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孤独症日丨早期如何识别?家长应该怎么办?

世界孤独症日丨早期如何识别?家长应该怎么办?

首页休闲益智差异发现它更新时间:2024-06-04

2024年4月2日是第17届世界孤独症日,今年的主题是“全生涯服务,全方位关爱”。孤独症如何早起识别?家长该如何做?针对相关话题,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心理治疗师吕青进行了解答。

孤独症是一类神经发育障碍,有三大核心症状:社会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儿童通常在第16-20个月出现一些征兆,2-3岁时被确诊。

研究表明,孤独症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引起的神经发育障碍,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大脑发育过程中的异常。因此,孤独症的发病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早发现、早干预,对孤独症患儿预后将会有巨大的影响。

不(少)看:孩子会避免与他人进行眼神交流,缺乏对社交刺激的视觉关注,特别是对人的眼睛缺乏注视。

不(少)应:当家人叫孩子时,孩子不会转头看,也不会回应父母的呼唤。

不(少)语:多数自闭症患儿语言能力较弱,不会用说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也不会与人对话。

不(少)指:在还不会说话的阶段,孩子无法通过正确的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不会摇头表示不同意,也不会点头表示同意,甚至不会用手指指向需要的物品。

不当(行为):不喜欢与他人玩耍互动,表现出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行为方式;他们可能过度专注于特定事物,如旋转物体、对数字敏感;有些孩子会反复做同样的动作,如反复开关门或不停拍手;还有些孩子会抗拒变化,对物品的摆放有固定的要求。

如果怀疑孩子可能患有孤独症,家长应该尽早寻求专业帮助。儿科医生及其他专业人士可以为您提供正确的诊断和指导。

对任何家庭而言,想要陪伴好每一颗“星星”的成长并非易事,所以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家长如何更好地应对孤独症?

1、家长需要调整心态,接受孩子患有孤独症的事实,积极干预。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个连续谱,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体差异,包括整体发育水平、核心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是否有共患病等。一些孩子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挑战,不过只要家长及早寻求科学干预,通常都能有效预防孤独症儿童的发展问题,并产生持久的积极影响。

2、家长需要适当调整自己的情绪,既要正视孩子的发育问题,又要避免给孩子贴上“不正常”的标签。尽可能给到孩子更多的关爱与理解,起初干预时,孩子可能会有发脾气、大哭等行为表现。家长们不必气馁,因为干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定要相信家庭的力量。在干预过程中,侧重关注并发展孩子的优势,尽可能做到扬长避短,保持足够的耐心,树立信心,不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

(1)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尽管孤独症患儿可能表现出不合群、冷漠和难以接近,但这可能源于他们自身的表达困难和对社交刺激的不同感知。家长应该更注重孩子内心对社交的渴望和他们为此所做的努力。

(2)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简单化:孤独症儿童可能语言表达和社交交流有困难。家长应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直接的沟通方式,帮助孩子尽可能去理解和表达自己。

(3)建立结构化的日常生活:孤独症患儿通常需要较为固定、提前有安排的日常生活。为孩子制定清晰的日程安排,比如确定每日的活动以及规划具体的睡眠、进食时间等。

(4)帮助孤独症患儿学习社会交往的方法以及进行一系列基本的社交技能训练,如学会如何倾听、表达拒绝、保持眼神接触、表达个人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表达方式,以及表达赞美和欣赏等。

(5)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发掘孩子的特长和兴趣,并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这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以及社会适应性,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3、家长要选择医院或者专业机构,让孩子尽早接受系统、专业的干预治疗。同时家长们也要系统学习孤独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的干预方法,尽量参与到患儿的康复训练当中并寻求支持,与其他孤独症患儿家庭、残联或孤独症相关组织联系,以便获得更多的信息、交流经验和技巧等。

吕青表示,孤独症是一个神经发育障碍,症状复杂而多样化,且存在个体差异。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还有家长的支持,让孩子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尽可能保持和恢复社会功能,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让我们创造一个理解、支持和包容的社会环境,一同守护“来自星星的孩子”。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