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图/常州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
“万亿城市”备受关注。
2020年,23座城市迈入GDP万亿元行列。2021年即将结束,被誉为“世界工厂”的东莞,全年经济总量有望突破1万亿元,大概率将成为第24个迈入万亿GDP行列的城市。
根据2020年中国城市GDP排名,位居第25-29名的城市,GDP体量都处在7000亿元这个量级。9000亿元和8000亿元两个量级的城市出现明显的断档,这意味着“万亿城市俱乐部”面临青黄不接的境况。
7000亿元量级城市分别是烟台、常州、徐州、唐山和大连5座城市,其GDP分别仅为7816.42亿元、7805.3亿元、7319.77亿元、7210.9亿元、7030.4亿元。
其中常州和徐州都属于长三角地区,且经济总量排名靠前。
多个城市蓄势待发
一座城市的GDP只有达到万亿元体量,方有资格跻身国内城市“第一阵营”。
长三角多座城市已经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GDP冲刺万亿。
虽然“万亿城市俱乐部”暂时面临青黄不接,但在8000亿元量级之下,长三角多个城市正蓄势待发。
目前,长三角7000亿元量级城市有常州、徐州,此外,温州GDP为6870亿元,与7000亿元量级略有差距。
在“十四五”规划中,常州、徐州、温州和嘉兴都明确提到要成为万亿之城。
以“苏锡常”闻名的常州,跟“苏锡常”三个字的排列顺序一样,经济总量也在苏州和无锡之后。苏南三市中,苏州GDP早已突破两万亿元,无锡也早已经是“万亿俱乐部”的常客。
反观常州,2020年,常州的GDP只有7805.3亿元,大约是苏州的38.7%,无锡的63.1%。
尽管体量上被苏州和无锡拉开了差距,但常州也在向GDP万亿城市全力冲刺。
在常州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
在江苏省内,除了常州,地处苏北淮海经济圈的徐州,其GDP已达7000亿量级,同样也是雄心勃勃。
不同于常州,徐州明确了GDP过万亿的具体时间节点。徐州的“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表示,到2025年,GDP超过1万亿元,年均增长6.5%左右。
徐州。图/徐州发布官方微博
按照徐州年6.5%的增速,2025年徐州的GDP正好突破万亿元,约为10028亿元。
在长三角地区,除了江苏省内的常州和徐州,另一个经济大省浙江也是强手如林。其中,浙江第三城温州也瞄准GDP过万亿这一目标。
在温州“十四五”规划中,着重提及“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推动温州迈上万亿级地区生产总值。”
但是,如果按照年均6.5%的增速,温州可能要到2026年才能突破GDP万亿“关卡”。
嘉兴则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9000亿、力争破万亿元。
江苏两城冲刺“万亿俱乐部”
从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常州和徐州都有希望在“十四五”时期率先实现万亿元目标。
但常州可能更快一步。
作为“苏南三雄”之一,常州也曾无限风光。上世纪80年代初,与全国69个同类城市相比,常州人均产值第一,财政收入第一;与其他24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相比,常州市区人口的劳动生产率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
在2020年城市GDP排行榜上,常州以微弱劣势仅次于烟台。今年前三季度,常州GDP为6187.6亿元,烟台为6167.73亿元,常州很有可能在今年超过烟台,在东莞之后冲刺“万亿城市俱乐部”。
2015-2020这五年,常州的GDP年均增长7.0%,增速高于全省平均0.7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二。
2021年上半年,常州经济总量破4000亿元,其后是烟台、唐山、大连和徐州。
常州的优势在于工业基础雄厚。
常州工业基础雄厚。图/常州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
2020年,常州制造业规模突破1.3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为3149.6亿元,占GDP比重40.4%,位列全省第二。
前三季度,常州实现制造业增加值256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6%,高于GDP增速3.7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1.5%,占比位列江苏省第一。
除此之外,常州工业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隐形冠军”多,制造业单项冠军多。
工信部六批次累计遴选的848家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中,常州共有24家企业入选,在全国排第六,在地级市中排第一,在江苏排第一。
反观徐州,跟常州还有一定的距离。
拿徐州来说,1990-2020年这30年间,常州和徐州的经济总量始终处于同一档次。其中,前15年双方处于胶着状态,后15年则是常州领跑。
2004年,常州GDP为1101亿元,成功反超徐州的1096亿元,此后徐州一直处于追赶之中。
2020年,常州比徐州的经济总量多近500亿元。
2021年前三季度,差距似乎正在变小。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常州GDP为6187.6亿元,徐州GDP为5961.98亿元,分列江苏省第五和第六名,二者差距为225.62亿元。
城市“新势力”不断崛起
除了常州、徐州和温州,长三角地区还有一些城市正以黑马的姿态在奔跑。
在GDP5000亿元至7000亿元之间,长三角地区还有扬州、绍兴、盐城、嘉兴、泰州和台州等城市。
比如浙江的绍兴,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1.4%,达到4901亿元,其作为浙江省内第四城的地位越发稳固,在长三角地区也超过并甩开盐城近180多亿元。
同样,盐城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15.7亿元,同比增长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8.2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列江苏全省第2位。
盐城。图/盐城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
在产业支撑上,绍兴和盐城也是颇具特色。绍兴是外贸增长强劲,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84.0亿元,同比增长20.6%。实现进出口总额2119亿元,同比增长15.7%。
盐城则是新能源和光伏产业跑出“加速度”。盐城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盐城新能源产业实现开票584.1亿元,同比增长41.5%。其中光伏装备实现开票260.9亿元,同比增长66%。
作为长三角未来经济扩张的“潜力股”,安徽也值得关注。除了有“万亿城市”合肥,其他城市的经济总量虽相对偏小,但是增速惊人。
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内的芜湖、亳州、六安、池州、滁州和宣城的GDP增速都超过10%,增速排名位列长三角城市前六位。其中芜湖更是以13.6%的经济增速,排名第一。
安徽的这些城市无疑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长三角地区,常州、徐州和温州都有希望在“十四五”时期GDP达到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GDP在7000亿元-8000亿元区间的城市,均不是省会城市。这意味着这些城市需要在长三角一体化中找到更多的发展动能。
新京智库研究员 | 查志远
编辑 | 张笑缘
校对 | 陈荻雁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