能像现在这样就好了"。
但时光不能回溯,人生不会有"如果"。
就算时光倒流,但缺乏成长契机的她依然会是个行为拘谨、胆小怯弱,没工作没见识的女孩——她的蜕变,全来自于在布鲁克林独立生活的磨砺。
而且吉姆虽好,却是一个"在温室里长大的男人",甚至从未出过远门,他一帆风顺的人生和托尼截然不同。
吉姆富有而平凡的生活一眼就能看到尽头:接管父亲的酒吧,住着父母给的大房子,娶妻生子,衣食无忧地安逸到老。
若嫁给他,艾莉丝或许不用再为经济发愁,不会像当初那样,自己的衣服只能靠姐姐花钱采买;但若是花吉姆的钱,对艾莉丝而言不过是换一个可依赖的人——这对于已经完成人格独立的艾莉丝而言,她不愿走回头路。
所以她不选择吉姆,不仅体现了她的婚姻观,还传达出女性觉醒、成熟和独立的思想格局。
还有刻薄的前老板,那个心理扭曲的老妇人,也是让艾莉丝更坚定回美国的推手。
小镇里的生活,几乎没有隐私可言。
当老妇人得知艾莉丝隐瞒已婚身份和吉姆暧昧时,她便想以此要挟艾莉丝。但她是想阻止艾莉丝回美国,还是阻止艾莉丝与吉姆交往?
可笑的是,她自己都不清楚为何要如此针对艾莉丝,实际上,那不过是嫉妒作祟,见不到别人活得比她好。
但由于她这样变态的行为和思想,反而让艾莉丝猛然醒悟——这种狭隘的思想不仅形成于小镇,还会如不可消除的病毒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个发展缓慢、局限的小镇里"传染"更多的人——甚至可能会"传染"自己。
这或许是艾莉丝杞人忧天,但绝不是没有可能的预想。
所以,对于已经见识过大城市的艾莉丝而言,她更渴望出去闯荡,在"无限可能"里探索自我和人生。
而离开家乡,无疑是她最好的选择。
最后,回到布鲁克林的艾莉丝和托尼在阳光下紧紧相拥。
这个唯美的结局,除了有尘埃落定的爱情和扎根大都市的归属感,还暗示了与亲人分离、远离故土的淡淡愁绪;
不过镜头聪明地让这一幕发生在温暖满满的阳光下,给我们呈现出一种"未来可期"的美好来。
所以我认为《布鲁克林》是一部关于"爱与乡愁"的浪漫喜剧,"爱"里既有亲人之爱也男女之爱,"乡愁"里既有留恋的难舍,也有摆脱的诉求。
在这样的电影思想下,《布鲁克林》无疑是一部值得让我们深挖去情感,解读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经历、思想和选择。
就如最后,艾莉丝把自己的经验之谈,传授给另一个即将到布鲁克林谋生的女孩那样:
"你会十分想家,想得要命,可你除了忍受这一切以外别无他法,但是这一切并不会击垮你……你会开始思考其他事情,会挂念一个和你过去毫无交集的人,一个只属于你的人。那个时候你就会明白,这就是你的安身之处。"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