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莱多是位于马德里以南约一小时车程的安静的乡下小镇,然而任何一个去西班牙的游客都不会错过参观它的机会。
托莱多在公元前192年被罗马人占领。公元527年西哥特人统治西班牙并在此定都。至今这座著名的欧洲古城的围墙里,仍然保存着富含多样文化和历史印记的古迹遗产。
据当地传说所述,托莱多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由《圣经》里讲到的诺亚的后代所建。许多人坚持认为它的名字来自希伯来语中的托莱多(意为“一代历史”)。它古老的房屋和壮观的礼拜堂,见证了西班牙的基督教化── 摩尔人的兴起于衰落,穆斯林的统治以及对辉煌的犹太遗产的根除。
而在托莱多众多历史记忆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15世纪西班牙斐迪南国王和伊莎贝拉女王在这里接见了当时还名不见经传、后来却名扬四海的大航海家哥伦布,从而揭开了西班牙称霸海上成为世界航海帝国的序幕。
1492年,对于托莱多,对于西班牙以及所有国家都是极为重要的,在那一年,历史延长了三倍。所有这些事情都在西班牙── 一个地理上被称为伊比利亚的国家发生。对这个名字唯一的解释,是只有那里最早的定居者可能知道的希伯来词语伊比利。
伊比利亚的一些重镇已经被穆斯林占有,当1469年阿拉贡王国的费迪南德和卡斯蒂利亚王国的伊莎贝拉结婚后,伊比利亚半岛上战火不断的列国才第一次得到统一。在统一的10年时间里,他们发动了击退摩尔人的军事行动,使得西班牙团结在天主教的旗帜下。
在1492年1月,随着格林纳达的沦陷(被摩尔人彻底击败),西班牙终于成为一个基督教国家。同年3月,国王和王后签署了驱逐令,到那一年的7月31日,所有不改信基督教的犹太人都要被驱逐。
1492年的7月3日,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就是我们常说的哥伦布,以西班牙的名义出航寻找西去印度的路线。
三个月的航行,哥伦布在1492年10月12号看到了陆地,并在1493年1月返回了西班牙。为了证明其航海成功,他带回来四个“印第安人”。为了给他领导的第二次更大规模的探险提供正当理由,他带来了从当地人那里以及传说中的城市── 黄金城获取的大量黄金饰品,那里的人从头到脚戴着黄金镯子,并用黄金装饰脖子、耳朵和鼻子。所有这些黄金,都来自城市附近储量丰富的金矿。
在第一批黄金从新大陆被带到西班牙后,虔诚的、被人称为“天主教母”的伊莎贝拉命令要精心保管它们,并将其赠送给托莱多大教堂,那是西班牙天主教统治集团里的传统所在地。时至今日,当游客被引领着参观大教堂的宝库,即一间由深色格网所保护,摆满了几个世纪前捐赠给教堂的珍贵物品时,我们还可以看到那些由哥伦布带回来的第一批黄金。
现在人们广泛认可的是,当年的航海旅行远不止是寻找去印度的新路线。有力的证据表明,哥伦布是一个被迫改变信仰的犹太人;有着同样转变的他的赞助人,应该看到了一个通往自由土地的途径。
费迪南德和伊莎贝拉有着发现天堂之河和永葆青春的幻想。哥伦布自己也只在他的个人日记里,提到过一些神秘的野心。他视自己为有关新时代的远古预言的履行者,而这个时代始于在地球的尽头发现新大陆。
但是哥伦布足够理智地认识到,在他从首次航海带回的信息里,提到黄金的是最受人瞩目的。他坚信“贵族会向他展示”“黄金诞生”的神秘之地,因此成功说服费迪南德和伊莎贝拉为他的第二次航海提供更大规模的舰队,接着会有第三次。
然而,国王派遣了许多大臣以及随行的人,他们监督并干预着哥伦布这个舰长的决定和行动。这种不可避免的冲突,在哥伦布被囚禁着返回西班牙的途中加剧,理由仅仅是他曾虐待一些手下。尽管国王和王后立刻释放了他并给予了他金钱赔偿,但他们也承认,哥伦布是一个好舰长,却不是一个好长官,而且很明显,他不能逼迫印第安人说出黄金城的真实地点。
而哥伦布更多地依靠古代预言和《圣经》引文来与之对抗。他搜集所有的资料,写成了一本书,名叫《预言之书》,呈献给国王和王后。目的是使他们相信,西班牙是注定统治耶路撒冷的,而哥伦布是被上天挑选出来成为第一个发现黄金诞生之地的人,并以之来实现那个目标。
费迪南德和伊莎贝拉是《圣经》的信徒,于是他们同意哥伦布再航行一次,他们相信了哥伦布声称的曾经发现了天堂四条河的其中一条河的入海口(现在称之为奥里诺科河)的言论;像《圣经》里所说,这些河流中的其中一条叫比逊,是围绕着哈腓拉全地的,“那是黄金诞生的地方”。
但这最后一次的航行遇到了比以往三次更大的困难和痛苦。哥伦布于1504年11月7日返回西班牙,他因关节炎变跛,而且瘦得皮包骨头。还没到11月月底,王后伊莎贝拉就去世了。国王费迪南德因对哥伦布有好感,决定让其他人编写由哥伦布准备的最终备忘录,备忘录里编纂了新大陆里主要黄金资源存在的证据。
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全世界的财富源源不断地涌入西班牙。托莱多一夜之间成了世界最富有的城市。西班牙也已一跃成为世界航海帝国,整个欧洲的霸主。但1561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下令迁都马德里,正值辉煌盛世的古城托莱多从此渐向衰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