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积累运用
一、选择题
1.(2022上·福建泉州·四年级校考期末)“志存高远”可以用来形容哪个人物?( )
A.* B.西门豹 C.梅兰芳 D.王戎
2.(2022上·福建泉州·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哪两句诗填入句中最恰当?( )
燕夕同学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他人,好朋友劝她:“你不要老拿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比,这样会把自信心比没的,要知道‘ ’”。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2022上·福建泉州·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句子中,书写有误的是哪一项?( )
A.好问则裕,智用则小。——《尚书》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
C.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王充
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4.(2022上·福建福州·四年级统考期末)根据课内所学,下面说法不正确的项目是( )(多选)。
A.复述内容要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B.写信时,祝福语的内容要顶格去写。
C.“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魏校长教育*说的话。
D.在阅读文本中,标画圈点出相应的词句,这也是一种作批注的方法。
5.(2022上·福建福州·四年级统考期末)下面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凉州词》——唐——王翰
B.《女娲补天》——选自——《三海经》
C.《蟋蟀的住宅》——英国——麦加文
6.(2022上·福建福州·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对《夜间飞行的秘密》一课从写法方面提出的问题是( )。
A.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
B.课文先写提出问题,再写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
C.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
D.蝙蝠发出的超声波碰到蚊子会怎样?
7.(2022上·福建福州·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诗句中,表达朋友间深情厚谊的一项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D.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8.(2022上·福建泉州·四年级统考期末)下面哪句谚语不是描写秋天的天气变化?( )
A.立了秋,把扇丢。
B.好中秋,好晚稻。
C.二八月,乱穿衣。
D.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9.(2022上·福建泉州·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不属于描写景色的诗句是哪一项?( )
A.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B.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C.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0.(2022上·福建漳州·四年级统考期末)“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与下列哪项所说的道理相同?( )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D.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11.(2022上·福建三明·四年级统考期末)(课外阅读)《藏在海洋里的小怪物》介绍的乌仔数百年来被视为“乌金”,含金品位最高的是( )
A.鱼肚 B.鱼卵 C.鱼白 D.鱼鳞
12.(2022上·福建三明·四年级统考期末)课文《牛和鹅》第三处批注“鹅之前多神气,现在多狼狈啊”是针对( )作批注。
A.有疑问的地方 B.写法的体会
C.内容的体会 D.获得的启发
13.(2022上·福建三明·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天气的谚语中,表达了秋天气温降低意思的是( )
A.二八月,乱穿衣。 B.夏雨少,秋霜早。
C.立了秋,把扇丢。 D.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14.(2022上·福建宁德·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扁鹊治病》根据《列子·汤问》相关内容改写。
B.《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西门豹治邺》都是中国神话故事。
C.“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这是自问自答的设问句式。
D.《陀螺》一文中,“我”用自己制作的小陀螺战胜了小伙伴的大陀螺。
15.(2022上·福建宁德·四年级统考期末)下面选项中,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哪一项?( )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6.(2022上·福建南平·四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词语填入横线最合适的一项是(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正所谓____________。
A.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B.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C.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7.(2022上·福建福州·四年级统考期末)下面的诗句中,表达友情的一项是哪一句?( )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8.(2021上·福建福州·四年级统考期末)课文《精卫填海》选自( )
A.《列子·汤问》 B.《山海经·北山经》
C.《韩非子·喻老》 D.《世说新语·雅量》
19.(2021上·福建福州·四年级统考期末)含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一道理的诗句是( )
A.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20.(2020上·福建泉州·四年级统考期末)在我们读过的神话故事中,诸神与其对应的特点关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精卫:执着坚毅,不畏艰难 B.女娲:善良勇敢,不怕危险
C.盘古:不畏强权,勇于牺牲 D.宙斯:冷酷无情,心狠手辣
21.(2021上·福建漳州·四年级统考期末)妹妹总是觉得自己唱歌跳舞等方面都不如别人,但其实她非常具有美术天赋,画得非常好,你会用下列哪句话来开导她?( )
A.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B.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C.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D.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二、填空题
22.(2022上·福建泉州·四年级校考期末)根据语境填写古诗。
(1)傍晚,张明和爸爸到洛阳桥散步。张明看着被夕阳染红的江水,不禁吟诵起唐代诗人白居易《暮江吟》中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 。”
(2)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听,王昌龄发出了“但使龙城飞将在, ”的慨叹;王翰发出“ 醉卧沙场君莫笑, ”的豪情。
(3)本学期的“每周一诗”诵读活动中,我积累了不少诗句,比如: ,不爱红装爱武装。【*《为女民兵题照》】。我还积累了关于送别的诗句: , 。
23.(2022上·福建泉州·四年级校考期末)根据课文内容或积累填空。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浩浩荡荡地 ;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 。(《观潮》)
(2)哦,阿妈,我们 ,去看看 ,看看 ,看看 。 (《走月亮》)
(3)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是 , 。(用原文句子回答)(《王戎不取道旁李》)
(4)好问则裕, 。
(5) ,雁儿脚上带霜来。
24.(2022上·福建泉州·四年级统考期末)按课文内容或积累填空。
(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 ,诸儿竞走取之, 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取之, 。(《王戎不取道旁李》)
(2) 既出,驷马 。
(3)不识庐山真面目, 。(苏轼《题西林壁》)
(4) ,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5) ,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25.(2022上·福建福州·四年级统考期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知道关于秋天的一句谚语: 。
(2)炎帝之少女, 女娃。女娃游于东海, ,故为精卫, 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文中的“少女”的意思是 。
(3)本学期,我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人物, 的盘古, 的纪昌, 的*等。
(4)俗话说“当局者迷”。我知道《题西林壁》这首诗中能说明这个道理的诗句是:“ , 。”
26.(2022上·福建泉州·四年级统考期末)积累与填空。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 颤动起来。(选自《观潮》)。
(2)《王戎不取道旁李》中“唯戎不动”的原因是“ , 。”
(3)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令人敬佩的爱国人士:有 的*:也有 的梅兰芳:还有长期驻守边塞的将士们,唐朝诗人王翰在《凉州词》中用“ , ”写出了将士们豪放开朗的情感和视死如归的勇气。
27.(2022上·福建三明·四年级统考期末)按要求填空。
(1)博学之, ,慎思之, ,笃行之。《礼记》
(2) ,雁儿脚上带霜来。(谚语)
(3)古诗《夏日绝句》中的“ , 。”这两句诗,直接表达了作者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
(4)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因为“ , 。”(填原文)让我们不禁感叹王戎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5)细细的 ,流着山草和 的香味,流着 。灰白色的 布满河床。(课文《走月亮》)
(6)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改为陈述句)
28.(2022上·福建漳州·四年级统考期末)根据课文内容和积累填空。
(1)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 的盘古, 的西门豹和少年时即立下志向“ ”的*。
(2)老人们常用“ , ”这句谚语来告诉我们要注意饮食卫生和说话艺术。
(3)唐代诗人高适在和朋友董大告别时写下了“莫愁前路无知己, ?”的千古名句传颂至今。
(3)老师一直告诫我们,学习不能马虎,因为“ ,谬以千里”。
29.(2022上·福建南平·四年级统考期末)填空。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 ,九月温, 。
(3)王昌龄用“ ,不教胡马度阴山。”李清照用“ ,死亦为鬼雄。”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4)你的朋友很聪明,却不愿意学习时,你可以用王充的“智能之士, , 。”来劝告他。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和对人物的了解。
志存高远: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
*: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出了*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说明*志存高远。符合题意。
从《西门豹治邺》中西门豹是一个聪明智慧的人,是一个不会向强权和官员低头的人,是一个不封建不迷信的人。
梅兰芳是卓越的戏曲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是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可以用德艺双馨,登峰造极来形容梅兰芳。
王戎是一个非常善于思考的小朋友,在7岁的时候就能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天资聪颖,他非常有领导才能。可以用深谋远虑和足智多谋来形容王戎。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
注意读懂题干和选项的意思,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找出与之表达相同道理的选项。平时要注意多积累。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意思是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蕴含着诗人坚强和高洁的品格。以及处于艰难环境下,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志向。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这句诗反映了发展观、新生事物的发展。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出自宋代卢钺的《雪梅》,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其蕴含的道理是告诫人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唐代高适的《别董大二首》,意思是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说明了只要你身怀绝技(有过人的本领),是不愁没有知己的,因为凭你的本事仅可获得天下人的尊崇的道理。
综上所述,答案选C。
3.A
【详解】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的书写。
B、C、D书写正确。
A.有误,好问则裕,智用则小——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4.BC
【详解】本题考查了实践作业、书信。
通过实践作业可以使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
A、D正确。
B.错误,写信时,祝福语的内容要空两格去写。
C.“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说的话。
5.A
【详解】本题考查了文学及文化常识。
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及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A.正确。《凉州词》的作者是唐代的王翰。全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B.不正确,《女娲补天》出自《淮南子》。
C.不正确,《蟋蟀的住宅》出自法国法布尔的《昆虫记》。
6.B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与阅读的策略和方法。
A.“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是从课文内容方面提出的问题。
B.“课文先写提出问题,再写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是从写法方面提出的问题。
C.“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是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出的问题。
D.“蝙蝠发出的超声波碰到蚊子会怎样?”是从课文拓展方面提出的问题。
故选: B。
7.B
【详解】本题考查诗的思想感情。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是写景的诗句。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唐代高适的《别董大》,意思是: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C.“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出自唐代王翰的《凉州词》,意思是: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体现了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
D.“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嫦娥》,意思是:嫦娥想必也悔恨吃了不死药,因为独处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和青天,心情的凄凉孤寂会是很难受的。
故选:B。
8.B
【详解】本题考查谚语俗语。
A.立了秋,把扇丢。意思:立秋之后,天气转凉,不需要摇扇纳凉了。是描写秋天的天气变化。
B.好中秋,好晚稻。意思:中秋月明,预示着丰收。不是描写秋天的天气变化。
C.二八月,乱穿衣。意思:形容初春和初秋时人们乱穿衣服的情况。是描写秋天的天气变化。
D.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意思:每当北方冷空气南下,并在江淮一带与暖气团产生交汇,就会带来一场秋雨、一阵秋风,造成一次降温。气温也将变得一次比一次低,十场秋雨过后,大约就是秋尽冬始了,人们就要穿上棉衣防寒了。是描写秋天的天气变化。
9.C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
A.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是描写景物的诗句。
B.唐代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开头两句,描绘送别时候的自然景色。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色只剩下一点余光。夜幕降临以后,又刮起了北风,大风呼啸。伴随着纷纷扫扬的雪花。一群征雁疾速地从空中掠过,往南方飞去。这两句所展现的境界阔远渺茫,是典型的北国雪天风光。是描写景物的诗句。
C.唐代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葡萄美酒夜光杯”,在唐代这个“无人不饮酒、无人无好酒”的朝代,琳琅满目的美酒,鼓乐齐鸣的筵席,开篇一句便点出了这是一个豪情畅饮的欢聚氛围,为全诗定下了兴奋昂扬的感情基调。
“欲饮琵琶马上催”此句一直以来存在着两种解读,一种是说正在大家准备畅饮之时,乐队也奏起了琵琶,更增添了欢快的气氛。意在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还有一种说法,是说此时作战的号角声响起,意在突出沉重、悲凉、感伤的氛围。不是描写景物的诗句。
10.D
【详解】考查了名言警句的积累。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出自宋代卢梅坡的《雪梅》,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了梅花的淡淡清香。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C.“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
D.“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意思是吸取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和例句的道理相同。
11.B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名著阅读。
结合题*内容进行分析,《藏在海洋里的小怪物》作者通过插图加上故事向我们介绍三十一种有趣的海洋生物,让我知道了海洋生物的差异很大,学到了很多海洋生物的知识。其中介绍的乌仔数百年来被视为“乌金”,含金品位最高的是鱼卵。
12.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牛和鹅》一文记叙了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也.不怕鹅的故事。结合课文内容可知,“鹅之前多神气,现在多狼狈”这一句是从课文内容体会的角度批注的。
故选C。
13.C
【详解】本题考查对谚语意思的理解。
“二八月,乱穿衣。”指农历二月天气由冷转热,八月天气由热变冷,乍热乍冷,变化不定,加上各自的体质差异,人们穿衣自然有薄有厚,不尽相同。不只表示了秋季气温降低。
“夏雨少,秋霜早。”指夏天的雨很少,秋天的霜来的很早。主要表达的是夏天和秋天的季节特点。
“立了秋,把扇丢。” 指立秋后,气温降低,炎热的天气就会逐渐凉下来,不需要摇扇纳凉。即题*意思。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是关于天气的谚语,意思是如果近段时间的风一直都比较大,那就意味着到了夜间的时候并不会产生露水,如果近段时间是阴天,这样的话就不会出现霜降的现象。没有提到题*意思。
14.C
【详解】A 《扁鹊见蔡桓公》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韩非创作的一篇寓言故事。此文讲述了蔡桓公讳疾忌医,最后病入骨髓、体痛致死的寓言故事。意在告诫世人特别是为政者,应该勇于正视现实,直面个人灾难、社会危机,及早采取救治措施。
B《西门豹治邺》是历史故事,不是神话故事。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今河南安阳市北,河北临漳县西)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
D《陀螺》一文中,主要写了小时候,“我”很爱玩陀螺,却做不好。后来,叔叔帮“我”做了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小伙伴都嘲笑“我”的陀螺,但“我”的陀螺十分顽强,打败了其他伙伴的陀螺。这件事令“我”终身难忘。根据课文可知“陀螺”是叔叔帮我制作的,而非“我”自己制作的。
而C一问一答,是设问句的形式,故正确答案选C。
15.C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句的积累和理解。
在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结合所给的语句,理解句子的意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出自《楚辞·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指出观察问题成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意思是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朗朗新月形状如弯弓。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意思是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了梅花的淡淡清香,梅和雪各有其长处和短处。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思是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故选C。
16.D
【详解】本题考查对俗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A项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
B项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同高的相比显得不够,与低的相比显得有超过之处。指处于中等状态。
C项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驷马:古时用四匹马拉一辆车。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的车也追不上。形容话已说出口,没法再收回。
D项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尺比寸长,但和比尺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了;寸比尺短,但和比寸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了。
题干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可以看出,跟长处短处有关,选择D。
17.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结合时代背景资料,和诗词表达的含义,结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找出表达友情的一句。
A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北宋苏轼的《题西林壁》,意思是:为什么看不到庐山的真面目呢,是因为自身就在深山之中,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小部分。诗句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B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朝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意思是: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诗句表达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深挚情谊。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意思是: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诗句说明了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放弃,只要坚持到底,任何事情都会有转机。
D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忆江南》,意思是: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诗句表现出了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
故选:B。
18.B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的文学常识。
《精卫填海》选自《山海经·北山经》,主讲讲述了炎帝的女儿女娃溺水后化为精卫鸟,叼来石填海的故事,赞扬了精卫做事情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
19.C
【详解】本题考查谚语和古诗词句的理解。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A.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的《嫦娥》,全诗为: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全诗大意为: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渐渐沉没,晨星渐渐消失。嫦娥后悔寂寞,后悔偷吃灵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前两句诗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由此可知,前两句诗的意思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不符。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为: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全诗大意为: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第3、4句诗以春花喻冬雪,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景象。由此可知,第3、4句诗的意思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不符。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出自宋代诗人卢钺写的《雪梅》,全诗为:梅雪争春未肯降,*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全诗大意为: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诗中最后两句写出了梅花和雪花各有特点,谁也不输谁,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表达的道理相同。故答案应选C。
D.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出自唐代诗人高适写的《别董大·其一》。全诗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全诗大意为: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前两句诗写出了夕阳西沉时的景色,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不符。
20.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神话人物的认识,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A项,女娃,炎帝最小的女儿,后化作精卫,精卫填海典故的主人公就是女娃。女娃化为精卫后住在发鸠山,形状和乌鸦相似,但头部有花纹,嘴是白色的,足是红色的,她的鸣叫就是自呼其名,她常常用嘴夹着西山上的小树枝和碎石,去填东海。可见其性格符合执着坚毅,不畏艰难。
B项,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 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可知,其性格符合善良勇敢,不怕危险。
C项,盘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创世神。相传盘古开天辟地,是中国神话众多创世神中唯一因创世而致身死的。其并没有显示出不畏强权的特点。
D项,宙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第三代神王,统治世间万物至高无上的天神,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首。是希腊神话中最伟大的神。当他心情好的时候,天上就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当他愤怒时,天空就会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其性格冷酷无情,心狠手辣。该项说法正确。
21.C
【详解】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积累和应用。要掌握含义并结合语境进行判断。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意思是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作宾语、分句用;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
结合题干所给信息“觉得自己唱歌跳舞等方面都不如别人”“但其实她非常具有美术天赋”,可以知道需要搭配的内容是需要对她产生鼓励性的话语,让她对自己充满信心,根据解释,选项C更恰当。
22. 半江瑟瑟半江红 不教胡马度阴山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中华儿女多奇志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默写。
(1)《暮江吟》白居易〔唐代〕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译文: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2)《出塞》王昌龄〔唐代〕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只要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出自唐代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3)《七绝·为女民兵题照》*〔近现代〕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译文:黎明时的阳光刚刚照到进行军事训练的场地,女民兵英姿飒爽手持五尺枪。中华儿女志向不凡,不爱红艳美丽的装扮,而爱革命的武装。
送别的诗句: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二首》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3. 齐头并进 飞奔而来 山崩地裂 震的颤动起来 到溪那边去吧 小水塘 水塘里的月亮 我采过鲜花的地方 树在道边而多李 此必苦李 自用则小 八月里来雁门开
【详解】(1)本题考查课文内容默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摘选自课文《观潮》。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2)本题考查课文内容默写。
“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摘选自课文《走月亮》。这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主要描绘了在秋天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的小手走在家乡的小路上看到的美丽景色,文章情景交融、情谊深沉,体现了母女之间的那种温馨、甜美的亲情。
(3)本题考查文言文默写。
“树在道边而多李,此必苦李。”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意思是: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4)本题考查名言识记。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这个名言出自周代的《尚书》。出处:周代《尚书·仲虺之诰》。
意思是: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5)本题考查俗语识记。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的意思是:到了八月,大雁就开始南飞迁徙,大雁一旦南飞,就要下霜了。
出处:这句话出自《俗语歌》,原文:立了秋把扇丢,二八月乱穿衣,夏雨少秋霜早,八月里来雁门开,大雁脚下带霜来。
24. 多子折枝 唯 此必苦李 信然 一言 难追 只缘身在此山中 生当作人杰 秦时明月汉时关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填空。
(1)《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全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孩子一起出去玩耍。他们看见道路旁边的李树上有许多成熟的李子,把枝头都压弯了。大家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大家问他,他回答说:“李子树在路边竟然还有那么多的果子,这一定是苦李子。”大家摘下来一尝,的确如此。
(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出自《论语·颜渊》;意思是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四匹马的车也追不回,形容话说出之后,无法再收回。强调说话要算数,不能反悔。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全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宋代诗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全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
全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5. 立了秋,把扇丢 名曰 溺而不返 常衔 小女儿 开天辟地 坚持不懈 志存高远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要求我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所以我们上课要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1)关于秋天的谚语有:立了秋,把扇丢。
九月雷收口。
白露白茫茫,无被不上床。
风风凉凉,晴到重阳。
(2)“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出自先秦佚名的《精卫填海》,意思是: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文中的“少女”的意思是小女儿。
(3)《盘古开天辟地》课文通过描写盘古创造宇宙的过程及结果,让我们体会到了盘古不怕牺牲、敢于创造、无私奉献的品格,同时也让我们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人物个性鲜明,好学的纪昌在名师飞卫的指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射箭高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本文主要写少年*听伯父讲“中华不振”而疑惑,他偷偷进入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目睹了中国人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从而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情,表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4)根据语境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全诗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26.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震得 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蓄须明志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详解】(1)本题考查现代文默写。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出自课文《观潮》
(2)本题考查文言文默写。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3)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诗词名句理解和课文内容理解。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耳闻目睹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梅兰芳蓄须》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现代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段动人事迹:抗战时占领上海的日本侵略者想利用梅兰芳粉饰太平,梅兰芳得知后愤然离开上海,避居香港。抗战八年,他蓄须明志,始终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表现了梅兰芳伟大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唐代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27. 审问之 明辨之 八月里来雁门开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 溪水 野花 月光 鹅卵石 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不能容它们藏身。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文的积累与运用。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要广博地学习,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
(2)“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的意思是到了八月,大雁就开始南飞迁徙,大雁一旦南飞,就要下霜了。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宋代诗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意思是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直接表达了作者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
(4)“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出自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意思是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体现了王戎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5)出自课文《走月亮》,课文语段为: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6)本题考查反问句改陈述句。
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分为四步:①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②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去掉。③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④将句子梳理通顺。
本题首先将肯定词“能容”改为否定词“不能容”,将反问语气词“怎”与疑问助词“呢”去掉,最后将问号改为句号即可。
28. 无私奉献 为百姓谋利益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 天下谁人不识君 差之毫厘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谚语、俗语及惯用语、名言警句和诗歌默写。
(1)《盘古开天地》的主要内容概括是:盘古是中国古代传说时期中开天辟地的神。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有个叫做盘古的巨人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酣睡了约18000年后醒来,盘古凭借着自己的神力把天地开辟出来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体变成了东、西、南、北四极和雄伟的三山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牙齿、骨骼和骨髓变成了地下矿藏;皮肤和汗毛变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变成了雨露。 盘古的精灵魂魄也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所以,都说人类是世上的万物之灵。通过本篇文章,我们认识了具有开创和牺牲精神的盘古。
《西门豹治邺》的主要内容概括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今河南安阳市北,河北临漳县西)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通过本篇文章,我们认识了破除迷信、造福百姓的西门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通过本篇文章,我们认识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
(2)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疾病是常因饮食不注意而引起的,祸患是常因说话不注意而造成的。多用来提醒人们说话要慎重,不能乱说。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唐代高适的《别董大》,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全诗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指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29.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八月暖 十月还有个小阳春 但使龙城飞将在 生当作人杰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
(1)本题出自《观潮》,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原文是“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本题出自谚语“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个小阳春”,意思是指南方某些地区,农历八九月很暖和,十月还像春天一样温暖。
(3)本题出自唐代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意思是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本题出自宋代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意思是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4)本题出自汉代王充《论衡·实知》,“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意思是有学问的有才智的人,靠努力学习,而成才,多问才能明白懂得更多知识。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