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量”的游戏,帮助数学启蒙期的孩子建立量感

通过“量”的游戏,帮助数学启蒙期的孩子建立量感

首页休闲益智猜水容量更新时间:2024-04-26

前面文章写的内容,从最基础的数量认知到计算题应用题,看上去似乎已是可以应付孩子幼升小的数学衔接了。

其实,数学不仅仅只包括数量、计算、应用题。还有其他许多丰富的内容。

所以,在讲应用题的那篇文章之后,我决定新的一篇一起来聊聊“量”的学习,问大家一个小问题:知道我要聊的是什么“量”吗?

这里的“量”,并不是数量里的量,而是指客观世界的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的属性。大小、长短、高矮、粗细、轻重等,这些都叫量。

建立量感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我曾经在蒙氏教具解析里提到过“大小”、“长短”、“高矮”、“粗细”……这些概念对于孩子的影响——越是清晰具体的量的描述对于孩子的逻辑认知和表达能力方面都会有很大帮助。

还举过一个例子:两个同样大小的男孩子,从小都喜欢看汽车,五岁时,男孩甲能说出路上开过的车里有小轿车、消防车、救护车、公共汽车、电力抢修车……而男孩乙却还是只能说“开过去了一个大车”、“开过去了一个小车”。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去掉“天性遗传”和“大器晚成”等因素,原因其实很简单,男孩甲的养育者在陪伴孩子看汽车的过程中,告知孩子都是具体清晰的命名和描述;而男孩乙的养育者在陪伴孩子看汽车的时候几乎是没有清晰的描述,只是统一称作“大车”、“小车”,所以孩子能够习得的也只是模糊的概念。

这样的差别会带来什么影响?男孩甲类型的孩子进入数学逻辑思考时会更轻松一些,他们能够清晰的去观察和判断数量的关系、各条件之间的关系。而男孩乙类型的孩子却可能会很吃力。

所以,今天要说到的量,如果放在蒙氏数学的体系里来讲其实就是我们提到过的感官练习,其实是应该放在数量、计算和应用题之前去讲的内容,因为我们会把这些内容全部归为“数学前准备”

“量”的概念往往是需要经过测量及估计而来,但是对学龄前孩子来说,需要亲身的体验去进行感知和了解。大人们常用的“毫米”、“斤”等概念,对孩子来说是无法理解的抽象概念,而且没有意义的。但这一块的内容又常常会被忽视,小学二年级的孩子闹出“桌子高80(米)”、“一本书的厚度(1)米”、“一只西瓜重8(克)”笑话是很见的情况。

因此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来建立“量”的概念,才能帮助孩子学会测量及估计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官练习的意义。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做下面的这些事情

01

通过测量来明确量的多少——需要借助工具才能得到结果,如物体的长度、重量,容积等。

当家里要购买家具,需要测量家俱或房间尺寸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一起来帮忙,比如固定卷尺、读出卷尺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能潜移默化的接触到厘米、米、长度、宽、窄的概念。带着孩子去买菜、买水果,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做烘焙,能够让孩子了解基本的克、斤、公斤等重量单位。

02

通过计数来明确量的多少——例如有多少个小朋友、多少把椅子、多少朵花等。

可以用小石头、大小差不多的积木木棒或是其他的生活材料,随意的分成两堆,和孩子一起玩一玩“猜猜哪堆多”的游戏,先只许用眼睛大概看一眼,猜哪一堆的石头/积木/木棒多,然后通过点数确认是否正确。

03

量的守恒——能够理解量的多少不会因为形状、容器的变化而变化,比如长度守恒、面积守恒、重量守恒、容积守恒等。

相样数量的积木,横着排、竖着排、排成长方形、排成正方形,让孩子猜数量多少有没有发生变化,这是数量守恒;

拿一条围巾,拉直了、弯曲、放平、拉直,让孩子判断长度有没有变化,这是长度守恒;

用小玻璃杯装一杯水,再把同样多的水倒到一个大玻璃杯里,让孩子去猜猜哪一杯的水多,这是容积守恒。

04

量的排序——孩子能够按照一定的要求或规定,把物体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排列的过程。如按照长短把木棒进行排列、按照大小对水果进行排队等。

有挑战性一点的,可以玩重量排序——

准备几个不同的物品,如娃娃、汽车、球等等。可以选择一些有迷惑性的物品,比如很大但会很轻的娃娃、很小但是很重的金属玩具,让孩子分别用手拿拿看这些东西,问孩子哪一个比较重,还可以让孩子由轻到重把这些物品排个队。

通过这样真实的轻重感受,比较容易建立起孩子对于轻和重的认知概念。还要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为什么有的东西看上去大但比较轻,有的东西虽然小但比较重,帮助孩子理清轻重大小的概念。

05

利用自然物作为工具进行直接测量。如用杯子测量有多少杯水,用小棍测量桌子有多长,用脚测量房间有多宽等等。

​上面这些内容,都是随时随地可以随手和孩子玩的游戏,一边可以培养孩子感官能力、丰富思维内容;一边可以亲子互动,学龄前孩子的学习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