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活动时孩子之间发生冲突,老师该不该介入,怎样介入?

幼儿游戏、活动时孩子之间发生冲突,老师该不该介入,怎样介入?

首页战争策略积木冲突更新时间:2024-05-09

幼儿园老师经常能碰到这样的场景:他们会为一块小积木而争吵,会为别人有意无意地磕碰而回击,会为谁帮老师的忙而争得面红耳赤......

“老师,他抢我玩具”,“老师,他不遵守规则”,“老师,他不和我一起玩”,“老师,他不分享”,这些“台词”,想必老师们都不陌生了。

面对如此“盛况”,老师们都纠结万分,面对幼儿间的冲突,到底该不该介入呢?如果介入就让孩子少了一次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会不会破坏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如果不介入,万一孩子年龄小,下手没个轻重,出现伤害性事故怎么办?

孩子幼儿园起冲突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很容易在游戏、物品、空间、特权、社交等方面产生冲突,自然状态下的幼儿游戏有很多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他们在与游戏环境的互动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和需求也是非常正常的。

出现冲突对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个成长的机会,这意味着孩子开始有自主意识,有自己的主张。这时需要老师从专业的角度思考以哪种方式、策略介入更适宜。介入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一定就是粗暴制止,观察、询问也是一种介入。

首先来明确一下冲突形式,幼儿园里一般会发生以下几种冲突:

1.因争抢物品产生冲突

幼儿园的孩子还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很少关注他人的想法,对物权概念也不清楚,显得有点“双标”,一方面容易本能、随手地拿走别人的或者公共的东西,一方面又不愿意别人侵犯“自己”的东西,所以很容易引起冲突。

2. 行为快于语言

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当他们无法用语言表达感受时,就会选择用肢体语言来表示自己的沮丧、愤怒或者是喜欢。有时候行为快于语言,就会造成身体上的拉扯、抓挠等伤害。

3. 控制与反抗

有些孩子很有“领导者”的气质,很强势,总想控制别的小朋友,希望别人服从。但总有小朋友是不愿意顺从的,就会发生冲突。

孩子幼儿园抢玩具起冲突

应该及时介入的情况:

一旦孩子们间的行为“过度”,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安全,老师应该及时介入,喊停。

其他冲突情况处理:

对于其他的冲突情况,要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给他们多一点的时间,老师首要做的是观察。

观察孩子们产生冲突的原因,观察孩子是否已经正在自己尝试解决冲突了,观察孩子解决冲突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难点。

当孩子们还在争吵不休,眼看着没有一点能够停止的迹象,甚至已经快要动手了,老师可以尝试介入。

老师是不能带着主观的评价和情绪介入引导的,应该平静,不带情绪走过去,先认同冲突双方孩子的情绪,可以用描述情绪的词汇,描述孩子的情绪状态,也可以重复孩子的语言,帮助他说出情绪。

倾听孩子的描述,了解双方对于这件事的想法,倾听旁观者对于事件的说法。充当一个“传话筒”,用中立客观的态度把孩子的观点传递给对方。

分析引发冲突的关键问题,看冲突双方的反应,是否同意。

当孩子们认清引发冲突的关键问题时,鼓励他们自己提出解决方案,如果孩子想不出解决办法时,老师可以提供两个方法让孩子来选择。

比如如果孩子是因为争抢玩具,可以尝试鼓励孩子用替代物,或引导幼儿共同合作游戏。如果孩子经常出现争吵玩具的现象,也可能与教室中玩具的数量不够有关,需及时补充。

当孩子们已经解决了冲突,老师也要坚持再观察后续,把孩子自己想出来的办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强化解决冲突的经验,告诉孩子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还可以这样用,鼓励孩子,使得孩子获得成就感。

针对孩子设计教育活动

老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教育活动,模拟现实中孩子经常发生的一些冲突情境,让孩子观看并进行讨论,让孩子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产生冲突,如何解决等等,引导幼儿讨论、模拟扮演,面对该种情况应该如何做。

孩子在这样的演练游戏中既掌握了扮演游戏的乐趣,又掌握了矛盾冲突的处理方法。也可以利用现实中正在发生的冲突进行随机教育,这些活动可以促使孩子自我反思、自我判断。

我是Elva,0-3岁蒙特梭利老师,边工作,边分享蒙氏育儿理念及方法,和家长、老师们一起解答育儿过程中的疑难困惑。喜欢我的内容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和分享。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