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于死亡的畏惧仿佛是与生俱来的。
中国人对于“死”这个字眼,总有着诸多的避讳,过年时,不能提,喜事不能提,就连丧事,也是能不提就不提。
老人死了,不能说死了,要说辞世、归天、升天、仙逝、寿终正寝、长眠不起…年轻人死了,要说香消玉殒、英年早逝…
然而,无论是怎样的避讳,孩子总会有天真的问出这些话的时候:
“妈妈,人为什么会死?”
“妈妈,你什么时候会死?”
“妈妈,我死了以后你会忘记我吗?”
在成人面前,可以避讳,可以用其他的词语,但对小孩子呢?还能避讳吗?
谎言往往伴随着更多的谎言,善意的谎言也需要圆谎
云云家养了一只小仓鼠,取名团团,前段时间病死了,五岁的小云云第一次见证死亡,小小的脑袋似乎转不过来,看着不能再动的小仓鼠,伤心了好久。
后来,云云问妈妈,“小仓鼠死了以后会去哪里?会有小零食吃吗?会饿吗?会渴吗?以后还能看到它吗?”
云云妈妈怕再让孩子伤心,对孩子说:“不用担心,它只是去了天堂,那边有吃有喝,可好玩了。”
“我以后也会去那里吗?”
“会呀,每个人都会有去天堂的一天。”
“那我能快点去天堂吗?我想团团了…”
“当然不能!天堂只有人死了以后才能去,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那团团也什么都没有了吗?它还会记得我吗?”
…
云云妈妈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孩子才好,又觉得不能敷衍孩子,只能先拿个小零食引开孩子的注意力,希望云云不要再想起这件事。
可这样的做法并不能让孩子对死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反而会让孩子觉得,“妈妈只是不想我问这个问题,那我就不问了,可团团为什么不能回来呢?”
人终有一天会死亡,终有一天要面对死亡痛苦和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抛弃他们就是抛弃生命的本身。
——哈夫洛克·埃利斯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无论能否真正的了解死亡,都能够真正的领会死亡的本质。
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先去梅兰妮·克莱因说过,孩子对于死亡的恐惧,是从最初有生命体验的时候就已经存在的,婴儿最初的焦虑,也来源于对死亡的恐惧。
这也意味着,当孩子对死亡产生好奇,并带着恐惧去问父母时,逃避只会让孩子产生更深的焦虑。
恐惧大多来源于未知避讳死亡,并逃避孩子关于死亡的问题,这是目前部分中国父母的做法,这部分人认为,只要孩子不知道,就不会对死亡产生恐惧。
然而,未知才是恐惧的最大来源,孩子们不仅不会因为父母的避讳而心安,反而会因未知而对死亡妄加揣测,这往往会比告诉孩子真相更加可怕。
父母避讳,岔开话题,对孩子的问题避而不谈,本质上其实只是因为父母自己对死亡产生的恐惧。
当孩子敏感的捕捉到父母的这种恐惧、焦虑时,大多会选择将自己的情绪压抑,压抑过度不仅不能帮助孩子好好的认知死亡,反而会为孩子增加不必要的焦虑,如果这种焦虑长期无法舒缓,甚至有可能形成心理疾病。
孩子希望了解死亡,坦然地和孩子聊清楚就好葬礼上我们看着死者的遗体会哭泣,有对逝者的惋惜,有痛失亲人的悲伤,深藏在心底的,还有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死亡的恐惧。
孩子也会产生恐惧,他们对死亡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离开了,再也见不到了,他们也会因此而产生焦虑。他们向父母提问,既是对死亡产生好奇,也希望得到父母的安慰。
当云云面对团团的死亡时,是伤心的,可妈妈不回答她的问题,之后她就会想:“我也会死吗?也会离开妈妈吗?”
孩子对于死亡产生的恐惧大多不是真正的害怕死亡这件事,而是害怕离开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这其中产生的分离焦虑会对孩子造成困扰。
如果一开始父母就坦然地和孩子聊聊,理清关于死亡的认知,安抚好孩子的情绪,这样的焦虑就不会产生。
当死亡发生时,帮助孩子了解死亡和安抚孩子都很重要当孩子带着问题来找父母时,及时的回应和答疑,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缓解焦虑的情绪,如果孩子没有主动的询问这些深刻的问题,父母们最好不要跑到孩子面前灌输自己的想法。
假如孩子正在为宠物可爱而开心,父母突然来一句:“宝贝儿,这玩意儿会死的,别这么高兴。”这该是多扫兴的一件事。
1、 绘本、故事
市面上有很多关于生命教育的绘本、故事书等等,当孩子提问时,打开绘本陪着孩子一起慢慢品味,聊一聊对生命的认知和感受,用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帮助孩子了解死亡。
值得父母警惕的是,如果孩子在看绘本的途中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不要因为难以回答就回避,如果可能,问问孩子怎么想的,说说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难以解决真正的问题,那就陪着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
2、 直观的事件
对于孩子来说,第一次见证死亡大概是上了年纪的亲人离世。
也许孩子这个时候表现会千奇百怪,有的大哭,有的平静,有的甚至会直接的表现出害怕,但父母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关注和了解孩子的情绪,及时的对孩子进行疏导和宽慰,而不是让孩子直面死亡后将所有情绪埋在心底自我消化。
此外,也许在部分父母眼里,宠物的离世算不得大事,但对孩子来说,那也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对孩子来说,那是一个好伙伴的离去。
如前文的云云,当时很伤心的云云没能得到妈妈的安慰,之后再提起这件事时,云云妈妈选择了善意的谎言和回避,这对于云云来说,其实是一件伤害。也许若干年后,云云见到小仓鼠,依旧会为自己曾经的小团团感伤。
孩子对宠物的感情越深,感触越深,甚至可能严重到长大以后也不敢直面宠物,因为害怕见到他们的死亡。
3、 真实的自然现象
生和死是无法挽回的,唯有享受期间的一段时光。死亡的黑暗背景对托出生命的光彩。
——桑塔亚那
花花草草可能是孩子最常见到的与死亡联系上的事物之一。花谢花开,年年更替,但去年开的那朵花,今年也不可能再见到。
可我们可以告诉孩子:
“花很美,对吗?尽管花会凋谢,但我们已经见证过它最美的时候,人也一样,只要我们曾经开开心心的活过,死亡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4、 人生短暂,体验才最重要
死并不是人生最大的损失,虽生犹死才是。
——卡曾斯
人生得意须尽欢。当生命拥有充分的满足感时,我们也就不会再畏惧死亡。
父母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明白生命应该活得有意义,对社会做出贡献是人存在最重要的意义,但将自己的一生过得无怨无悔,价值得到认可,存在能够被证明,也是将人生过得有意义的一种方式。
带着孩子多感受一些不同的经历,做一些可以让自己变得快乐且值得的事,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才是父母能够赋予孩子最大的财富。
活在活着的人的心里,就是没有死去。
——坎贝尔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